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谋略全集
22108200000025

第25章 根基牢固,成就大事(3)

然而,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了,青年的这两棵树却无人过问。这时他看到旁边卖炭的人生意很好,就把自己的树也烧成了木炭。结果这个青年很快就把木炭卖光。他拿着钱袋,回家高兴地把事情告诉了父亲,不料他的父亲听完后却连声惋惜,他遗憾的对青年说:“孩子,你所找到的正是世上最稀少的沉香树,从它上面切一小块磨成碎末,价钱也超过你卖一年的木炭。”青年听后虽然十分后悔,却是追悔莫及,只恨自己有眼不识泰山,白白糟蹋了珍贵的宝物。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许多人也像这个青年一样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放走了无比珍贵的机缘。众生平等,机缘曾经叩响过每一个人的门窗,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出门去迎接它。

其实,机会和机缘并不难得,难得的是把握好机会与机缘的能力。世人在红尘之中,难免都会受到名利情的无形诱惑,因此也都认为眼前能抓得住的现实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很少有人去认真的思考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真理。

然而,真正的大智慧来源于崇高的精神境界,只有淡泊名利、修心重德之人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座上,一位同学向讲演的着名律师请教问题,问他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

有位律师回答说:“咱们先别着急讨论这个问题,让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我以前上大学时有两个很要好的同学,毕业以后有一个就去了律师事务所工作,而另外一个则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他们毕业的时候,才23岁。“转眼10年过去了,那个参加工作的同学已经成了鼎鼎有名的大律师,而继续深造的另一个同学也结束了学习生涯,跨入了律师的行业。等到他们都是35岁的时候,这位33岁才成为律师的同学已经和做了12年律师的另一位同学做得一样好,一样有名。“可是到了43岁,也就是他们毕业后的20年,后者由于10年深造积累的知识不断派上用场,生意越做越大;而前者却受自己的知识所限,驻足不前,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日渐沉寂下来。现在不用我说,大家都应该知道如何去做一位优秀的律师了吧?”

有人曾这样说过,假设这世上只有两种人,同样给他们一碗小麦,一种人会先留下一部分用于播种然后再考虑其他问题;而另一种人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小麦全部磨成面,做成馒头吃。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把他们区分出来。

每一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优秀的人,只不过在馒头的引诱下,我们失去了忍耐的性子。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仓库里的东西越充足,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大,才可能走得更远。成功的路是那样的遥远与艰辛,路边倒毙的每一具尸体都曾是一个在起点上充满信心、跃跃欲试的活生生的年轻人,对这路的尽头有无限的憧憬。口袋里的馒头固然可以令他们在启程以后跑得更快,不过吃了眼前的,恐怕就没有下一顿了。馒头中的卡路里终究会消耗殆尽,没有播种我们就没有支持,没有粮食的保证,我们将会过早地凋谢。

人生的成功之路更像一场马拉松赛跑而不是百米冲刺,前100米领先者不一定就能成为全程的优胜者,甚至都不可能跑完整个路程。在这个遥远的征途上,基础的积累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你自觉先天不足而又已然踏上征程,那就要随时注意给自己补充营养。

做人不可急功近利,要想具备洞察真假正邪的识别能力,修心养性、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才是为人之本。珍惜机缘者就有机会入道得法,认识了宇宙的真理才能认识真正的智慧,为自己生命的未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珍惜机缘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关键的机遇要把握住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但机遇并不是随时都会出现。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人生其实就这么几步关键,走好这几步,大局即定。

左宗棠的人生关键点是在1861年与太平军的江西鏖战。当时太平军在鄱阳湖一带战略曾国藩,逼得曾国藩差点自杀,多亏左宗棠以寡敌众,与太平军死拼,才挽回败局。曾国藩对他分外倚重,并向朝廷为他嘉奖。从此受到清廷器重,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当初,曾国藩委派左宗棠经营楚军。咸丰十年(1860年),当他苦心经营,把楚军组建得拥有一定规模之时,太平军的战略动向也有所改变,使清政府难于应付,尤其是石达开率太平军一支奔向了关中四川,如果占据,那里可称之是坚如壁垒,再行予铲除就不是容易的事了。清政府对此已有所察觉,于是清廷计划调派左宗棠督办四川军务,率楚军由湘入川。

