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谋略全集
22108200000041

第41章 心智强硬,稳操胜券(1)

假如一个天才相信自己会变成一个笨蛋,并且一直这样想,那么他终究有一天会变成笨蛋。一个人目前的整体能力是否强劲并不是很重要,但他内心的自我评估将决定他的努力结果。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常常比一个具有卓越才能但信心不足的人所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

找准要害,危机自解

战国后期,七雄争王,最终秦国渐强,向东掠夺,吓得关东六国联合起来对付,名曰“合纵”。六国合纵力量中,数楚国和齐国最为强大。楚国地邻秦国,所以秦王决定先从楚人身上着手,破坏“合纵”阵线,于是派大纵横家、丞相张仪前去楚国游说。

张仪见到楚怀王,说秦王愿与楚国结好联盟。怀王一听当然乐意,但又怕丢掉六国联盟,日后秦人翻脸进攻时没人援助,正在犹豫,张仪又说:“为了表示结好的诚意,我们大王甘心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

怀王一听,很是高兴,答应与秦结交。张仪见怀王上钩,又说:“不过,我们秦国历来与齐人有仇,大王若与我们联盟……”怀王为得那六百里地,忙说:“我们马上就与齐断交。”张仪拍手大笑,说“好,请大王这就派人跟我回秦国去割地。”怀王大喜,忙派逢侯丑随张仪入秦。

到了咸阳,张仪先在酒店设宴款待逢侯丑,约定明天即见秦王去割地。张仪送逢侯丑上车后,自己诈醉从车上摔下来,不省人事,手下人把他救回府去,逢侯丑只好住在驿馆中等张仪伤好后再同去见秦王。

哪知张仪这一伤就是三个月未好,怀王不时派人来催问消息,急得逢侯丑团团转,天天去张仪府上。张仪手下人只推辞主人伤重卧房,无法见客。张仪用此计套住逢侯丑后,马上派奸细去齐都临淄散播舆论,说楚人已得了秦人好处,要与齐断交。眼见得三月有余,逢侯丑再也等不及了,直接去见秦王,说出张仪割地之约。

秦王已听过张仪计谋,说:“割地可以,但楚齐尚未断交,寡人恐受愚弄。”逢侯丑得此话,忙回信给怀王,说一旦楚齐绝交,立刻就可以割地,随后怀王宣布与齐绝交。齐国舆论纷纷,齐缗王已在怀疑,几次派使者追问怀王,怀王都吞吞吐吐。今见楚国宣布断交,勃然大怒,派使者入秦,表示联盟之意。

张仪得此消息,便宣称伤好入朝议事。逢侯丑得信,在路上拦住张仪,说同去禀秦王以割地。张仪故作惊讶地说:“割地?问秦王干什么,我答应的是割我个人的封地六里,不用奏秦王的。”逢侯丑一听中计,气得忙回楚国报信。怀王一听大怒,发兵攻打秦国,结果大败而归,而且丢了汉中,只好又加入六国合纵。

一年后,张仪又派使者入楚,说秦楚修好,愿以商于地换楚之黔中。怀王余怒未消,告诉使者:“若秦人把张仪送来,我甘愿送上黔中之地。”张仪一听,自请入楚去换黔中之地。一到楚都,怀王就把张仪关了起来。哪知张仪早已派人贿赂了怀王宠臣靳尚。张仪被囚,靳尚便照张仪之言,去找怀王宠姬郑袖,说:“秦人为救张仪,正计划送美女来楚交换。那时,夫人的地位便危险了。”

郑袖生性嫉妒,不以国家为念,仅考虑一己之得失忙问靳尚有什么办法中断。靳尚说:“秦王送美女,不过是要换回张仪。如果马上让张仪回国,秦国自然不用送美女来交换了。”郑袖听了,果然大吹枕边风,撒娇弄宠,非要怀王马上送回张仪不可。怀王本无谋略,囚张仪仅为解一时之念,见爱姬如此要求,为博美人一笑,于是传令送张仪回国。秦人得了黔中之地,更加强大了。

张仪的连环外交策略,实属妙哉,成功地离间了六国合纵,又不费一兵一卒得了黔中之地,自己毫发无伤,实为大智慧。

这里又可以说明,如果只顾眼前的小利,就会损害根本利益,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熟知对方弱点,驾驭全局

