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挂职市长
22355400000005

第5章 方案(3)

“俞老师对我那是偏爱,”杜斌不好意思地笑笑,“在羊甸子乡中学上学时,他就偏爱我,其实,我哪有他说得那么好。”刘玉林说:“我能看不出来吗?思卿确实是偏爱你啊。杜斌,你不要辜负了他的期望啊!”

杜斌说:“不会的。”他想,刘玉林绕了这么多圈子,又给自己戴了这么多高帽子,不会是因为自己反对俞思卿的那两个方案吧?不行,我得试试他。于是他说:“对了,刘市长,有这么个事,我得跟您汇报一下。”

“什么事?”

“教育局搞了两个改革方案。”杜斌把事情说了,“他们把材料给我送来后,我找老俞谈了谈。”

“是这个事啊。那是你分管的,你自己决定就行了。不过,我也隐约听说,你好像不同意?”

“是的,我不同意。”杜斌说,“因为我市只有十二所小学,每所学校的学生严重超员,对这个问题,社会反响很大。如果这时卖掉第四小学,搞家属楼建设,不但对教学不利,还会引起学生家长的抱怨。”

“有这么严重?”

“如果搞不好,后果要比我们预想的严重得多。”

“你是不是太谨慎了?”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谨慎点好,”杜斌诚恳地说,“不然,教师和学生家长就这个问题上访,就麻烦了。”

“那第二个方案,是改革方案,你为什么也不赞成?”刘玉林轻轻皱了下眉头。

“听说,有些地方把小学和幼儿园卖给了个人,实行私有化。但我觉得,我们不能听风就是雨,贸然照搬照抄。我们得先搞好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再拿出成熟的改革方案。”杜斌说,“再说,那些都是国有资产,还要征求财政和国资局的意见。”

“既然别的地方有这样做的,我们还等什么?”

“因为我们要卖掉的是学校,而不是企业。”

“杜斌呀,搞改革开放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唯唯诺诺,瞻前顾后。

而且,搞改革是允许探索的,是允许犯错误的。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果上面明令禁止不许这样改,咱们再改回来,不就行了。”刘玉林背后有个“理论家”的绰号,因为他一讲话就说大道理。

“刘市长,我懂这个道理。我也不反对改革。但我还是觉得,教育上的事,咱们还是不要贸然行动的好。”

“这是你分管的事,我不便过多地参与。你跟老俞碰碰头,再商量一下吧。我的意见是,既然要搞改革,胆子就要大,步子也要快。这样,才能为我们建设小康社会,为昌海市的百姓富裕,做出更大的贡献。”刘玉林继续打着他的官腔,继续发挥着他“理论家”的理论水平。

杜斌还想为自己辩解几句,刘玉林站起来说:“一会儿有个韩国客商,要来昌海市考察投资事宜,我得去接待了。”

杜斌悻悻地回到办公室。他从里面反锁上门,半躺在老板椅里,回味着刘玉林的话。

下午,杜斌参加了一个反腐倡廉会议。散会时,马德良拽住杜斌,问:“都过了下班时间,上哪吃去?”

“到宾馆的小餐厅,随便对付一口得了。”杜斌说。“那哪行呢。”马德良说,“我请你吧。我是个回子,咱们去‘回民饭店’吃,你没意见吧?”

“你请我吃饭,我还挑啥。”

“让你的司机回去吧,坐我的车。”马德良说。

杜斌把王超打发回去了,马德良打开他的奥迪车门,说:“请进吧,我的杜市长。”

“来这套!”杜斌坐了上去。

汽车沿着一条向东的马路,稳稳地行驶着。马德良瞄了杜斌一眼,问:“咋的了?我看你开会时无精打采的。”

杜斌苦笑了下,把上午刘玉林找他谈话,向他施加压力的事,以及俞思卿要搞的两个方案,跟马德良说了。

马德良听完,沉默了一会儿,说:“你别上火,我觉得你做得对!教育的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确实需要谨慎啊!”

杜斌叹了口气,把车窗玻璃摇下来,呼吸了口新鲜空气。

“可是,刘市长却不这样想,他还给我上起了政治课,暗示我不要当改革开放的绊脚石……他呀,是一点也不理解我啊!”杜斌没说俞思卿要送给他楼房的事。

“‘理论家’嘛,讲话总喜欢给别人上政治课。”马德良讥讽道。

“回民饭店”在市区东北角,处在市区和郊区的结合部,四周没几栋高楼,几乎是清一色的棚户区。马德良停稳了车,说:“伊斯兰教讲究清净,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是‘清真寺’。”马德良率先推开饭店门,向柜台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打了声招呼,说:“我的贵宾,给弄四个拿手菜。”

女老板过来倒茶。茶是用红茶砖煮的,香气很浓,袅袅钻入杜斌的鼻孔,一下子就有种透彻肺腑的感觉。女老板好像跟马德良很熟,她身材苗条,皮肤白皙、细嫩,两只毛茸茸的大眼睛向上挑着,特别招人喜爱。

这是一个性感、开朗的女人。

“他们准备菜要等一会儿,咱俩去‘清真寺’看看吧?”马德良说。“好啊。”杜斌喝了几口红茶,情绪为之一振,笼罩在他心头一下午的郁闷,都被这杯香茗清洗掉了。

“那个老板娘挺漂亮啊!”杜斌不怀好意地瞟了马德良一眼,“看起来,你和她挺熟悉呀?”

