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谋略全集
22108200000010

第10章 将心比心,广交朋友(2)

并非是自己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北洋水师的装备不如人,船速慢、弹药紧缺。与日舰战斗时,炮弹缺乏的程度令人惊愕。许多炮艇上,巨炮炮弹仅有一发。发完之后就无以接应。小炮炮弹也不充足,轰了几下,也就成了摆设。致远、经远两舰,如果弹药充足,何至于动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念头?而且两舰还没向前,就被日舰用鱼雷击沉了。

人们一般认为,北洋水师的军费被慈禧移用修颐和园了。但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19世纪90年代,清朝政府预算支出北洋水师的军费是每年500万两。即使慈禧建颐和园又能用得了多少呢?假设按人们常说的挪用款项150万两,4年时间,李鸿章仍有1850万两军费可用。如果这些钱用来置买军舰,可以再增添两支原来规模的北洋舰队。

那么,是谁如此大胆,敢不按预算拨款呢?据考查,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他当时是军机大臣,主管户部,财政工作归他管。

原来,李鸿章与翁同和有一段很深的积怨。翁的哥哥翁同书,曾在安徽当巡抚,太平军围困时,他弃城逃跑,被李参了一本。皇帝判翁的哥哥处斩。当时翁的父亲是皇帝的老师,听说要处死儿子,当场被气死。后来,将翁的哥哥由处死改为充军新疆。父死兄徙,全因李鸿章那支如刀之笔,翁怎能就此罢休。

甲午战前,翁力主开战。他的一个学生劝拦说,我们实力不如人,哪里有胜利的希望呢?翁回答说,我正想把他拉出来遛遛,看他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机会。这里这个他,就是李鸿章。还未开战,就有人要看他的笑话了。

任何事件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细节;任何一段历史,都有让人琢磨不透的地方。这里面,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不寒而栗。历史常常因为偶然的因素发生转折,这偶然的因素往往就决定了一些人的兴衰成败、生死荣辱。

大战将临,本该共御外侮,却不曾想,翁大人居然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而想借敌人之手,以报私仇。主持国政的人,竟然如此谋国,李鸿章安能不败?清朝安能不败?

后来,敌人打进来了,慈禧怒令翁向李问策。翁一见李就问,你北洋的军舰在哪里?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后来李转过头去说,你是总理度支,管钱的,平常请你拨款,你没一回给拨了。现在出事了,你来问兵舰了,兵舰真的可以依靠吗?翁说,唉,旧时嘛,我们当臣子的.以节约用钱为尽职尽责啊!

不明真相的人听了这话,还以为他是为国家精打细算,哪知道这番冠冕堂皇的说词背后,藏着那么卑鄙的用心。看来,假公济私是小人们的拿手好戏。而公报私仇则是小人们的惯用伎俩。

私人恩怨在所难免,但是当国难当头之际,应该一致对外,这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曹操战宛城时,张绣杀死了他儿子,他活捉张绣后,听从谋士的劝言,收服了张绣,并同他做了儿女亲家。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有人背后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是谁吗?他说,陛下认为臣有过,指出来臣加以改正。若您认为我无过,那是我的荣幸,但我不想知道是谁告的我,武则天听后赞许良久。

胸中要有正气,要能为大局着想,不要把私人恩怨摆在公家的桌面上。

20世纪70年代西沙之战时,东海舰队听从毛泽东调遣,走台湾海峡,保护西沙。台湾将领发觉后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沉默半晌,只说了一句话——西沙战事紧。那位将领心领神会,让东海舰队顺利通过台湾海峡。

血浓于水,做了几十年对手的两个人,在这时不也取得了默契吗?胸中要有正气,要能为大局着想,不要把私人恩怨摆在公家的桌面上。这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看人要看优点

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一次问伯乐:“作为天下第一等的相马名家,你是否有继承人?”

