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06

第6章 徐福东渡与日本开国

秦人徐福东渡日本,并带去3000童男童女,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三批大规模出海航行和入蕃定居。徐福东渡的故事在中日民间广为盛传,并在中日官方史书中记载尤详。

徐福,又名徐巿,字君房。据考证,徐福籍属秦代齐郡黄县徐乡,即今龙口市黄城镇东村徐乡故城,秦朝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传说他还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并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俗云:“做了皇帝想成仙”。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天下以后,疆域辽阔,富有四海。便于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开始了大一统后的首次东巡。封泰山后,便浩浩荡荡地沿着渤海湾东行。“乃并渤海以东,过黄(黄县,治所在今龙口市黄城集村),腄(腄县,治所在今福山区),穷成山(荣成成山头),登芝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即经过今山东龙口、福山、牟平一带,东达荣成的成山头,之后又登临芝罘(即烟台,春秋时称转附,秦时称芝罘),然后又南下琅琊(治今胶南县东南,一说治今诸城),并修筑琅琊台,居留了3个月。

位于渤海之滨山东半岛的蓬莱、芝罘、牟平一带,是海市多发地带。秦始皇登临芝罘岛后,只见云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让他心驰神往不已。这本是海市蜃楼景象,秦始皇误认为是仙人所居的天上人间。而随行的方士们在当时也无法解释海市蜃楼幻景,便将它罩上一层神秘色彩。为了迎合秦始皇企望长生不老的心理,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正像清人丘琼山《纲鉴合编》所云:“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寿耳。”便向天下征召长生不老之术。方士们投其所好,争相献方。秦始皇在琅琊时,遇上了方士徐福。徐福上书秦始皇编织神仙之说,声称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仙人居之,上有长生不死药,吃了仙药便可长生不死。

秦始皇果然受其蛊惑,信以为真,便立即派徐福乘大船入海采集仙药。他本人则在此留连忘返,等候佳音。然而,等来的却是空手而归的徐福。徐福辩称,他入海见到了海神,只是海神由于嫌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

秦始皇悻悻而返。第二年(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再次东巡,登临芝罘岛,纵情观览。便再次派徐福出海采仙药。可又等了三个月,也不见徐福归来。于是,秦始皇便再次到泰山封禅,刻石勒碑,命丞相李斯书写铭文,颂扬秦皇的功绩。之后,便结束了第二次东巡,复怅然而还。

此后几年里,秦始皇又陆续派燕人卢生等人,入海寻求仙药,自然也是一无所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又一次来到琅琊。此时距徐福第一次入海寻找仙药,已经九年了。而徐福二次入海求药,早已归来。秦始皇得到消息后,派人传召徐福。徐福担心遭到秦始皇谴责,就扯谎说:“蓬莱仙山确实有仙药,但是海上时常遇大蛟鱼阻拦,所以不能到达。请派弓箭手一起前往,见到大蛟鱼用连弩射击即可。”

秦始皇深信不疑。于是,下令入海时带足渔具,他也准备了连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了数十里,经过荣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认为,此后入海寻仙,当可无虞。

令徐福再次渡海求仙药。徐福遂说服秦始皇,可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百工工匠、五谷种子,去求长生不老的药。秦始皇为了长寿,就欣然同意。徐福遂在齐郡黄县一带,筹集五谷、百工、弓箭手及数千名童男女,从黄县以北的沿海扬帆东渡,一去不复返。

也就在那一年,秦始皇在返回途中于平原津(今属德州)得病,至沙丘(今河北巨鹿东南)而死。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世代相传,长养子孙,发展到数万人家。

平原广泽在什么地方?其说不一,但学界和民间多倾向于日本,徐福到过日本是历史事实。据日本通鉴载:“孝灵七十二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人徐福来”。传说徐福等所居住的平原广泽就是日本的熊野浦,至今那里还有徐福墓。

综合以上可知,徐福第三次东渡除了3000童男女外,还有许多五谷种子与种种百工,这显然是一次有预谋的大规模海外移民之举。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徐福第一次东渡虽然没有寻到三神山,但是却找到了宜于居住的某平原广泽。后来,徐福为了得到五谷良种和掌握先进技术的百工匠人等,甘冒被秦始皇杀头的风险返回了琅琊。他利用秦始皇想得到长生不死仙药的致命弱点,再次骗取信任,载上3000童男女、五谷种子及大批技艺精湛的百工匠人等,东渡到了大海之东某平原广泽处。

史籍中最早记载徐福一事的是司马迁。司马迁在他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记载: “齐人徐 (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药。”后来的《汉书?郊祀志》和《汉书?伍被传》、《太平广记?徐福》和《十洲记》中也都记载了徐福入海采药的事。但都没有关于他的生卒年月的记载,也没有讲明徐福浮海到底到了何处。以致使后人揣度是台湾或者琉球,也有人说是美洲的,但大多认为是日本。

最初提出徐福东渡日本的是五代后周的一个和尚义楚,义楚撰有《义楚六帖》,其中《城郭?日本》最早明确记载徐福到了日本:“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公元540年(日本欲明天皇元年,中国梁武帝大同六年),日本大藏长官调查,当时有“秦民”7053户。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和司马光也认为徐福东渡到了日本。在他们的文集中都有一首《日本刀歌》:“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作秦民,采药淹留为童老;百工五谷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元、明史籍记载徐福东渡的也很多。明朝初期,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其中就有“熊野峰前徐福祠”的诗句。

在日本的史籍文献中,关于徐福东渡日本的记载举不胜举。日本最早记载徐福东渡的,是1339年北昌亲房撰写的《神皇统记》。此外还有《异称日本传》、《林罗山文集》、《同文通考》、《日本名胜地志》、《日本史》等。早在宋元时代,日本熊野就有了徐福祠、徐福墓。日本学者奥野利雄先生考证徐福东渡后主要活动地域在日本九州、熊野一带。据《富士古文书》研究家铃木贞一先生的研究看,徐福是70岁去世的。

徐福率数千人到达日本,把中国先进的耕种方式、百工技术与习俗文化等带到了那里,使日本很快由新石器时代跃入铜铁器时代,或曰由渔猎经济的绳纹时代转变为农耕经济的弥生时代,水稻、蚕桑、药物等种植得到了推广,使日本得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提高。徐福因此被日本民间尊称为农神、蚕桑神、医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