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国家地理
2069100000003

第3章 法国(1)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濒大西洋,东南临地海,面积为551602平方千米,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

法国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丘陵和平原占国土面积的80%,基本上是一个平原国家。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则属地中海式气候。

法国是世界三大旅游大国之一,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首都巴黎素有“世界花都”之称,市区有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享誉全球的名胜,市郊则有凡尔赛宫、枫丹白露等古迹。国内其他各地也都具有观光价值,如圣米歇尔山、斯特拉斯堡、科西嘉岛等。

世界浪漫之都——巴黎

世界名城巴黎原来只是塞纳河中的一座小岛,高卢族的巴黎部落在2000多年前曾居住于此,故因此得名。巴黎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向塞纳河两岸发展,最终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巴黎是凭借塞纳河发展起来的,故又被称为“塞纳河的女儿”。

塞纳河两岸,是星罗棋布的公园,这些园林优雅别致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更是遍地皆是。东段河中有城岛,巴黎的发源地即是状如小船的城岛。小岛四周有10座桥,将小岛与岸上城区连接起来。

岛上有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它就是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和法王路易七世共同奠基,历时近200年,才于1345年落成。巴黎圣母院以其完美无缺的独特风格,得到了评论家“坚固,但不笨重”的高度评价,是法国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圣母院从上而下分为三层。三个桃形门洞并排在最底层,门洞上围绕着几组浮雕,浮雕以圣经故事和地狱景象为表现内容。左门为“圣母门”,圣母圣婴像雕在中柱之上,拱肩画面描绘了圣母的经历.右门为“圣安娜门”,公元5世纪巴黎主教圣马赛尔像雕刻在中柱上,拱肩的内容是圣母和两位天使以及莫里斯·德-苏里主教和路易七世国王;中门为“最后的审判”,中柱表现出天主耶稣在“世界末日”宣判每个人命运的场景。这三个门洞之上是被称为“国王长廊”的长条壁龛,28任帝王雕像排列在壁龛之中。中层为一圆形巨大花窗,位于两个门洞之间,直径约10米的花窗被称为玫瑰窗,已有700年的历史。圣母怀抱圣婴像则雕在花窗之下。花窗往上,是一排支撑着阳台的雕花石柱,悬挂着《巴黎圣母院》中描写的加西莫多敲打过的大钟——玛丽,这是连接两侧塔楼的物件之一。从圣母院正门进入里面是一个长方形大教堂。一座尖塔兀立在明显高于附属结构的正殿的屋脊之上,尖塔高90米,塔上还有一棱形尖顶,一个细长十字架立在尖顶之上,远远望去,似乎与天际相连。回廊、门窗、墙壁满是取材于《圣经》旧约全书的绘画和雕像,或者饰以彩色玻璃。整个厅堂充满了庄严而华丽、幽深而肃穆的感觉。在塞纳河河北岸偏东的巴士底狱广场和偏西的协和广场之间,是巴黎市政府的所在地。法国最大的大学区,位于塞纳河南的拉丁区,著名的巴黎大学就坐落于此。游船穿过协和广场,就来到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亚历山大三世桥的来历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有关。亚历山大三世曾与法国签订法俄联盟协定。1870年,普鲁士战胜法国,法国决定建立此桥,命名为亚历山大三世桥。1896年,尼古拉二世为亚历山大三世桥奠基。建成的桥长107米,4座桥塔竖立在南北两端的桥墩上。塔顶上有一座腾空而起的青铜飞马。亚历山大三世桥与南岸的残废军人院和北岸的大小皇宫,都是19世纪华丽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者。有35座桥梁的亚历山大三世桥横跨塞纳河两岸,给无限风光的塞纳河沿岸,更增了一道飞虹。

世界上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在亚历山大三世桥以西。

埃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的最高建筑物和游览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钢铁建筑。它矗立在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广场上。这座铁塔的建造是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是以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铁塔于1887年1月破土动工,耗资100多万美元,历时两年多,最终于1889年3月建成。