“当然了。不是一般的熟悉!”马德良自豪地说。

“清真寺”里的伊斯兰文字,吸引了杜斌的注意力。杜斌不由得感叹起来。马德良自豪地说:“你以为呢,我们伊斯兰文化,也是非常灿烂的。

据说全世界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比信奉其他宗教的人多。”

“是吗,这我可不知道。”杜斌半信半疑地说。

从“清真寺”回来,饭菜已经摆上了桌子。马德良要了昌海产的小烧酒,说:“六十度,纯粮食酒。喝着过瘾。”

马德良招呼女老板:“淑君,你过来,给杜市长敬杯酒。”杜斌推辞道:

“不用,不用麻烦她。”

马淑君手里拿着一只酒杯走过来,在杜斌身边坐下,她连着陪杜斌喝了三杯白酒,又陪马德良喝了一杯。马德良对她说:“杜市长是省里的大作家,他写的长篇小说《月是故乡圆》,都拍成电视剧了。”

马淑君喝了四杯酒,脸颊烧起了红云,显得特别妩媚。她听了马德良的介绍,为一个小店能接待大作家而显得有些激动,说:“我看过这个电视剧,写得真感人呀!”她往杜斌身边挪了下凳子,又给杜斌斟了杯酒,双手举起来,说:“来,大作家,我再敬你一杯。”

杜斌举杯喝了。她说:“大作家,啥时把你的小说签个名,送给我一本,行吗?”杜斌说:“行。”

回来的时候,杜斌说:“这个老板娘,可不是一般人。”马德良说:“她和丈夫都下岗了,开了这个饭店,生意还行。”

在宾馆楼下,马德良问:“没事吧?要不,我送你上楼?”杜斌下了车,说:“你走吧,回去好好陪陪嫂子。”说完,就把车门给关上了。

不知怎的,说到马德良的媳妇,杜斌的眼睛酸酸的。他想起了死去的雅芳,也想起了女儿娇娇。他想,回到301,该给小姨子雅芬和娇娇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走上三楼,借助微弱的灯光,杜斌发现走廊东端他的房间门口,站着一个紫色的影子。他揉了下眼睛,发现是吕慧。

“你可回来了,杜市长。”吕慧长出了口气说。

“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来。”杜斌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把吕慧让进房间。杜斌给吕慧沏了杯茶,自己也沏了杯。

“你来,有事吗?”杜斌看着她漂亮、飘逸的紫色连衣裙外裸露出的玉笋般洁白无瑕的胳膊,内心浮想联翩地涌上一股冲动。

“没事,人民群众就不能来吗?”吕慧俏皮地歪着脑袋问。此时的吕慧俏皮而幽默,与那天在杜斌办公室那个紧张而羞怯的女孩,简直判若两人。

“哦,我不是这个意思。”杜斌抱歉地解释道,眼光顺着她白天鹅般的脖颈向下滑落,突然就被她高耸的乳峰把目光截住了。

“我想向你要本书,”吕慧说,“就是那个《月是故乡圆》。听说你来昌海市上班,带来了两箱子书。”

“是带来了两箱子,不过这些天送人送了不少,没几本了。”说完,杜斌走进里间,拿出来一本,递给吕慧,“请你指正。”

吕慧没接,眼光火辣辣地盯住杜斌的眼睛,“难道,你不能给我签个名吗?我可是你的忠实读者呢。”

杜斌笑了,调侃道:“行,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为吕慧这么漂亮的女士服务,我可是求之不得。”吕慧问:“今天上午,刘市长批评你了?”

“没有哇,”杜斌心里一惊,“我们只是谈了谈你们的改革方案。他没批评我呀!”吕慧一脸的不相信,撇撇嘴,说:“不对吧,我听说不是这样啊?”

“你听说什么了?”

“我听说,刘玉林教育了你一顿。”

“这是谁在造谣!”杜斌非常气愤地问。

“这个事,教育局班子成员都知道。”

“班子成员都知道了?”杜斌惊讶地问。

“杜市长,你是作家,小说写得很好。可当官却嫩得很。你可能还不知道吧,俞思卿和刘玉林的关系很不一般。”吕慧不无担忧地说。

“怎么不一般?”杜斌看着她美丽的单凤眼,皱眉问道。

“听说当初,俞思卿和刘玉林在一个牛棚改造过,一铺炕上睡过。”吕慧说,“现在,他们又是乒乓球协会的球友。”

“哦。”杜斌若有所思地应了声。

“另外,刘玉林爱好收藏,虽然别人送礼他不要,但你要送他字画、古董什么的,他却从来不拒绝。俞思卿的女儿俞敏跟俄罗斯人搞贸易,没少给刘玉林倒腾苏联时期的东西。”

杜斌的眼光再次顺着她的乳峰爬行到她白玉般雕琢出的脖子上,有些纳闷地想,她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俞思卿和刘玉林的关系,还有刘玉林的个人爱好,她怎么那么清楚?即使她是教育局的秘书,和俞思卿接触得比较多,也不能这么清楚吧?杜斌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地看着吕慧性感而俏皮的小嘴,不禁感到脊背有些发凉,一下子把他刚才心里涌现出的男人的冲动给泼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