伯乐微笑着说:“我的子弟都很平庸,辨别一般的马仅凭马的筋骨。但是天下良马的相法却是似有若无,令人无法捉摸。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有超过我很多的鉴赏马的特殊才能。他的个性淡泊,常常给人做工或砍柴维持生计,但是他特别喜欢相马。如蒙应允,我倒很乐意为您引荐这个人。”

穆公听了,非常高兴,立即请伯乐引荐了九方皋。

穆公接见九方皋后,就命令他出去寻找天下的良马。三个月过后,九方皋回来见穆公,穆公问他说:“先生找到的马是什么颜色的啊?”

九方皋愣了一下,才说:“嗯!是匹黄色的雌马吧。”

穆公带着侍卫去看了看,结果马厩中站的是匹黑色的,不是九皋说的黄色雌马!穆公觉得非常失望,马上叫来伯乐审问:“你推荐的九方皋甚至连马的色泽、雌雄都分不清楚,哪里有什么本事去识天下良马呢?”

“九方皋识马的才能正是在于他认识马中之马啊!您所看到的是一匹马内在的美好才能,而不是外在的形态。他的相马法是超越马的躯壳,直接认识本质的高妙境界啊!”伯乐说道。

这匹墨色雄马经过审试,果然是匹卓越超群的一等良马!

看问题要抓住本质,不要被一些表象所迷惑。相马如此,看人不也是这样吗?公元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当时,匈奴王郅支单于认为跟汉朝相距遥远,埋怨呼韩邪单于受到汉朝的帮助,便羞辱汉朝使节,杀害汉朝大臣,与康居王国结盟,攻击乌孙王国,危害西域。陈汤为人勇敢,能深思熟虑,富有计策谋略,渴望建立奇功。他请言上司甘延寿:“边境各族畏惧匈奴,如果我朝听之任之,过不了几年,西域各部都会被匈奴吞并。如果我们征发屯田的军队,并率领乌孙王国的军队,足以把他消灭,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甘延寿认为,这事应该首先请示朝廷。陈汤说:“圣上知道这事以后,一定召集公卿商量。可是这种大事,平庸官僚是不了解的,让那些文官议事,什么事也干不成!”但甘延寿不肯听他的话,让他很郁闷。

恰逢甘延寿久病卧床,陈汤便决定自己干!他假传圣旨,各城邦的军队和部队都被他征发和屯田了。甘延寿想加阻止,陈汤按剑将其斥退,甘只好顺从。陈汤两次上奏自我弹劾,并陈述这么做的理由。陈汤勇敢而有智谋,最终彻底消灭了郅支单于的势力,将郅支单于的人头送到长安。陈汤威震西域,汉朝时西域的管辖也由此被巩固了。

陈汤做了如此之大的业绩却没付出多少代价。但是陈汤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假传圣旨,擅自调遣军队,他还乘机掳掠了敌人的许多金银财富据为己有,带入关时,守关人员发现,将其扣留,结果陈汤被关进了监狱。陈汤是立功还是该定罪?这可让朝廷犯了难。官员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陈汤立下的是天下奇功,应予升官封爵。而执政的宰相特别厌恶陈汤擅自行动,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认为罪当伏诛。

最后汉元帝折中两方观点,对陈汤的功劳予以肯定,封他为侯,食邑三百户。赏赐与功劳相比,是小了点,但毕竟是一种肯定。

作为领导者,看人要看优点,如果下属有一点过错就严加追究,后果只会使下属循规蹈矩,没有责任心,只求无过,不求有功。这样的团队只能是一个平庸的、缺乏活力的团队。宋人吴奎说过:“赏罚难并行。”既赏而又罚,其实是一种没有是非的表现。只能赏大功的同时不能罚小过。这样,才能鼓励下属想尽一切办法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迂回达到目的