曾国藩获悉这一情况后,深恐左宗棠去就“督办”的高位而不能随他“襄办”军务,从而削减湘军对安庆乃至南京的攻势。其实左宗棠也不愿入川作战,而是集中主要精力应付太平天国苏、皖根据地。他向曾国藩、胡林翼表示:“我志在乎吴,不在入蜀矣。”于是,清廷只好派湖南巡抚骆秉章督办四川军务。左宗棠则率楚军向江西开进。这是左宗棠第一次统率军队出省作战。

在左宗棠入赣前后,太平天国方面在痛歼清军江南大营之后相继进行了东征与西征,没多久,就在苏南和皖南战场连连得手。

咸丰十年(1860年)八、九月间,李世贤、杨辅清等部太平军相继攻占宁国、绩溪、徽州、休宁等地,在祁门东线直逼曾国藩大营。曾国藩调左宗棠军从南昌东进支援,左宗棠带领楚军到达赣东北的景德镇。

左宗棠的部队进驻景德镇后,于当年的十一月初主动进攻,攻占德兴和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两地,旋因太平军进攻景德镇而回师。左宗棠认为,景德镇“为江西省前门,涤公祁门后户若有疏失,不堪设想”。

一样,太平军进军赣北,用意也在控制这一地区,以阻断皖南曾国藩湘军对外联系和粮饷供应的通道。于是,双方在景德镇一带展开了激战。

黄文金、李远率太平军分兵五路进攻景德镇,并分军攻打浮梁。左宗棠在景德镇布置防攻,击退太平军。曾国藩又调派鲍超由皖南赴赣北,增援左军。左宗棠会同鲍超向太平军发动进攻,黄文金抵挡不力,于次日退至彭泽和皖南建德。左宗棠又派楚军帮助鲍超军加紧追击,攻克彭泽、建德。黄文金部太平军损失惨重,只能退守芜湖,无法参与皖南、赣北战事。黄文金攻打景德镇败退后不久,李世贤部太平军从安徽休宁攻占婺源,分部进攻浮梁和景德镇。左宗棠派王开琳带领“老湘营”出景德镇抵御。

太平军初战失利,接着李世贤亲率大军向西挺进,王开琳败退景德镇。曾国藩急调皖南镇总兵率部由建德移防景德镇,左宗棠率军转攻鄱阳。李世贤向景德镇发动进攻,全歼守将陈大富一军,太平军攻克景德镇。左宗棠害怕被太平军所歼,逃往乐平。李世贤回师皖南,预备再攻祁门。

太平军攻陷景德镇,使曾国藩祁门大营粮断路绝。曾国藩亲率湘军从祁门抵达休宁,试图攻取徽州,打开通往浙江的饷道,结果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逃回祁门。曾国藩在绝望之中,写下遗嘱交待后事,坐以待毙。适逢此刻,左宗棠在乐平击败太平军。曾国藩绝处逢生。

左宗棠在景德镇之战败退至乐平后,经过调整,乘机出击,于乐平的桃岭、塔前击败太平军。正在向祁门进军的李世贤得知左宗棠卷土重来的消息后,调转军队向乐平发动进攻。左宗棠凭靠着乐平背山面河的有利地形,督兵三路在次日大败太平军,竟将号称十万的李世贤大军击败。李世贤被迫向东撤退,由赣北进入浙西。左宗棠乘势夺取景德镇等地。

祁门的后路又得以巩固,曾国藩大喜过望,他向清廷上奏称赞左宗棠“以数千新集之众,破十倍凶悍之贼,因地利以审敌情,蓄势待发,实属深明谋略,度越时贤”。曾国藩还在家书中说:“凡祁门之后路,一律肃清,余方欣欣有喜色,以为可安枕而卧。”

清廷依照曾国藩的奏请,遂将左宗棠由襄办军务而改为帮办军务,紧接着又授左宗棠为太常寺卿,官居正三品。至此,左宗棠可以说是在清廷站稳了脚跟,以后的发展就非常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