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外名人教子经典60篇
20558200000015

第15章 细节--成就事情不可缺少的基础(3)

只是告诉孩子要乐于助人还是不够的,应该时常鼓励他行事积极,比如带他去游乐场所或街心公园、小区草坪,一边玩耍一边观察,看到别人有了困难就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别人一把。可以要求他每次最少做到一件帮助他人的事,不论大小,将助人变成游戏。

3.给孩子机会去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

要有意识地培养他对于周围人与事的敏感性,敏锐地觉察到问题的存在。可以建议让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去提供帮助。比如在外边碰到一只受伤的小鸟,或一只无家可归的可怜的小狗,这时仅仅有爱心还不够,他得迅速地发现它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怎样的方式才让它们容易接受。

4.培养孩子乐于帮助和体贴家人的好习惯。

先要让他们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体贴父母,理解父母,不给父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要鼓励孩子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在帮助父母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5.从诸多细节处着眼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善于为他人着想的习惯。

例如,要求孩子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幼及带小孩的乘客;在商场推开弹簧门时应留意一下身后还有没有人;乘自动扶梯时,要习惯站右,给有急事的人让道等。

培养孩子同情心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他如何“随时随地做好事”。这些好事可以很简单,比如为别人开门,电话问候生病的朋友等。当助人成为一种习惯时,你将发现孩子们就会不满足于这些,而去做更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教子小径:

1.沈钧儒教育子女一个人要有热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无私地予以帮助。这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2.他还教育子女凡已竟之事就不必再想了,鼓励他们积极地向前看。

3.在孩子们求学期间,凡要求他购买科技书籍的,他都不惜重金购买。

名人教子名言:

热忱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于内心。热忱来自你对自己正在做的某件工作的真心热爱。

--卡耐基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 他将一事无成, 而热情的基础正是责任心。

--托尔斯泰

当被欲望控制时,你是渺小的;当被热情激发时,你是伟大的。

--詹姆斯·艾伦

32.老舍--老舍表示赞同的,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

老舍简介:

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老舍教子故事:

老舍生前不支持儿子当作家,他说:“我要是有个儿子,就让他去当车夫,去拉拉车。“他觉得当作家第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第二要有文字功底。他认为舒乙是学工科的,文字功底肯定不好。第三个原因他认为舒乙不是天才,当作家必须是一个天才才可以。

但是舒乙用自己的成功表明,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舒乙说:“一个人靠吃父辈的饭,是不可能在社会上站住脚的。他可以蒙一两个人,但是不可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刚刚开始可能还可以,但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我对自己长时间踏实的创作有信心。”

舒乙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勤奋和天赋以外,跟他从小所受的教育有关。

老舍先生对子女的学习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从未过问孩子的成绩,也没辅导过孩子功课。他表示赞同的,在当时的舒乙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舒乙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

他喜欢带着舒乙去拜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舒乙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舒乙的手,也不和舒乙说话。

舒乙回忆说:“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当舒乙读初中三年级时,老舍先生就把舒乙当成大人了,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舒乙,不再叫“小乙”,而称呼“舒乙”,而且常常和舒乙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

老舍先生和舒乙,这对父子是唯一的,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无数对父子中的一对。

育子点拨:

老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教育着孩子,这其中有现代的家长可学习的地方,尤其是老舍在对舒乙读初中后的尊重和平等对待上。下面,我们就从这一点进行一些论述。

其实,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盼望父母平等地对待他们,就连3岁的小孩子也有这种愿望。一位3岁男孩的妈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30多岁才生下儿子,对他格外疼爱。他两岁10个月时,有一天晚上临睡前坐在床上喝奶,不小心洒在床上一些。我看着刚换的床单被弄脏,生气地一把拎起他来搁在床头柜上开始训斥他。没想到儿子轻轻地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你还训我?’说完接着又有滋有味地喝奶。儿子的一句话让我特别内疚,赶忙对他说:‘妈妈错了,请你原谅。’”

在生活中,我们大人常常会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大发雷霆,但面对自己的失误又有几人能主动低下头向孩子承认错误呢?

当今,大的社会背景要求人才的综合素质要高,要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强、能平等尊重他人、具有创新能力等特征,这种素质的培养首先来自于家庭。

传统的家庭教育是“家长制”,“灌输制”,培养的结果是出现“顺从者”、“定型人”,孩子缺少团队合作理念,缺少创造力,没有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何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就能体验、感受到受人尊重和尊重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在家庭中体验平等、真诚所带来的团队合作乐趣,激发孩子的社会化创造性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家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家长需要的,孩子同样需要,尤其是受人尊重,平等相待;

2.家长希望孩子不出现的行为,孩子对家长也有同样的希望;

3.家长的一片爱心要通过正确的行为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有所感受;

4.家长是陪伴孩子而不是代替;

5.加强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教子小径:

1.老舍对儿子对书画、唱歌感兴趣,非常欣赏。其实这也是在鼓励儿子要多方面涉猎知识,增进自己的素养。

2.老舍经常带着儿子去外面,让儿子多接触社会,丰富阅历。正如舒乙所说“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3.当儿子上初中时,老舍就把儿子当大人对待,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和平等。

名人教子名言: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炼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苏霍姆林斯基

33.张闻天--“生活上要向工农的孩子看齐”

张闻天简介:

