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国家地理
2069100000002

第2章 荷兰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濒北海,面积为41548平方千米。

荷兰地势低平,全境外1/3的土地仅高出海平面1米,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荷兰有许多值得观赏玩味的人文与自然景观。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有不少古迹。荷兰还有“花卉之国”的美誉,整个国家犹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赏花是去荷兰旅游的一大特色。

阿姆斯特丹的堡垒

阿姆斯特丹的堡垒,坐落在荷兰的诺尔德·赫兰德和乌德勒支。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世纪末,阿姆斯特丹防线就已开始修建,其环状的防线长达135千米,上面建有45座堡垒。

防线兼有防守与反击功能。战争爆发时,要塞前可先施放洪水进行防卫,炮兵再利用炮台和堡垒进行还击。洪水泛滥时,控制水位尤为关键,既要能阻止敌人的步兵渡河,又要使敌人的军舰无法进攻。因为水位太低,敌人可以趟过河;水位太高,敌舰可以开过来。控制洪水水位主要靠运河,这就要利用到水闸和水泵技术,荷兰人经过数百年实践积累的总结,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套复杂的技术。另外,还要尽可能使用淡水来制造洪水,因为在和平时期土地还要用来耕种。

阿姆斯特丹防线上的堡垒建有各种补给设施,饮水罐、粮库、厨房、通讯基地、店铺,以及军官室、士兵宿舍、盥洗室、病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另外,在安全地带还建有武器库和弹药库。

堡垒间的距离是根据当时大炮的射程确定的,最远的有3500米。嘹望塔和装甲炮塔在防线上随处可见,整个环状防线由堡垒之间的堤坝和堤防构成。

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

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是荷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荷兰又被称为“风车之国”,风车是荷兰的象征。1408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风车,用风车的风力灌溉农田。18出=纪中叶,荷兰风车十分普及,多达l万台。如今,电力取代了大部分风车,在仪存的近1000台中,仍有300多台在使用。荷兰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风车日”,在这一天全国所有风车都会开动起来,这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前来参观。

库拉奈岛威廉斯塔德历史地区

库拉奈岛威廉斯塔德历史地区,坐落在荷兰的库拉奈岛上。

威廉斯塔德城始建于1634年,位于库拉奈岛中心。城中的古建筑有750座,城外还有80座18~19世纪的建筑。荷兰殖民地时代的建筑风格在岛上得到真实的展现。城西的一座犹太教堂,是西半球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内装饰着黄铜大吊灯,宗教仪式用具一律用红木雕刻,白银镶嵌。教堂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天以沙铺地,据说是为了纪念圣经《出埃及记》所载以色列人徘徊在埃及沙漠的历史。堂内有犹太博物馆。市内还有一座基督教教堂,建于1769年。在城西犹太公墓中,密密麻麻地竖着许多墓碑,其中包括从17世纪以来竖立的1700多块墓碑。

荷兰人参照威廉斯塔德的样子,于17世纪在美国纽约、斯里兰卡科伦坡、南非开普顿和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地建造了许多类似的城市。这些城市都明显地受到威廉斯塔德城市风格的影响,反映出荷兰殖民时代的建筑特点。

哥根霍夫公园

哥根霍夫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鳞茎花卉公园,盛产“荷兰之花”郁金香。公园坐落在海牙以北约30千米的莱斯镇郊外,面积不到30公顷。

这里是16世纪范贝琳女公爵的苑地,直到30多年前才被改造成花园。园内的花卉很多,除郁金香外,还有鳞茎花卉黄水仙、番红花、风信子、百合花等。每年3月,番红花最先绽放,紧接着婀娜多姿的黄水仙、馨香扑鼻的风信子、典雅大方的早郁金香、质朴可爱的百合花争相吐艳,最后,雍容华贵的鳞茎花之冠晚郁金香才风采尽现,云蒸霞蔚,美不胜收。园内的玻璃暖房占地5000平方米,许多名贵的郁金香品种,如“红领袖”、“月夫人”、“火炬”、“雪公子”、“金皇帝”、“紫星”等,每年都会在这里展出。整个公园的郁金香多达1000万株,花开时节,吸引了世界名地的游人来此参观,每天都有两三万游人,由此,这里被盛赞为“郁金香公园”或“世界郁金香旅游中心”。

莱斯镇上的“鳞茎花卉研究中心”和“国际鳞茎花卉服务中心”,研究的问题不仅包括鳞茎花卉的种植管理、品种改良,还有国际市场上对鳞茎花卉的需求等,它是研究鳞茎花卉的权威机构。

“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

“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附近的埃杜弗小巷里,是一尊做撒尿状的小男孩铜像。塑像建于1619年,其制作者是雕塑大师捷罗姆·杜克思诺,身高约50厘米的这个雕像是以一个名叫于连的孩子为原型的,这个孩子头发微卷,鼻子上翘,嘴角挂着微笑,赤身裸体。这个雕像平时撒自来水,而每年狂欢节中的一天撒啤酒。这个栩栩如生的雕像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人。

1698年冬季,巴伐里亚总督将一套刺绣的礼服赠给这个塑像,自那时起,常有来访宾客把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服装赠给这个“小男孩”,现在这些衣服都被收藏于市中心的一座博物馆中。在世界各地送给他的漂亮衣服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和中国政府官员送给他的一套汉族对襟小裤褂。

这个塑像曾几经磨难。1747年,塑像被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士兵偷走,这件事引起布鲁塞尔市民的极大义愤,后路易十五为安抚民心,下令物归原主,并封小于连为圣路易军团骑士,以后,小于连又屡遭被偷、被藏匿的噩运,但最终都被找到。现在,这个塑像成为布鲁塞尔市的象征。

布鲁塞尔大广场

占地约3000~4000平方米的布鲁塞尔大广场是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

建于12世纪的广场长不到百米,宽三四十米,路面铺以花岗石。而各种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路易十四式等建筑物环立在广场四周,使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中世纪。

布鲁塞尔市政厅地处市中心大广场,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兰德哥特式建筑。它始建于1402年,历时70多年,1480年竣工。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壮观。高达90米的市政厅厅塔之塔顶上有一尊5米高的布鲁塞尔城守护神的铜像。后又被一再扩建的市政厅气势更加不凡。厅内的装修十分精美。天花板上绘制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图案,厅内的栏杆则饰以巧夺天工的雕饰。沿洁自如玉的大理石楼梯蜿蜒而上有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壁画,其中不少是历史名人的巨幅肖像画。毗邻市政厅的“行业工会”会址建于17世纪,而在市政厅斜对面,则是19世纪法国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寓所,其右侧的天鹅餐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草拟《共产党宣言》的地方。附近原有法国路易十四的行宫,现在,这个王宫已被辟为国家博物馆。

大广场在历史上曾遭毁坏,重建后,其规模更大,布局更美,并日益成为金市的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