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37

第37章 拉美华侨的先驱——“马尼拉华人”

中国人民和拉丁美洲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关系史中,华侨和华人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中国人自何时起进入拉美?史无明载,中外学者对此一直有争论。根据现有中外文献记载,至少自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半期,就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沿着当时开辟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贸易航路,到达墨西哥和秘鲁侨居,在那里经商或做工。因这些旅菲华人是经菲律宾的马尼拉搭乘墨西哥人称之为“中国之船”的大帆船抵达美洲的,因此被称为“马尼拉华人”。

“马尼拉华人”是拉美华侨的先驱。马尼拉华人前往美洲最早的记录,是在16世纪70年代。清代张荫桓在《三洲日记》中写道:

“查墨国记载,明万历三年,即西历一千五百七十五年,有飘船数艘,贩运中国丝绸、磁器等物,至太平洋之亚冀巴路商埠(即阿卡普尔科港),分运西班牙各岛(指拉美各地区)。其时墨隶西班牙,中国概名之为大西洋。”

西班牙历史学家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大中华帝国史》一书中提到,1585年,“对利润的渴求,把中国商人带到了墨西哥”。由于当时拉美大部分地区和菲律宾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垄断了菲墨之间的马尼拉帆船贸易,中国商船队只能到马尼拉等菲律宾港口,而不能直接横渡太平洋直达墨西哥西海岸。因此,华人是从马尼拉乘西班牙帆船到墨西哥的。

最早到达墨西哥的马尼拉华人中,有同西班牙商人合伙的华侨商人,有在西班牙殖民官吏、富商家作仆役的华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王室下令允许华人工匠进入美洲。于是,数以千计的中国工匠,包括织工、裁缝、木匠、金银首饰匠和理发师等,从马尼拉陆续转往墨西哥、秘鲁等地。据记载,早在16世纪,在阿卡普尔科港已经有了“唐人街”。据估计,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移入美洲的马尼拉华人大约有五六千人。

此时属自由贸易时期,移民是自由的,也是自愿的。到了19世纪初,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开始贩卖中国人到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作苦力,就出现了拉美的早期“契约华工”。亦称“苦工”、“猪仔”。因他们在被掠卖出国前订有书面合同,故与奴隶和早期“猪仔”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