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母亲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发现孩子谈恋爱,不仅没有斥责儿子,反而比过去更关心儿子,知道儿子喜欢语文,便鼓励儿子参加年级朗诵组,还启发儿子写日记。于是,儿子的习作频频出现在班级的墙报上,还被选上班委委员。1年后,期末考试名列全年级第4名,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集体活动成了儿子的主要活动,当初对异性的爱慕心理渐渐平息、淡化。
一般来说,孩子的早恋往往与生活单调、没有目标有关,因此充实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寻找生活的意义,可以有效地转移孩子对“早恋”的注意力。
如果发现孩子与某一孩子交往过密,应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孩子懂得,异性交往不要太集中在某一个人或一个小范围内,否则会失去与多数同学、朋友接触的机会。现代人多交朋友或多交几个性格、志趣各异的朋友,能更深切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友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父母对孩子的感情要持宽容、理解的态度。明智的父母应该首先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情,承认它是美好而纯洁的。同时,父母要以一个朋友和父母的身份告诉他们:青春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对今后的成才是个很大的障碍。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父母应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开展一些家庭集体活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便父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教育。
教子小径:
1.狄德罗对女儿倾注了全部的父爱,他为女儿请了家庭教师,教女儿多方面的知识。
2.当他发现女儿早熟时,他巧妙地对女儿进行了教育,让女儿懂得了该如何与男孩交往。
名人教子名言:
谈恋爱是好的,但必须是真正的爱情,因为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最不可容忍的是无聊的打情骂俏,它会使你堕落,陷入庸俗的氛围。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着眼于理想,踏实地立足于现实--恋爱本身应具有这样的明智。
--池田大作
恋爱,在超凡的意义上说,它能将一切情感超脱于卑污的尘世。它使我们和一个天使结合起来,不断地引导我们上升。
--雨果
45.高尔基--“对于孩子的才华,不要过早地给予一片赞扬声”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等。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之后写了《鹰之歌》、《海燕之歌》、《小市民》、《底层》、《母亲》等。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等几部作品。还写了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教子故事:
高尔基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才华,不要过早地给予一片赞扬声,否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而言过其实地过分‘赞叹’更是有害的。因此,抱着爱护备至又十分严肃的态度,这对于每一个家长都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迪。”
从高尔基给他儿子马克西姆的信,可以看出他对子女的成长寄予多么大的期望。1907年,高尔基和儿子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疗养。一次,他看到儿子马克西姆在院子里松土种花,便称赞道:“好!好!”并帮助儿子培土浇水。后来,马克西姆先行回国了,高尔基常在花前散步,看到儿子亲手栽种的鲜艳花朵,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随即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通过种花的事讲了人生的大道理。高尔基在信中说:“你走了,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动身以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好的东西--鲜花。”他又说:“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就是这样常常用哲理性很强的语言来教育儿子,帮助儿子健康地走上了人生道路。
育子点拨:
故事中高尔基的“对于孩子的才华,不要过早地给予一片赞扬声”的教育箴言,是可为现在的家长们借鉴和学习的。
表扬是从正面去肯定一个人的行为,称赞是一种评价。只有当表扬和称赞都公正且恰如其分时,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即使本人受到鼓励,又使他人受到教育。然而,有的人却走入误区,即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个12岁的小男孩唱了一首歌,奶奶夸他说:“你真是个歌星。”可小男孩说:“我希望我是,但我知道我不是,那是不可能的。”奶奶大为不解,为什么她的赞扬会遭到孙子的拒绝呢?因为这个小男孩认为奶奶对他的赞扬过于夸大,是不实事求是的。奶奶可以赞扬他歌唱得好,但没必要把他夸张成一个歌星。
另一个12岁的女孩写了一篇文章。老师说:“我读了你的文章,觉得文字很优美,描写很细致。”女孩听了非常高兴,她以后的文章一篇比一篇写得好。老师对她的文章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和赞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你对一个长得很一般的女孩说她漂亮极了,她会害羞得满脸通红并会很快就否认,说不是这样的。你这种言不由衷的赞扬不会令女孩满意,给她以安慰,相反,倒给她带来了自我防御的心理,她认为这种赞扬是对她的讽刺。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会起积极的作用。对人的性格、人品以至整个人进行夸大的表扬,其消极作用更大,它就像裸眼看太阳,耀眼直射的阳光会让人睁不开眼睛。如实地描述被表扬者所做的事情,对其进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表扬和赞美。而不轻率地评价他的性格和人品,只有这样才能使表扬起到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教子小径:
1.高尔基认为,对于孩子的才华,不要过早地给予赞扬,否则对孩子是不利的。
2.高尔基善于用哲理性的语言告诉孩子人生的道理。通过儿子种的花,他给儿子的信这样写道:“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名人教子名言:
要知道对好事的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
--培根
“称许要真诚,赞美要慷慨,”这样人们就会珍惜你的话,把它们视为珍宝,并且一辈子都重复着它们--在你已经遗忘之后,还重复着它们。
--卡耐基
赞赏是有教养的智慧与美丽的灵魂结合的标志。它可以说是鉴赏力中的最崇高的部分。
--库申
46.欧文--“我从没打过你,也不许你打任何人。”
欧文简介:
