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05

第5章 箕子与箕子朝鲜

周武王伐纣灭商后,箕子获封朝鲜,他遂率遗民5000远赴朝鲜半岛。

殷商移民成了后来朝鲜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箕子,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曾劝谏纣王,纣王不听,把他囚禁,周武王灭商后被释放。

箕子东封朝鲜、开发朝鲜,这在古代中国史书和古代朝鲜的史书中,都有明确而确凿的记载。最早的史书《史记》和《尚书?大传》都有记载。武王释放箕子后,曾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陈述了《洪范》九畴。武王很高兴,欲重用箕子。而箕子宁做遗民,不做周臣。就在殷商将亡之际,他就曾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见《尚书?微子》)意思是说,殷商如果灭亡了,我是不会作新王朝的臣仆的。于是,请求前往与商有一定族缘关系的朝鲜,周武王也便顺水推舟将朝鲜封给了他。

古朝鲜地区,包括今中国辽东半岛的东部与今朝鲜半岛的北部。箕子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箕氏王朝,传国900多年。《后汉书?东夷传》记叙了箕子后代的情况:“其后四十余世,至朝鲜侯准,自称王。汉初大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千口;而燕人卫满击破准而自王朝鲜,传国至孙右渠。”其最后一任国王箕准被卫满篡位以后,又南下立国200多年,开发了半岛的南部。

《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述。《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述得更详细,而且记述箕准南逃以后,“其子及亲留在国者,因冒姓韩氏”。现在,朝鲜国既有箕姓,又有韩姓,就是箕子的后代。

不但古代中国的历史记载如此,古代朝鲜民族的历史家也明确记叙了箕子开发古朝鲜的历史,与中国史书的记载基本一致,甚至比中国史书更详细。无不肯定箕氏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高丽王朝僧一然著《三国遗事》追述了朝鲜族始祖檀君的神话,并提到了箕子。檀君是古朝鲜全民族的共同始祖。现代韩国与北朝鲜仍然有时采用檀君纪年,即以公元前2333年为檀君元年。檀君御国1000多年以后,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檀君就谦让地退隐了。

朝鲜王朝史学家安鼎福编写的《东史纲目》记载最为具体,不仅参考了中国的各种史书,而且广泛总结了该国《三国遗事》、《三国史记》、《三国史略》、《高丽史》、《丽史提纲》、《东国通鉴》、《东史纂要》、《东史会纲》等史书和历代作家文集的成果。其卷一如此记载:

己卯(周武王十三年),朝鲜箕子元年。殷太师箕子东来,周天子因以封之。……都平壤,筑城郭。施八条之教。箕子之来,中国人随之者五千。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百工技艺,皆从焉。初至,言语不通,译而知之。设禁八条,其略:相杀偿以命;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为家奴,女为婢。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娶无所售。是以其民不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其民饮食以笾豆。崇信让,笃儒术,酿成中国之风教。以勿尚兵斗,以德服强暴,邻国皆慕其义归附。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

这段记载,详细地陈述了箕子到朝鲜立国的情况。

箕子来朝鲜,不仅传播了中原的文化,推广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制定了成文法,采用了类似殷商的田亩制度,还带去了大量的青铜器,以致于整个箕子朝鲜被中原誉为“君子之国”。

在朝鲜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以来,或者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朝鲜、韩国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了这一历史学说。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都珍视这一有据可查的史实。

箕子传说,充分反映了汉人对朝鲜开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