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谋略全集
22108200000003

第3章 凌锐远志,积极进取(3)

宋太祖赵匡胤皇袍加身以后,最大的目标是尽快统一天下,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天子。由于五代以来长时间的混乱,天下早已四分五裂,宋太祖运用谋略夺得的皇权,其势力只限于后周原来的地盘,东至大海,南至长江,西至秦陇,北邻河北。在其周围,还存在着多个称帝称王的割据政权。如南方有南唐、南汉、吴越、武平、南平,西边有后羌、蜀、西夏。在北宋的管辖范围之内,还由十几个节度使分别管辖。

面对如此多的对手,赵匡胤不可能同时出击,他只能选择形势最紧迫的事情先办,挑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对手最先解决。而当时最令赵匡胤担心的,是在山西地区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在江苏与安徽一带的淮南军节度使李重进。昭义军主要在山西,依据太行之脊,正好对开封一带居高临下。它的战略意义还在于,正好处于宋和北汉之间。双方谁占据了它就等于取得了对另一方的主动权。而东南的淮南军对宋来说正对着腰眼。

淮南军控制着江苏、安徽、湖北的11个州,对处于中原的宋来说,形成一个由东到南的半圆形包围圈。而且这一地区的最大特点在于地势平坦,没有任何的险要可守。一旦昭义军与淮南军联手向位于开封的宋都进攻,那么赵匡胤的皇位就要得而复失了。因此,赵匡胤的目标最先定在他们两个身上。

究竟对付谁呢?李筠性格刚烈少谋,而李重进少谋寡断。赵匡胤制订的大方针采取是各个击破,唯恐二者联合。所以他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消灭躁进的李筠,并尽量稳住李重进。在李重进犹豫未决时,再回过头来收拾他。

建隆元年(960年),李筠起兵,北联北汉皇帝刘钧,南结淮南军李重进。由于李筠办事疏漏不缜密,起兵前没有做扎实细致的准备工作,和北汉的联盟松散而又彼此猜忌,结果北汉援军反倒成了不安因素。赵匡胤按原定计划果断出兵镇压。对李筠一战的关键是快,在其他节度使还没来得及反应前就得消灭他。

因此,赵匡胤命将士抄小路日夜兼程。他自己在崎岖的山路中甚至下马,让坐骑驮石开路。宋军以惊人的速度出敌意料地占领了有利地形,很快平定了叛乱。但对付李重进,关键在于拖,利用他优柔的性格。赵匡胤又是赐免死金牌,又是派内应稳住李重进,让他大吃定心丸。等他下定决心起兵时,已经错过了和李筠合兵的机会,最后也被宋军消灭。

平定了内部反抗势力,赵宋王朝得以初步巩固。因而统一全国的问题,被提到了赵匡胤的议事日程当中。当时北方是辽国,有很强的实力,而南方割据小国虽?多,但政权腐败,实力弱。赵匡胤决定从易至难,北守南攻,待取得南方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强敌。

赵匡胤在十多年时间里,陆续削平了南方的割据政权。最后才讨伐北方的北汉和辽国。虽然北汉不是在他手下灭掉的,但他为太宗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做事情先从简单的、便于把握的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可过急。如果一上来就要先做没把握的事,可能开场时就会被淘汰出局。赵匡胤面对周边的众多敌人,如果一上来就从最强的辽国下手,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稳中方可求胜。不能将一时的胜利当作永远的胜利。古今一理。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失利以后,又靠“脑白金”进军保健品行业,前后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东山再起,成为商界的神话。他做“脑白金”时没有多少资金,先在一个县做销售,打开市场,积累了一点资金后,再做一个省;最后再扩展到全国。如此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个商界的巨人又应运而生了。

这一方面是稳中求胜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危机生存的智慧。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建功立业何尝不是如此?赵匡胤若因为局部的胜利沾沾自喜,则不会有后来统一的大宋朝。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凌锐远志,不为一时的得失所扰。

求大成者,益当行稳。求大成者,不宜有知足心。只有勇往直前,奋斗不止,方能把握住时机,赢在胜利的巅峰。

以稳抚攻,方能从容应对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意思是做事如果操之过急,反倒不易成功;反之,稳中方可求胜。用到成功立业上,即是做事应该攻守兼备,先求稳,后谋攻。

建安十五年,曹操为了扩张地盘,对汉中的张鲁采取了军事行动,刘备闻讯,立刻派出大量的情报人员密切关注北方军事情势,并命张飞及马超两位战斗经验丰富的大将火速前往益州北区坐阵,以加强本地区的防备工作。

此时适逢孙权以诸葛瑾为使,到益州晋见刘备,要求其如约归还荆州。刘备也是一方霸主,当然不愿归还,但来者是诸葛亮的哥哥,刘备只好相待以礼,并敷衍说:“如今我等若还荆州,是无立足之地。吴主与我有亲,自然不能见备等受难,因此尚请先生替我转言,说等我们攻下凉州以后,自然会把荆州归还。”

