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国家地理
2069100000055

第55章 突尼斯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东部和北部临地中海,面积为1641500平方千米。

突尼斯的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台地,南部为沙漠。气候属热带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

突尼斯的地理位置优越,名胜古迹众多,地中海沿岸风光旖旎,因而旅游业比较发达,境内有驰名世界的迦太基古城遗址和凯鲁万、苏塞、杰姆等古城。

突尼斯老城

突尼斯老城,是突尼斯最大的港口城市,地处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内。是地中海航道的要冲,也是非洲和欧洲之间主要的贸易港口,还控制着一条穿越撒哈拉的主要通道。

老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帝国时期。当迦太基帝国兴盛时,突尼斯只是一个海滨村镇。后来迦太基城被罗马人焚毁。公元698年,倭马亚王朝总督诺马拉下令在今突尼斯城地址建麦地那城,并兴建船坞、港口,迁移居民,该城便成为了当时全国第二大城,仅次于凯鲁万城。

公元9世纪,突尼斯城成为了阿格拉比特王朝的重要都市,1230年哈夫斯王朝将突尼斯城作为首都,于是这里便成为了伊斯兰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商业中心。16~19世纪,土耳其人统治突尼斯城时,修建了许多宫殿、学校、富商豪宅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1837年,这里被法国人侵占。1957年,突尼斯独立,这里就成为了首都。

在北非伊斯兰城市中,突尼斯老城是规划最和谐的几个城市之一。现在,老城只保存着几座城门,城墙已经倒塌,老城最庄重、最古老的建筑是建于公元3世纪的宰图纳清真寺,同时突尼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在这里。古都凯鲁万突尼斯的历史名城凯鲁万,现为突尼斯第四大城。坐落在阿特拉斯山脉东南坡冲积平原中部偏东,它的东北与苏塞相距48千米,北部离首都突尼斯155千米。

凯鲁万是“伊斯兰四大圣地”之一,另外三个是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80多座清真寺分布于古城中。城中最古老的清真寺当数西迪-奥克巴清真寺,它始建于公元670年,经两次扩建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它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物,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奥克巴清真寺有着300根巨大石柱撑起的三面拱形长廊。整个清真寺大约有135米长、80米宽的面积。其中的祈祷大厅雄伟壮观,厅内布置豪华,正面15扇木门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300根圆柱整齐地排成20排,顶立起天花板。宣礼塔耸立在祈祷大厅的对面,它由三层方形塔楼构成。这个清真寺可供8000人同时做祈祷,其中光是祈祷大厅就可容纳3000人,厅外寺院和走廊容纳得下其余5000人。凯鲁万有无数个蓄水池,其中阿格拉比德大蓄水池有128米粗的直径,一座八角亭矗立在池上,有趣的是这个蓄水池的形状是正48边形。引水槽将河水或雨水不断地引入蓄水池,蓄水池中的水经过过滤通道后流进清水池。

迦太基古城遗址

迦太基古城遗址,距突尼斯首都突尼斯东北约17千米。

迦太基古城是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首都,建于公元前814年,早于罗马城61年,面积约300多公顷。从公元前264年开始,罗马与迦太基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最后,迦太基战败,罗马人占领了迦太基城,并将其放火烧毁。公元前122年,罗马人重建该城。公元698年,阿拉伯远征军将迦太基城夷为一片废墟。今天看到的迦太基遗迹多数是公元前146年到公元439年罗马人重建的。

现在,从迦太基遗迹中依稀可以看出当时的主要建筑包括高13米、长34公里、厚8米的城墙以及宫殿、别墅、神庙、公共浴室、住房、竞技场、剧场、跑马场、基地和港口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安东尼时期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安东尼浴池,其总面积达3.5公顷。浴池位于地中海海滨。其用水是用约10米高的渡槽从60千米外的地方引来的。浴池包括更衣室、热水游泳池、蒸气浴室、按摩室、逐渐升温的热水室、温水室、健身操室、冷水室等,各种设施都很完备。

迦太基还有一座露天剧场。剧场位于山坡上,舞台被半圆状观众席环绕着,剧场很大,可以容纳几万名观众。

古城内还有一座突尼斯境内最早的基督教堂。从教堂遗址发掘出了腓尼基时代坟墓、石棺、墓葬品等。有几具公元前400年的石棺,棺盖上有和真人差不多大小的死者的雕像,从他们的衣着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埃及文化的影响。

杰姆的古罗马竞技场

杰姆的古罗马竞技场,始建于公元3世纪,位于突尼斯东部的杰姆城,坐落在平坦的沙地上。这座竞技场是椭圆形,十分雄伟壮观,短轴122米,长轴148米,是用1米长、0.5米高、0.7米宽的大石块建造的,包括三层拱廊,每一层有60个,总高36米。四周有宽大的看台,坐台共有18圈,上面四层是包厢,大约可容纳3.5万名观众。南边有国王的专设包厢,南门供王室专用,一般观众从北门进出。位于中间的竞技场也呈椭圆形,长65米,宽39米,周围竖立的安全石墙有3米高,把观众台与竞技场隔开。场地东侧5米深的地下,有两排分别关押战俘和关狮子、老虎、豹子等猛兽的洞屋。有两个通向场地的洞口,一边是直洞口,一边铺着石阶。格斗时,猛兽被放在跳板上弹到地面,人从石阶走上来。可以是兽与人斗,也可以是人与人斗,或者是兽与兽斗。

公元6世纪,竞技场曾作为柏柏尔人抵抗哈里发的军队的一个重要据点。奥列斯王后卡赫娜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也曾躲藏在竞技场高围墙后面。

苏塞老城

苏塞老城面积0.32平方千米,位于地中海哈马马特湾南岸、突尼斯东海岸。苏塞老城最初是在公元前9世纪由腓尼基人建造的,后来汪达尔人和拜占廷先后占领了这座城市。公元7世纪末,又被穆斯林军队占领。从公元9世纪中期开始,苏塞逐步发展成一座阿拉伯城市。

苏塞有一座建于公元850年的大清真寺。立柱将祈祷大厅纵向隔成13条长廊,顶部呈筒形,双半圆拱由短粗的立柱支撑着。院内的东北角是覆盖着八角穹隆的宣礼塔,在土耳其人占领时期建立了泽卡克经学院,这一组建筑群将清真寺、陵墓和经学院集于一体。

苏塞地理位置重要,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这里有许多兼顾生活需求和军事要求的建筑,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里巴特”修道院。修道院周围有高墙环绕,南墙中部有一个出口。高墙四角和四边中点各建有一座嘹望塔楼,东南角有高15米的圆塔楼。祈祷大厅被隔为11条长廊,壁龛没有任何装饰。

苏塞博物院里有一幅年历镶嵌画,面积为3平方米,由16个画面组成,上面描述了人民劳动生活的情景。还有一幅彩色“太极图”,约1米见方,研究证明:这幅画的图案极有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非洲的。这幅年历镶嵌画引起了许多中突朋友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