罗伯特·欧文(1778-1856),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手工业者家庭。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时还是一位现代教育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验家。9岁离家,自谋生计,自学成才。1800年1月担任苏格兰新拉纳克纱厂经理,推行改革计划,如改善工人福利,为工人创办性格形成学院(新馆),即从幼儿学校直至成人业余教育在内的教育机构,等等。其改革实验一度获得很大成功。1824年去美国试办共产主义新村--“新和谐”村,结果失败。他举办了公共、免费和普及的幼儿教育和初等教育,在小学里开设了比当时英国小学更广泛的课程,如本族语、算术、地理、历史、自然等,取消宗教课。他十分重视劳动教育,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了起来。他还主张儿童学习一些园艺、农业、手艺和生产技艺。欧文的教育思想对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和后来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实践都有重要影响。
欧文教子故事:
1769年9月30日欧文与卡罗琳结婚,婚后生有8子,其中头生子不幸夭折。对其余7个孩子欧文都十分喜欢,时刻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很小时,欧文就领着他们逛公园、散步、游玩,广泛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并在大自然中寻求真理,他还送孩子们去舞蹈班学习,和他们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坦率、理智而又和蔼的性情。
欧文有个儿子叫戴文,在戴文小的时候,他们家有一个做零工的小伙子名叫桑迪,这人很调皮,总爱捉弄戴文。有一天他把戴文刚得到的视做宝贝的一根吹肥皂泡的管子故意折断后扔进了鞋洞,戴文非常生气,便伺机报复他。第二天,戴文提着一把又硬又重的扫帚,早早躲在暗处,等着桑迪走过便突然袭击。忽然他看见一个人走过来,看来是桑迪,他就使出全身力气操起扫帚打过去,那人应声而倒,戴文过去一看,来人不是桑迪,却是另外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管家,便尖叫起来,尖叫声引来了许多人,他们把倒在地上的威尔逊小姐扶起来搀回她屋子里去了。几个小时后他被叫到了图书室,他母亲站在一旁,两眼通红,他父亲则直直地瞪着他,眼中愤怒与悲哀交织。
“罗伯特,如果你的眼睛瞎了,你会感到很难过吗?”父亲终于发问了。
“……会……”戴文在抽泣中承认。
“如果一个男孩或男人像你那样动则怒气冲冲,你说这同瞎了眼或半疯半痴有什么两样呢?那样的人才既不定下心来想一想,也不用眼睛看清楚。你为何分辨不出威尔逊小姐和桑迪呢?”
戴文知道自己并没有看清就突袭别人,低下了头。
“幸亏你打的不是桑迪,不然你可能会要他的命。你为你的所作所为感到难过吗?”父亲接着问。
“我为伤害了威尔逊小姐而非常难过,我要亲口对她这么说。”戴文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我可以带你去求她原谅你,但你从今后要确实改正错误,否则难过也没用。记住!我从没打过你,也不许你打任何人。”然后戴文在父亲的带领下去道了歉。
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从此戴文再也没有打过人。有许多次欧文的孩子做错了事,但欧文从不打他们,而是向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改正错误。他很理解孩子们,总是令孩子们心服口服。
后来他的孩子都以他为榜样,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了成绩。
育子点拨:
在这个故事中,欧文对儿子的犯错的教育是很讲究方法的。在下面的文字里,我们着重从家长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犯了错误应向孩子承认,以身作则,从而使孩子犯了错误勇于承认、改正这点上进行一些论述。
父母、家长教训、打骂孩子,历来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不过也有反过来的情况,当孩子给父母提意见时,父母应该庆幸自己的孩子已经在尝试明辨是非,能真诚坦白地谈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孩子敢于提意见,本身就说明了他是相信父母的--相信父母会接受的。作为父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呢?同时,当我们的父母做错了事时,也不要顾及面子问题,应该敢于向孩子道歉。
家长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妥的做法甚至错误。如果能坦诚地面对这些过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向孩子说明情况,纠正自己错误的做法,弥补父母失误带来的损失,就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孩子不仅会通过一件具体事情懂得一定道理,而且能从父母身上学到敢于修正错误的好品质。
反之,如果父母文过饰非,坚持错误,那么就会给孩子留下“父母不会有错误”或”父母犯错后从来不承认”的印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不是朋友的关系,而是发号施令和唯命是从的关系。许多父母即使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但觉得向孩子道歉很丢面子,会失去为人父母的尊严,而放不下架子,不愿说一声:“对不起,是我做错了,今后改正。”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要利用榜样的作用,实际上,父母就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最重要的榜样。孩子看到父母主动承认错误,他们不仅不会因此而瞧不起父母,反而会因为父母的坦诚和平易近人而更加尊敬父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会向孩子道歉,把孩子当作朋友,这是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有效方法。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如果从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过失,孩子就会产生“父母永远正确而实际上老是出错”的观点,久而久之,对父母正确的教诲,孩子也会置之脑后;而父母如果做错事后,能郑重地向孩子认错、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品味到原谅别人的喜悦。
如果做父母的有了错误,能主动向孩子道歉,那么当孩子有错误时,他也会主动承认错误,主动道歉。要用孩子的耳朵去听孩子的话。孩子的内心想法与成人不同,有时候虽然用的词是一样的,但表达的意思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教子小径:
1.当戴文因打人犯了错误后,欧文没有打骂他,而是用摆事实、讲道理教育了儿子,使儿子明白了错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改正错误。
名人教子名言: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莎士比亚
不怕迷失方向,只要回头就可原谅。
--阿富汗谚语
人类是有弱点的,人受到某种诱惑要去做一件坏事而能毅然中止,也就可以算作善行了。
--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