铁塔的材料全部是钢材,塔高320多米,重9000吨左右,共有部件1.2万个,使用的铆钉达250万个。全塔共有3层,每层都有供凭栏远眺的高栏平台。有通到塔顶的电梯,也有可以攀爬的1710级阶梯。铁塔的第一层高57米,由4座墩柱支撑着,下面有面向四方的4座大拱门,均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二层离地面115米。第三层离地面276米。由于建筑结构在上部猛然收缩,形成直指苍穹的倒“Y”字形。

登上塔顶,游人可远眺晴空下的在巴黎东南96千米开外的夏特勒教堂的尖顶钟楼,巴黎市内的所有建筑更是尽收眼底。

铁塔自建成以来就成为巴黎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城市的象征,也成为法国的标志之一。

凯旋门是法国政府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世界驰名的宏伟建筑。位于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的中央,如今此广场已更名为戴高乐将军广场。

1805年,拿破仑的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溃俄、奥军,为纪念此次胜利,拿破仑于1806年下令动工兴建凯旋门,用了30年时间才建成。凯旋门有49.54米高,44.82米宽,22.21米厚。它中心拱门宽14.6米,两座高墩支撑起门楼,中间有电梯上下。三层围廊位于拱形圆顶,最上面一层是陈列室,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陈列于此,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也在这里展示着;第二层收藏各种法国奖章、勋章;会计室和警卫处位于底层。拿破仑用以宣扬其战功的796个胜利战役的浮雕就雕刻在凯旋门的内墙上,外墙上则有巨型雕像。1792~1815年的法国战史是这些雕像的主要内容,刻在右侧石柱上的《出征》(又名《马赛曲》)的浮雕驰名世界,这是雕刻大师弗朗素瓦·德的不朽之作。浮雕上一位自由女战士右手持剑,振臂高呼,号召人们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而战斗。

凯旋门的正下方是无名战士墓,建于1920年,墓前点着火炬,常年不灭,还有天天供奉不断的鲜花。墓地周围的所有雕刻也以1792~1815年的法国战史为主要内容,638名军官的姓名刻在拱门内壁上。

凯旋门的拱门高50米,站在拱门上,12条放射状林阴大道纵横交错,令人心旷神怡,妙不可言。

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是驰名世界的万宝之宫和艺术殿堂。它始建于公元1204年,建造者最先是菲利普二世,最初只是一座碉堡,用以保存珍宝和王室档案。查理五世到路易十四的统治者们相继对其改建扩建,最后落成的宫殿建筑群气势恢弘。到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后,建筑师拜尔西耶和枫丹在拿破仑委托下增建其西翼,至1857年拿破仑三世在位时期才算完工。

它是欧洲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整个卢浮宫占地19.8公顷,建筑物占地4.8公顷,全长680米。柱廊壮观,塔楼华丽,雕塑精美,陈设富丽堂皇,建筑艺术极为精湛。

1793年,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批准下,它被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卢浮宫美术博物馆由绘画馆、雕塑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希腊罗马艺术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组成。世界古今许多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陈列于此,有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以及波斯帝国等东方文明古国的艺术品,也有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佳作,如意大利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与雕塑,西班牙的戈雅、荷兰的伦勃朗的作品等,这里法国画家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古典主义、印象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派著名大师的作品数不胜数。

目前,卢浮宫收藏了40万件法国及欧洲各种流派的代表作和珍品,只有一部分用来展览,但光是浏览这一小部分也得走15千米路程。“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被称为“宫中三宝”,最引人注目,游人总想先睹其风采。这些作品不仅经历不凡,而且具有特殊魅力。

1989年3月,卢浮宫又增加了一个新景点。它是一座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两翼中间的“拿破仑庭院”内。塔高20米,是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出入口。这是一个富有预见性的超前作品,有法兰西迈进新世纪的标志的美誉。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庆典正是它的落成日。今日玻璃金字塔不仅是巴黎的新风景点,而且是举世瞩目的建筑杰作。卢浮宫因此更受游客青睐,游客纷至沓来。

波旁宫位于塞纳河南岸,是国王路易十四为其女儿波旁公爵夫人修建的王府,1722年动工兴建,历时6年建成,它的外观极为豪华,仅次于当时国王的宫殿。1789年以来,波旁宫成为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是法国人心目中法律的象征。

波旁宫的北门是由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三角形的横楣,“国民议会”一行大字镌刻其上,并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有30级台阶,两侧的6尊雕像整齐有序地排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