晋朝,罗际担任吴县县令。虽说县令是个七品芝麻官,但罗际办案仔细,不徇私情,深得人心。

一天,有位老人痛哭流涕来报案说:“我的千里宝马被人偷走了。”罗际关心地问:“老人家,你的千里宝马是什么样呢?”老人说:“浑身雪白,跑起来脚下生风。是匹四岁口的马,叫白雪神骏。现在让人偷走了,怎么不让我痛心呢?”说着,老人又伤心地哭起来。罗际十分同情,就问老人丢马时有什么动静。老人想了想说:“昨天夜里,听见好像是马贩子赶着一群马路过。当时,好像我的白雪马也叫了几声。”

罗际心里有底了。他对老人说:“你的马我会想办法找回来的,你静候佳音吧!”老人擦拭泪水,连连磕头,离开了县衙。

罗际令人以官府的名义张贴了告示“今本县接朝廷圣命,以千两白银,买一匹白马,此马要四岁口,可日行千里,浑身如雪。有此马者,望速送来领赏银。”人们看过告示,纷纷摇头说:“这种白雪骏马,普通人根本养不起。我们若有这种好马,早就献上来领赏银了。只可惜,我们连劣马也没有。”

有些大户人家送来了白马,但与布告上说的白雪骏马不同。

过了几天,终于有个马贩子送来了一匹马,这匹马与告示上说的一模一样。罗际把此马和送马人留了下来,派人将老翁叫来认马。那白马一见主人,又是撒欢,又是嘶叫,老人高兴地搂着马,激动不已地说:“我的马终于回来了,谢谢罗大人。”马贩子见势不好,想溜,但早被差役发现,马贩子只得认罪伏法。

马贩子盗马是为了获取钱财,罗县令以高额悬赏为诱饵就使其暴露身份,从而将其抓获。人们总喜欢扬长避短,避免使自己的弱点暴露给竞争者,以防被对方抓住把柄。因此熟知对方的弱点,尤其是心理上的弱点,并以此找到突破口,就能使局势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从而驾驭全局。

将计就计,牵出实情

武则天立皇帝后,由于很多大臣心怀愤恨,因此刑罚很严厉,动不动就满门抄斩。

一次,有人告发大臣崔思竞的哥哥崔宣造反,并说崔宣的小妾知道详情,她想告发崔宣,崔宣看到事情即将败露,便杀掉了小妾,将尸体扔进了洛水。

朝廷很看重这件事,把案子交给御史张行岌亲自审决。张行岌仔细地审查了案子,可查不出任何线索,既不能说有人诬告,也无法证明崔宣谋反。武则天很生气,命令张行岌再审,但审来审去,结论仍和初审一样。武则天大怒道:“如果能证明崔宣的确杀了小妾,他的谋反罪状就很明显了;若找不到小妾,他同样也无法洗清自己的罪名。”

张行岌怕武则天怪罪下来,便去找崔思竞,对他说:“这个案子如果拖下去,对你哥哥和你都不利。目前,最重要的是,你们必须找到小妾。”崔思竞也早在为这个案子发愁,于是花了很多钱,招募了很多人去寻找这个小妾。但是一连很多天也没有任何消息。然而,他们家里每次商量什么事,告状的人总能很快知道。

崔思竞把事情前后想来想去,觉得告状的人不但是有备而来,而且一定在自己家里安排了合伙者。于是他心生一计,想到从同谋者身上下手。次日,崔思竞同哥哥商议事情,特意大声说:“应该用200匹绢雇刺客杀死告状的人。”然后他隐蔽在门前,关注往来行人。不一会儿,一个人走到门前,向看门人说了几句话,看看行人没有留心他,便鬼鬼祟祟地闪进门去了。崔思竟知道这个人,他是崔宣的门客,温州人,很会办事,崔宣委托他办事就像委托自家人一样。

不出所料,告状的人又宣扬说崔家的人要刺杀他。于是崔思竞约这个门客在天津桥碰面。一见面,崔思竞就骂道:“你这可恶的畜牲,我们崔家待你这般好,你却出卖我们。若我们败了家,肯定把你也牵连上,说你是同谋犯,看你有什么方法冼清自己的罪名。”之后,他又说:“如果你能找到崔家的小妾,我送你500匹丝帛,够你生活一辈子,否则的话,你也要跟着被杀头。”门客既害怕又后悔,忙向崔思竞请罪,并说出事情原委:原来,告状的人收买了崔宣的小妾,又把她骗出去,藏在自己家中。于是,门客带着崔思竞到了告状人的家里,找到了崔家的小妾。