春秋时,晋献公宠爱骊姬、少姬两个美貌的妃子,不惜强迫大批百姓,耗资千万,建造极其豪华的九层高台供美人游玩。虽然大臣们极力劝阻,但献公置若罔闻,并且还残暴地下旨说:“谁敢再谏,寡人一箭射死他!”诸大臣仰天叹息道:“晋之将亡,我们无可奈何了。”

他们虽然不能忍受国君害民误国,又没有勇气据理力争,站在门外无计可施。这时候,大夫荀息挺身而出,他要求见晋献公。晋献公一听还有人敢犯龙颜,当即张弓搭箭,怒气冲天等候在宫内,只要荀息一开口劝谏,就把他射死在阶下。荀息拜见晋献公,施过君臣之礼后并不开口谈建造九层高台一事,而是轻松愉快地笑着说:“臣近日新学得一个小技艺,愿表演给国君和诸位大人们,以博一笑。”

听说是表演技艺,晋献公怒气顿消,好奇地问:“你会什么技艺?”荀息说:“臣能在堆起来的12枚棋子上面垒鸡蛋。”“这倒有趣!”晋献公放下弓箭,命侍从取来棋子和鸡蛋,门外的大臣们也被皇上允许一起观看。荀息认真地表演,先把12枚棋子堆起,然后又把鸡蛋排放在上面,一层又一层地垒上去。

旁边观看的人,担心鸡蛋会掉下来,无不紧张得屏住呼吸。就连晋献公看了摇摇欲坠的垒卵,也惊慌急促地叫道:“危险,危险!”荀息又拿了一个鸡蛋放在已垒得很高的鸡蛋上,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区区垒卵小技,算不了什么,还有比这更加危险的呢!”晋献公问:“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危险,寡人倒想见识见识。”

荀息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停止了表演站起身子,异常沉痛地说:“启禀国君,请允许我进几句逆耳忠言,臣即使被处死也不后悔!自从您下令建造九层高台,三年而未获成功,国内已经没有男人耕地,女人织布了。国家的库存耗损一空,邻近的楚国、齐国日渐强盛,倘若举兵侵犯,晋国将凭借什么抵抗呢?国君只知建成高台可以纵情声色,却不知晋国由此国弱民贫,形势不容乐观啊!臣请国君三思而后行。富国强兵,不再浪费国家财力,爱惜百姓血汗,请国君三思!”

说完,荀息泪湿衣襟,众大臣一起跪拜恳求,无不痛心疾首。晋献公见荀息说得合乎情理,一片忠心婉转诚恳,这才省悟道:“没想到寡人的过失居然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于是接受了荀息和大臣们的恳求,下令停止建造高台。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故事,是通过讽谏来救助同僚的故事。翟黄因为直言进谏,判处罪刑,任痤就通过讽谏来解救他。

战国时期,魏文侯虽然也算一个贤明的君主,但他也具有古代帝王的通病——喜欢奉承不喜欢批评。

一天,他与群臣闲扯之时,忽然来了兴致,让臣下评论他的人品。大多数人都连忙奉迎,说他是个仁厚的君主,道德高尚,唯有翟黄等几个人沉默不语。魏文侯觉得有煞风景,就指名问翟黄对自己的评价。翟黄说:“不知君上是想听真心话还是假话?”

魏文侯知道他要讲不好听的了,但自己哪能说让他讲假话呢?只好说:“当然是听真心话。”翟黄果真严肃说道:“您不是一位仁厚的国君。”魏文侯心中虽然已经十分生气,却依然假装大度地问:“何以见得?”翟黄毫不客气地说:“你把攻城夺得的土地分封给了长子,却没有其他兄弟的份儿,这怎能算是一位有仁德的君主呢?”魏文侯一听揭了他的老底,恼羞成怒,喝令手下人将翟黄赶出去!翟黄起身整衣,泰然自若地走了。魏文侯余怒未消,转头又问刚才没开口的任痤,让他给自己加以评论。