诸葛瑾见刘备之言中情中理,因此只好将刘备的意思传达给孙权。孙权听后勃然大怒,立时命大将吕蒙率军袭击荆南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获知军情后,刘备不甘示弱,立刻将益州交给诸葛亮及法正,亲自率五万主力部队赶往荆州指挥大局,并让关羽率荆州军团由江陵南下,直入长沙郡军事重镇益阳,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孙权见此,知道刘备决心已下,遂命鲁肃由夏口南下益阳,准备和关羽硬碰硬地打一场,自己则进驻陆口,以便随时掌控军情变化,眼见不仅双方联盟即将破裂,而且是大战在即。就在这紧急关头,传来曹操已在北方汉中战局大获全胜的消息。孙权闻之喜忧兼备,因刘备必为此分心,但曹操之势则令人堪忧。刘备闻之果然大惊,担心曹操趁势南下,益州有变,遂主动派使者和孙权谈判。孙权求之不得,双方遂议定平分荆州,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孙权;湘水以西,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刘备,如此才让这场争战暂时缓和了下来,孙刘联盟也得以延续。

事实上,就当时的形势而言,不仅刘备受到威胁,倘若汉中被曹操完全控制,紧接着东方的合肥战线也必然告急,孙权同样受到影响。因此孙刘联盟战线,对他们两个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刘备虽与孙权再度联盟,但仍不敢立即率主力部队回荆州,而是直接到达益州北方的江州巡视。此时张鲁已逃亡巴中(今嘉陵江上游),原益州参谋黄权上表刘备,汉中已失,巴东、巴西、巴中三郡便难以有效防守,若三巴一旦陷落,则将有如去掉益州的双臂,情况亦将更为不利,所以不妨和张鲁联合,紧守巴中,以对抗曹操大军之南下。刘备深以为然,遂立刻命黄权为护军,率军北上迎接张鲁。令刘备始料未及的是,黄权刚到巴中,张鲁已辗转回南郑,并正式向曹操投降了。黄权即对三巴采取攻势,逼走曹操所任命的巴东太守朴胡、巴西太守杜沪和巴郡太守任约,巴中完全控制在刘备军营之下。

此时曹操也出兵经营三巴,并进驻岩渠。刘备责令巴西太守张飞率军迎战,双方对峙近两月,张飞用计击溃了曹军,曹军兵败后回到南郑。表面上三巴暂时稳定下来,其实更大的一场战争,还在快速地酝酿中,刚获得休息的刘备与他的军团,又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一场和北方曹操展开的汉中争霸战。

这就是三国。这就是风云。一个人如何才能获得“稳”字诀,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益州初定,诸葛亮忙着稳定中央的人事和法制,刘备则时不时到州中各郡巡视,以便对益州做最为有效的控制。但最让刘备和诸葛亮担心的是东方的孙权和北方的曹操,因此时刘备已拥有荆、益两州,颇为眼红,经常搞一些“挑战”性的动作,让尚未稳定下来的刘备及诸葛亮绷紧了神经,丝毫不敢大意。

在建功立业方面,攻是成功的必须,稳则是成攻的保障。无攻不能建功,无稳不能守成。只有攻守兼备,以稳助攻,方能创业立业,终成大业。在为人处世方面,无稳不足以令人信托,无攻不能令人敬重。只有以稳抚攻,方能从容应对,如鱼得水。

以天下为己任

不管是历朝历代的帝王,还是争夺帝王之权者,抑或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这些人是“以争夺天下为己任”者,说得更透一点,就是“欲以天下为己有”者。由于他们把天下看做是可能成为己有的东西。为了要使这“可能”成为现实,他们不惜忍受“苦”“劳”“饿”“空”,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天下”和“己”结合得非常紧密,简直可以说是连为一体,所以说,这类人最有资格说“以天下为己任”。

“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这句话是来自《孟子?万章下》孟子对伊尹的评价。孟子说,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天下之重也”。自任天下,就是自觉担负起平治天下的责任,后来也就转化为以天下为己任。

自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显然这是历代儒家的理想与抱负。曾子说:士要“仁为己任,死而后已。”任重而道远。仁是儒家最高的社会理想,仁为己任就是以建立“天下归仁”的理想社会为自己的人生使命。

孔子说:“人能弘道。”他一生“席不暇暖”,游说诸侯,又收徒办学,有教无类,就是要弘扬仁道,改变礼崩乐坏的乱局,恢复安定的社会秩序。有的隐者讥笑孔子说,现在坏人坏事如滔滔洪水,你和谁去改变它呀!还不如离世隐居的好。孔子就说:“人不能和鸟兽同在一起生活,我不和世人一起生活又与谁一起生活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有道,我也不会这样努力去推动改变了。孔子一生的思想和活动,都是为了弘扬仁道,建立理想社会,所以说,“以天下为己任”,就是把建立理想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孔子的一生正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生动体现。

以天下为己任,也是心系百姓,以百姓的疾苦为疾苦,以百姓的幸福为幸福。“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天下的普通百姓有没有受到圣人的恩泽,不能安居乐业的,伊尹都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就像是自己把他们推下水沟中一样。自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不是立志要当天子、领袖来领导国家和社会;它的真精神,就是伊尹这样一种对百姓极度关爱和负责的精神。

孔孟之后,历代志士多数“志伊尹之志”,以天下为己任要求自己。宋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论身居高位,还是退居乡里,他都心系百姓,心系天下。清初顾炎武说,社会道德沦丧,风气败坏,也叫做亡天下,则“匹夫匹妇与有责焉”,普通人都有责任。以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成为所有志士仁人的自觉认识。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倘若想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就要站在更高的地方,多看,多听,多接触新事物。不转变观念,就会被淘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无论你现在是一文不名,还是富可敌国,你都应当看到世界上比你强的还有许多。只有始终保持一个宽广的视野,脑子里不断融入新东西,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