崔思竞稍一思索,将计就计,机智地采取了应对策略,顺藤摸瓜,使真相大白,崔家免除了一场灭族之祸。

利用敌人的计谋,顺藤摸瓜,牵出实情,往往能够取得成功。这就是将计就计之妙处。要洞察敌人的计谋,还要做出假象诱惑敌人,以免打草惊蛇。

略出锋芒,魅力凸显

乾隆当政期间,纪晓岚处事一般都不敢太激进,毕竟是饱学之士,深知宫廷禁规,唯有一次,就在内禅大典中,他凸显果断耿直,而且把事情处理得相当圆满。乾隆皇帝在纪晓岚等起草的禅让大典折上,具体批示要简朴、隆重。纪晓岚尽管参考了历代典籍,可是这方面的记载很空缺。虽然乾隆朱批要简朴,但从政几十年的纪晓岚怎能不知乾隆帝的简朴是假,隆重是真呢。更何况,乾隆的功绩必须由这最后一次政治大典凸显出来。因而,经过与乾隆帝长达三个月,修订几十次方才拟定的禅让大典最后朱批允行。

大典之日,紫禁城里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的太和殿前,朝服灿然、翎顶争辉的王公百官早已齐齐整整地分班恭候在广场的御道两旁,各国使臣尾随品级最低的官员,分列班尾。他们的周围,照旧陈设着天子行幸于皇城的仪仗,乐部在太和殿东西两檐下布置好了中和韶乐的庞大乐队,丹陛大乐的乐队则安排在太和门内。

太阳渐渐爬高了,阳光笼罩了整个广场,给浑身瑟缩着的人们带来了一点暖意。一直在不停躁动着的“仗马”和“驯象”也安静下来,排成了笔直的行列。只听乾清门外钦天监的官员朗声高唱:“吉时已到——”,霎时午门上钟鼓齐鸣。

乾隆皇帝六年前向上天许下的归政嗣子的心愿终于即将实现了。乾隆身着明黄色龙袍乘一顶黄屋小轿出乾清宫,迤逦南行,皇太子永琰仍穿亲王朝服步行于乘舆之后,途经保和殿,来到了太和殿前。此时,钟、鼓、磬、琴、笛、笙等齐奏,庄严肃穆的中和韶乐,歌工们则高唱专备皇帝升座时用的《元平之章》:

维天眷我皇——,四海升平泰运昌——。岁首肇三阳——,万国朝正拜帝阙——。云物奏喜祥,乘鸾辂,建太常。时和化日长,重九洋,尽梯航——。

这歌词是五十四年前皇帝亲自改定的,此刻听来,感到十分贴切,乾隆皇帝心情因此格外愉悦。他缓步走到太和殿正中高高在上的宝座脚下,步履稍显艰难,但仍气势非凡。随扈在旁的大学士和珅有意搀扶一下,被皇帝挥手制止了。皇帝不愿臣下看出他老态龙钟的模样,于是自己缓缓走上阶梯,目不斜视地端坐在宽大的宝座中间。

皇帝头戴红绒结顶的玄狐暖帽,顶上只缀有一颗巨大的东珠。他依然像中年时那样,留着小须髯,但昔日那白皙清瘦的面容已变得暗红臃肿,身体也早已发福了,多亏皇帝原本身材修长,现在看起来,仍显得魁梧硕健。

中和韶乐《元平之章》在皇帝就座之时,恰好中止。丹陛大乐随后而作,这是特为授受大典时皇太子领王公百官跪拜而填写了《庆平之章》新词。伴随徐缓悠扬的歌声:“御宇六旬,九有浃深仁。勋华一家福臻,岁万又万颂大椿——。文武圣神,帝夏皇春——。”太和殿内外黑乎乎的一片人群起起落落,向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进行了三跪九叩首大礼。

丹陛大乐的余音还在广场上空游移,年高德韶的阿桂与朝中第一权臣和珅指引皇太子款款走到皇帝御座之前跪下,阿桂转身请出皇帝玉玺,跪奉皇帝,酝酿了60年之久的传位大典即将开始最后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只见乾隆皇帝手捧皇帝玉玺,端详许久,然后身体稍稍前俯,庄重地、虔诚地将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皇帝玉玺授给了跪在脚下的皇太子永琰。