张闻天(1900-1976),上海浦东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33年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年参加长征。遵义会议上,他作了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为挽救党和红军,实现党的军事路线的根本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延安时期,张闻天长期主管全党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1938年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并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张闻天到东北做地方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等职。这期间,他写了《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对于新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理论意义。1950年以后,张闻天转到外交战线,先后担任驻苏大使和外交部常务副部长。1976年7月1日,张闻天病逝于江苏无锡。

张闻天教子故事:

张闻天有个儿子叫虹生,他非常爱自己的儿子,但却对孩子丝毫不溺爱。张闻天在东北工作期间,虹生曾几次闹着要坐小汽车,可总是被父亲阻止。有一次,虹生趁父亲上车之前,就捷足先登钻进了车子。当张闻天发现后,和蔼地劝说虹生下车,好说歹说,虹生就是不肯下车。张闻天十分恼火,但没有打骂孩子,也没有迁就孩子,而是自己下车步行去开会。从此以后,虹生再也不敢闹着坐汽车了。

张闻天到北京工作后,他的外孙女秀君在八一小学读书,她看见别的同学穿戴比较讲究,有的家长还用汽车接送,心里很羡慕。一天,秀君吵着要穿新衣服,要坐小汽车,张闻天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却耐心地告诉她:“生活上要向工农的孩子看齐”。秀君很听话,此后,无论上学还是放学都乘公共汽车,旧的衣服只要能穿就不买新的,一直保持着朴素的作风。

1955年,中央指示精简机构,身为外交部副部长的张闻天,带头将在外交部担任打字员的二女儿下放回到了上海。1957年,他又支持虹生下放到荣淀农场劳动,1962年,虹生又去新疆农场,在那里一直劳动生活了15个春秋。

张闻天不溺爱、迁就子女,利用一切机会让子女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培养他们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育子点拨:

故事中,张闻天不溺爱不迁就子女的做法,值得做父母的借鉴和学习。

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直接受害的是孩子本人。如果孩子向父母提出的种种要求,父母从来不加分析,都一一照办,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大大助长孩子的贪欲,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会走上邪路。

那么,做父母的应该怎样表达和体现对子女的爱呢?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什么需要都满足,有求必应,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遭一点磨难,这就是父母之爱。其实,这是一种有害无益的爱。

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要买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久而久之,稍不如意,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发展到孩子在家称王称霸,蛮横粗野,生活上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逐渐养成嫌脏怕累又懒惰的习惯,经受不起打击和挫折。

法国教育家卢梭特别反对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他谆谆告诫做父母的说:“你们知道造成你们孩子的不幸的原因是什么吗?那就是他要什么便给他什么。”一味地迁就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要月亮不给太阳,最终会造成家庭悲剧。

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知识和经验,尤其对生活的艰难缺少体验,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不正确的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家长要理智地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正确的、合理的,应当予以满足;不正确的、不合理的,哪怕是再强烈、再迫切,也不能予以满足。总而言之,爱子女是有学问的,有讲究的,爱,必须有积极作用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父母只有爱子女,才有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子女又是子女教育工作成功的基础,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了父母之爱,才会从感情上和行动上接受父母的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

教子小径:

1.当张闻天的孩子吵着要做小汽车,而且怎么哄也不听话时,张闻天也没迁就孩子,而是下车步行去开会。

2.张闻天的外孙女吵闹着要穿新衣服时,他耐心地开导教育,要孩子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

名人教子名言:

放纵对子女的教育,到时候追悔莫及。

--俄国谚语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

--马卡连柯

在一个家庭里,若把孩子的愿望逐渐发展成任性,那么这些孩子是不会有真正的幸福的。

--苏霍姆林斯基

34.撒切尔夫人--“我并不十分苛求孩子,要教育孩子懂得是非”

撒切尔夫人简介: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1979-1991),前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肯特郡的格兰瑟姆。先后获牛津大学理学士、文科硕士学位。1959年当选保守党下议院议员。1961~1964年任保守党政府年金与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1965~1969年先后任保守党要职。1970年保守党再度执政,任教育和科学大臣。1975年当选保守党领袖。1979年出任英国首相。1983年6月、1987年6月两次连任。她不仅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本世纪内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1990年11月,因政策分歧失去内阁支持,22日宣布退出保守党领袖竞选,并辞去首相职务。次年4月正式去职。曾4次访问中国,1984年在北京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撒切尔夫人教子故事:

撒切尔夫人虽然在政坛上持强硬态度,以“铁女人”著称。但在家中,她却是个充满爱心的母亲,她把家庭视作避风港,尽可能抽时间与儿女们在一起。

她是一位很严肃,感情从不外露的人,对孩子也是一本正经。她的孩子没有小名,她叫他们“亲爱的”,而不叫“宝贝”。她在与孩子玩耍时也注意言传身教,而不仅仅是为了取乐。

撒切尔夫人说:“我并不十分苛求孩子,对他们的教育严到中等程度就行了,要教育孩子懂得是非,当然也得有些纪律,但是不要为了纪律而纪律,要说明道理。孩子会没完没了地问个明白,你要始终十分耐心地说明道理,答复他们的问题。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得不够,这是教育孩子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很运气,有人帮忙照料孩子,他告诉我同孩子谈话有多么重要。让他们洗澡时,你得不停地同他们闲聊。当然,做母亲的经常很忙,压力很大,但也要设法挤时间,把事情说清楚。每天都做得到的。问题不在于你在他们身上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在这些时间里你对他们关心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