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20189500000036

第36章 江户的抗争

敕许事件意想不到地成为了京都推动尊皇运动的加速器。

此前,朝廷历来难以形成统一意见。一些公卿大夫收受了堀田正睦和井伊家的好处,朝廷当中不乏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臣。不过,自从敕许事件发生之后,这种隔岸观火的气氛顿时消散了不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主上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主张,大臣们也不得不因此重新端正起自己的态度。

“主上发自内心地关心着国家的前途。”

这种共识成为凝聚朝廷众臣的原动力。但是,主上的行动是否能够对江户也起到同样的作用,那就另当别论了。

可以说,江户此时已经决定让堀田正睦停止与朝廷的交涉。

“真是岂有此理。朝廷受了浪人学者的煽动,一时头脑发热,真是引火烧身。看来,堀田正睦也对付不了这件事了。无论朝廷是否敕许,都不能再拖泥带水,必须重新推选一个有魄力的大老,迅速签订条约。”

松平忠固是幕府的中心人物。而让忠固痛下决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对水户齐昭的厌恶。

在他看来,堀田正睦的失败意味着自己在与水户的京都争夺战中惨败下来。

幕府以为,水户齐昭为了让儿子一桥庆喜登上德川家本家的宝座,不惜暗中纠集岛津、越前、尾张策动近卫和三条,并最终赢得了主上的认可。

在江户幕府对朝廷充满猜疑的时候,岩濑忠震从京都火速赶回了江户。在这种情形之下,他的主张当显然不会得到老中们的赞同。

岩濑越是苦口婆心地劝说老中,老中们越是怀疑“岩濑和川路都是不懂规矩的蠢材,一定是被京都那些儒家学者们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

岩濑的劝说被当成了耳旁风,没有人认真地思考过他的建议。

“岩濑和川谟固然不好,不过堀田备中守大人更加令人费解。去京城之前,他明明知道幕府已经决定立纪州庆福为将军继嗣,现在又说什么另立年长贤明者……不能再让他待在京城了。就说哈理斯再三催促,以将军的名义叫他回来!”

历史的潮流势不可挡,在旧势力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各种不同的思想难以交汇到一起形成共识,它们以各自的力量影响着历史。

岩濑忠震于4月3日抵达江户。其实,滞留在京都的堀田正睦在岩濑到达之前就接到了将军的命令,要求他即刻返回江户。

这样,原本摇摆不定的堀田正睦彻底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力量。4月5日,他从京都出发,踏上了徒劳无功的归程……

与主上的心愿恰恰相反,幕府和朝廷之间产生了一道难以拭去的裂痕。

4月21日,正睦抵达了江户。

对于这个忠厚老实的亲兰派而言,途中这段时光真是一次伤感失意的旅程。

此时,江户无视正睦的存在,正在为下一场戏的开演认认真真地做着准备。

终于,幕府正式决定将纪州庆福作为将军继承人。

同时,任命能够统领内政外交的实力派大名为“大老”代理将军处理政务。

当然,大老的人选也早已暗中敲定。

他就是彦根城主、溜间候见井伊扫部头直弼。

江户计划等堀田正睦一回到江户,便要求他亲自向哈理斯说明一再拖延条约签订时间的原因,同时一举成立全部由反水户派组成的新幕阁。

扫部头:官职名称,负责宫廷各项祭祀和仪式的长官。

这一切都是在松平忠固的操纵下展开的。松平忠固将井伊直弼推到前台,而自己则藏在幕后,准备不动声色地暗中将他眼中的水户派们各个击破。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洞察形势,因势而动;另一种人缺乏理智,随心所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将造就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忠固当然自以为是识时务的俊杰,然而从根本上支配他一切行动的仍然是他的个人感情。从这一点来说,他和岩濑忠震、川路圣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前一种人总是能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不断前行,而后者则因为固执己见而遭遇失败。

松平忠固已经下定决心,将朝廷的意见放在一边。

他打算以“政治事务一切由关东掌管”的旧制作为自己的挡箭牌,不容分说地逼迫着井伊直弼成为自己手中的傀儡。

就这样,历史即将翻开“安政大狱”这悲惨的一页。日本将为此付出血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