在这历史的一瞬间,皇太子正式取得皇帝名号,至少在表面上成了紫禁城和大清江山的主人,而乾隆皇帝则退居太上皇帝,把爱新觉罗家族和大清帝国的命运转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一个儿子。此时,太上皇帝俯视跪伏在自己脚下的子皇帝,胸中再次涌起了身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无限欣慰。

“太上皇”这个称谓是由中国历史上确定“皇帝”名号的秦始皇首创的,他尊称自己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那是死后的追赠,自然不足以比拟。太上皇帝心里这样想。汉高祖刘邦虽然尊称在生父亲太公为太上皇,那只是做儿子的施给其父的荣誉。至于后来唐高祖因太宗兄弟阋于墙,唐睿宗怵于武德殷鉴,唐玄宗仓皇入蜀——他们都是为其子所逼,不得不放弃帝位,做一个毫无实权的太上皇而已。宋高宗则外惕强邻,内担逸豫,更不足挂齿。至于远古时期,唐尧、虞舜禅授贤能固然足称盛事,但授受者,都不是一家父子,只能称之为“外禅”。就禅让而言,太上皇有充分理由认为,眼下的授受大典,不但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视尧舜,不啻过之。

确实,清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在北京紫禁城内太和殿举行的帝位禅让大典,无论其形式,还是实质,都堪称中国古代交接国家最高权力的空前绝后完美典范。

归政盛典为乾隆皇帝树起了又一座也是最后一座政治丰碑。乾隆想到此,心中不由得感到异常振奋,想起“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誉,乾隆不由得眉开颜笑。

典礼的前半部分还算比较顺利,而后半部分却出现了一个不小的意外。当皇太子永琰率诸王、大臣恭送乾隆皇帝为太上皇回宫安歇,永琰强压着满心的激动准备登上帝王宝座,礼官纪晓岚正要与司仪王公、大臣分班朝贺时,坐在宝座上的永琰突然制止:“慢!”

纪晓岚赶忙上前,不知出了何事,一问,脸上刷地失去了血色。

原来御案上的传国玉玺不见了。

群臣一下子都傻了眼。

大宝刚才就在御案上,那是个除了皇上没人能去的地方,忽然不翼而飞,一定是让乾隆皇帝给带走了。没有大宝还朝贺什么,还算什么内禅大典?群臣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拿不出主意。永琰更是急得直搓手,哑口无言,他又能说什么,他又敢说什么呢?大殿上寂静无声。纪晓岚作为礼官,一切都是按照他拟订的计划进行的。可他未曾想到乾隆皇帝会来这一手,内禅大典失败,他如何交待?

刘墉突然开口道:“自古以来,不曾有无大宝之天子,我刘墉愿即刻前往面见太上皇,请各位稍候!”

纪晓岚随着跟出大殿,同刘墉一起来到养心殿:“臣等叩见太上皇万岁万万岁!”

乾隆皇帝带回皇帝玉玺,心里也颇为烦乱,因为这样做的确不妥,见刘墉、纪晓岚追进来,依然故作惊讶地问道:“你们怎么来了?太子登位,朝贺事完了么?”

纪晓岚随即答道:“回皇上,诸臣尚未朝贺。”

乾隆皇帝依然假装糊涂地问道:“这是什么缘故呀?”

刘墉性子比较急,见乾隆皇帝仍装糊涂,便开门见山地说:“回皇上,历朝历代以来,天子主政当有大宝在身,陛下传禅不与大宝,百官朝贺,贺出无名!”

乾隆皇帝见话已至此,便说道:“大宝暂由朕掌管,又有什么关系呢?”纪晓岚见情况要出现僵局,便赶紧给乾隆找台阶下,说:“臣查阅古今,没有传禅不传大宝之先例。陛下素来尊崇古典圣训,今日之事,臣思其罪在臣,未能将历朝载记一一列举向陛下表明。”

不料乾隆皇帝并不吃这一套,大声说道:“此事,和爱卿曾奏请再三,朕也是考虑过了的,现在,朕躬身体尚健,社稷一时放心不下,待朕精力不及之时,再传大宝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