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崛起有多方面的条件,一是他个人的超常能力,二是他赶上了当时时势危急的用人之际,三是曾国藩的赏识和举荐。他第一次统率军队作战,就彰显出才干和拼劲,为自己博取了喝彩。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使出浑身解数,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十年磨一剑,不就是等待这一刻吗?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储蓄人情,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正是“雪里送炭”。照胡雪岩的话说就是:“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英雄末路,心里非常难过,一定要拉你一把,这样才睡得着觉。”还有的记述讲得越加明白。
胡雪岩对王有龄说:“吾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贵,吾为东君收某五百金在此,请以畀子。”
可以说,胡雪岩“雪里送炭”得冒风险,因为胡雪岩实际上是挪用了东家的钱来帮助王有龄的。所以王有龄担心自己一旦用钱,连累胡雪岩。
胡雪岩的回答非常着实:“子毋然,吾自有说。我没有家只一命,就算索去对你也没有好处,而坐失五百金无着,彼必不为。请放心持去,得意速还,毋相忘也。”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既然能做出这种打算,于是看出胡雪岩主意一定,这个忙是一定要帮的。胡雪岩的这一次“雪里送炭”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
这种“雪里送炭”的手段,在中国传统生活中颇为流行。旧社会上海滩上的黄金荣,便识蒋介石于患难的时候,他不但代蒋了结了数千元债务,而且同时资助蒋一笔旅费,让蒋得以投奔广州。
后来蒋介石政界发迹,黄金荣的地位也就无人敢动摇了。
杜月笙交戴笠也是这样,戴从小是个无赖,靠摆小摊骗钱度日,为警察所追捕,后来混到上海,也是在流氓群中做些无本“生意”。
实际上,杜月笙已经跨进黄金荣的大门,和戴一见面,就认为戴是个“人才”,倾心结纳,不久就结为兄弟。后来戴仕途遇阻,一度陷入一文不名的困境,于是去求杜帮忙。那时,杜月笙就已经是首屈一指的上海阔人了。但是顾念旧情,一次给了他五十元。
用完了,杜又给他五十元。对杜的“慧眼识英雄”,戴没有忘记,在他后来也炙手可热,杀人不眨眼的时候,经常对部下提起往事,称道杜“古道热肠”,是他生平知己之一。每次去沪,一定同这位盟兄亲密地共商大计。
“雪里送炭”的另一种情形是善结交下台人以及失意文人。也许会有人结合或有意帮助还没有发达之人,但是很少有人看重已经失势之人。胡雪岩并不是这样。宝森因为政绩平庸,被当时的四川巡抚丁宝桢以“才堪大用”的奏折形式,借朝廷之手体面地把他请出了四川。宝森闲居在京,天天呼朋唤友,吟酒品茶泡赌场,看上去很是悠闲,其实心中非常落寞。胡雪岩就特意拜访,劝说他到上海一游,费用全部由胡雪岩包了。
宝森因为旗人身份限制,在京玩得非常不过瘾,于是随了胡雪岩去游上海,逛杭州,猜拳狎妓,游山玩水,非常痛快。于是把胡雪岩当成密友,以后每当碰到大事,一定自告奋勇,帮助胡雪岩在京城通融一番。
阜康钱庄开业不久,胡雪岩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浙江藩司麟桂捎了个信来,想找阜康钱庄暂时借两万两银子,胡雪岩对麟桂也只是听说而已,平时没有交往,而且胡雪岩听官府里的知情人士说,麟桂就要调离浙江,这次借钱很可能是用于填补他在财政的空缺。而且此时的阜康刚刚开业,包括同业庆贺送来的“堆花”也不过只有四万现银。
这一下可让胡雪岩左右为难,假如借了,人家一跑,那不是拿钱往水里扔?就算人家不赖账,像胡雪岩这般的人,也不可以整天跑到人家官府去逼债。两万两银子,对阜康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俗话说,“人在人情在,人去人情坏”,一般钱庄的普通老板大约会打马虎眼,阳奉阴违一番,四两拨千斤,几句空话应付过去。不是“小号本小利薄,没有能力担此大任”,就是“创业不久,根基浮动,委实调度不动”。但是,就算肯出钱救麟桂之急,也是利上加利,活生生把那麟桂剥掉几层皮。