任痤笑了笑说:“君上是一位仁厚的国君。”魏文侯心中高兴,忙问:“何以见得?”任痤不慌不忙地答道:“臣下听说,正因君上仁德,朝中才有刚直之臣。刚才翟黄说得那么直,因此我推断君上是一位有德之君。”魏文侯听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听出任痤话中的讽谏之意。他到底是个政治家,很有手腕,顺水推舟地说:“对,翟黄是位刚直之臣,有他这等人为国效劳,我国才会兴旺发展。刚才寡人是考验一下他的忠诚。”即刻派人传回翟黄,拜为上卿。

这种明里奉承、暗含诤谏的方式,历史上称为“讽谏”。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这种方式,无论劝告什么样的人,都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人说话一定要考虑到他听完这句话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要在充分考虑后果的基础上说话。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暑日寒。”语言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若劝告权贵之人或向长辈建议之前先考虑一下方式。可以设问对方一些最基本的事理,这些设问绝对会得到肯定的答复,当与对方在基本事理上达成一致,取得双方在心理和事理的一致和认同时,再推出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家和万事兴

战国末年,楚国的实权落在春申君黄歇手中。他是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广交朋友,食客数千,呼风唤雨,很是得意。他虽治国得手,但治家无方。正妻甲和小妾余整日因争宠而大闹,搅得家无宁日。从内心来说,春申君宠爱妾余,她聪明乖巧,满脑子鬼点子,会讨自己欢心。妻甲呢?虽说人老珠黄,却与自己一同度过了漫长的艰辛岁月,如今富贵加身了,也应有她一份“苦劳”,因此春申君也不想丢弃她。

妾余看到丈夫拿不定主意,便使出歪点子。一天,她找茬与妻甲对骂了半天,估计春申君要回来了,忙跑回自己屋中,把手臂上、脸上抓得血肉模糊,然后跑出房来,正被春申君撞见。

春申君见爱妾变成这般模样,很是心疼,忙问怎么回事。妾余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道,眼泪直往下淌,说妻甲容不得她,要置她于死地。与其死于妻甲之手,不如死在丈夫面前,说着就佯装要撞墙的架势,被春申君一把抱住。春申君气愤之余,把妻甲大骂一顿,不容她分辩,赶了出去,让她回娘家去住。一步得逞,妾余并不死心。因为妻甲的亲生儿子还在,日后他一旦掌了家权,绝没有自己的好日子过。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也除掉,方能巩固自己的地位。主意已定,妾余又开始了她的第二步计划。瞅准春申君外出,而妻甲之子在家时,撕破自己的衣服,算计着春申君快回来了,便趴在床上哭。

春申君回家见爱妾掩面埋头痛哭,忙问缘故。妾余把胸前及腰间的破衣服抖给春申君看,说:“你那宝贝儿子干的好事!瞅准你不在家,对我动手动脚,想行非礼……”春申君是个醋坛子,一怒之下,把儿子赶出家门。妾余实现了她的愿望,当起“正宫娘娘”来了。

妾余虽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是,到头来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同样也不会得到什么幸福。所以这里规劝大家,家和万事兴!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理就盛气凌人。只有尊重与对方的沟通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别人才可能接受你的意见,达到沟通的目的。

知己难得,珍惜友谊

北宋宰相寇准,同张咏是至交,寇准谙谋略,有治国兴邦之能,张咏善诗文,有倚马可侍之才。为人耿直,不卑不亢是两个人的共同点。

张咏在天府之国做官,饱览西蜀风光。且不说沃野千里,膏腴泽民,也不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仅说那股子辣味风情,也足以使张咏诗兴豪发,一辈子也咀嚼不完。张咏喜欢和同僚登高临风,一览无余,切磋阴阳八卦,抒咏豪情壮志,望天高云淡,数大雁南飞。

一日,同僚们把话题扯到他和寇准身上:“听说寇准要当宰相了。你和他可谓是当今双杰。”张咏并没有压人抬己、嫉才妒贤之意,如实说:“寇公奇才,可惜学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