但是胡雪岩的想法却是:如果在人家困难的时候,帮着解了围,人家当然不会忘记,到时利用手中的权势,行个方便,怎会担心五万两银子拿不回来?据知情人透露,麟桂这个人并不是那种欠债不还、耍死皮赖脸的人,现在他要调任,他不想把财政“空缺”的把柄让人抓住,影响了他仕途的发展,所以急需这些钱来解决问题。
想明白后,胡雪岩决定“雪里送炭”。他不惜动用钱庄的“堆花”款项以超低利率,悉数贷给麟桂,这样做,钱庄大伙刘庆生有些不解,胡雪岩则说:“调度,调度,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调度,所说的‘调’,就是调得动,所说的‘度’,就是预算。生意要做得活络,有进有出,何时候有银子进来,何银子该用出去,要有计划。银子调来调去,只要不穿帮崩盘就可以。”
胡雪岩这一宝,算是押对了。在麟桂临走前,送了“阜康”钱庄三样礼物。
1.得到名目,请朝廷户部明令褒扬“阜康”,这就算是浙江省政府请中央财政部,发个正字标记给“阜康”,不仅在浙江提高“阜康”名声,而且将来京里户部以及浙江省之间的公款往来,也委托“阜康”办理汇兑。
2.浙江省额外增收,支援江苏省戡剿太平天国的“协饷”,也委由“阜康”办理汇兑。
3.将来江苏省同浙江省公款往来,也由“阜康”经手。
这样的一招“烧冷灶”,使得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不担心没有生意做,还将生意做到了上海以及江苏去。“烧冷灶”的利益回报,一下就显出来。
胡雪岩除了给地方“雪里送炭”,还给朝廷“雪里送炭”。话说胡雪岩开设“阜康钱庄”不久,朝廷军兴,需财亟急,因而户部(也就是清廷的财政部)乃发行“官票”:
看上去,朝廷规定“愿将官票兑换为银票,与银一律”,但是,如果朝廷节制,官票适度发行,结果也罢了;假如官票无限制滥发,则现银有限,官票无数;届时官票一定大幅贬值。
清廷户部非常狡猾,通令各省布政使司衙门(也就是省库),每省吃下官票若干。之后,再由各省布政使司衙门,通令省内钱庄和票号等民间金融机构,强行分摊,全数吃下官票。也就是,朝廷凭空发行纸钞(亦即官票),强制兑换民间现银。
可以说,正常人对这种做法全都忧心忡忡,十分担心将来票多银少,自己吃亏。杭州城里大大小小钱庄业者,没有一个不是哭丧着脸,大伙在钱庄公会里开会,讨论对策。那次同业聚会,胡雪岩没有参加,但是他事前明白告诉“阜康”钱庄档手刘庆生:“我们现在做生意,就是要帮官军打胜仗。只要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们全做,就算是赔钱生意,还是要做。这不是亏本,是提前放资本下去,有朝一日官军打了胜仗,天下一太平,到时候什么生意不好做?到时候,我们是出过力的,公家当然会报答我们,做生意任何地方都方便。”
正因为胡雪岩这样指示,刘庆生甚至是杭州城钱庄公会中,抢先吃下额度允诺一万五千两现银,兑换“官票”。事实证明了胡雪岩是对的。清廷打败太平军后,因为阜康率先承销官票有功劳,特意下旨褒奖,因此阜康名震京城。
胡雪岩善于拉拢部分失意的官僚文人充当谋士,非常有孟尝君遗风,许乃钊就是其一。胡雪岩对他执礼甚恭,专门去函,盛赞他的政绩政声,然后历诉浙江民众疾苦,还有当时面临的各种窘境,表现出虚心求教的样子,许乃钊被他所感,忠心耿耿为其服务而不自觉。
当然,经常暗中给许乃钊打打牙祭,让许有知遇之感。又比如落魄文人裘丰言,胡雪岩遇到节一定送礼金,让裘丰言非常感激。正因为如此,时人盛赞其有“春秋”策上风度。
当然,“雪里送炭”也不是逢人就雪里送炭,而是放出眼光,择其有资望者,或将来一定会起用之日者,殷勤接纳,时相探望,慰其寂寥,解其困难,让彼心中感动,当你是“雪里送炭”的君子。有朝一日,先前的投资,于是可以得厚利了。
患难见真情,胡雪岩展出义举,也许并不是源于本性,更加重要的是他深知“雪里送炭”的作用,明白先给别人面子,然后再从别人那里要面子的道理。
怎样搞好人际关系,是有许多学问的。比如,如何去对待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学问就非常大;你可以置之不理,不管他死活,但是你也可以热情相助,以图回报。前者眼光短浅,但是后者眼光远大。如果一个处于穷困潦倒的人受到你的帮助,他在成功的时候,最容易记住和报答的就是你。胡雪岩把这种“雪中送炭”的方法,变成了“烧冷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