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
22779900000024

第24章 父母如何听,孩子才会说(3)

了解孩子的“另类语言”

很多家长总是搞不清楚现在的小孩是怎么想的,满口的火星文,不只在网络上,现实中也常常充满了“哇噻!帅呆了、酷毙了”,“那种口气真是7456(气死我了)”,“叶子和花仿佛刚洗过牛奶浴,像婴儿的小屁屁”……如今,在大人们看来怪里怪气的语言却在孩子们口中和学生读物中甚为流行,许多学生争相模仿,甚至有的学生把这些话语写进了作文里。传统标准语言与孩子们口中这种“另类语言”也发生着冲突。

同学之间互送贺卡本是平常之事,可是今年春节前,冯先生随手翻看女儿收到的贺卡时让他感到“大开眼界”,只见贺卡上写着这样几句话:“你是我‘粪量’最重的朋友,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得上‘艾滋病’,越长越精彩!”冯先生觉得很奇怪,没想到女儿给他解释说,“粪量”就是“分量”,“艾滋病”指的是“爱知病”,是指热爱知识的意思。冯先生总觉得怪怪的,也不知道如何理解“长得精彩”一说。女儿说,班上很多同学都这样说。

在“另类语言”与传统语言的冲突中,家长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这些新的、另类的语言有的相较于传统语言看起来更具活力、更具冲击力,在某一方面表达的意思要比传统语言更为清晰、更为直接,但有的衍生出来的现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往往有一些不健康因素,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应该对这些语言进行一个有效的筛选,扬长避短,而不能一味地去接受或者抵制。

2.以宽容之心对待新奇事物。

家长不要用自己的观念去强加于这个时代的孩子。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口中的这种“另类语言”感到大惊小怪,或粗暴地训斥孩子,而应该正确理解并宽容对待。比如许多学生经常所说的“哇噻!”“你帅呆了、酷毙了!”这样的词语,学生无非是想表达一种惊讶、赞叹之类的感叹之意,只不过与传统的表达方式比较而言,他们的说法更为夸张而已。如果老师或家长对其大加训斥或坚决制止,孩子们反而会觉得大人们太“老朽”,就会在无形中和大人产生一种距离感,家长或老师也同样很难融入到孩子的圈子,更谈不上和他们促膝谈心了。

3.要以引导而不是完全否定的态度对待。

虽然“另类语言”中包含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活力,不过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另类语言”都是对的,有的“另类语言”明显很粗俗,甚至有的格调相当低,家长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在学习和正规的场合中,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正确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在一些娱乐场所,适宜地运用“另类语言”。

名人谈教育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第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这不但能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现在很多人都开始重视亲子游戏,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社会上对亲子游戏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从广义上讲,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亲子游戏,而科学的亲子游戏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能起到开发孩子智慧的作用。这就要求游戏活动既能够利用和发挥孩子现有的能力,又能够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2.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做亲子游戏不是上课,家长不能高高在上指手划脚,而应当是游戏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3.和竞技类的游戏相比,游戏的形式应该注重相互配合,家长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孩子智能的发展。设计的游戏应让孩子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这样家长就能顺理成章地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和技巧。

4.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的整个过程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

最近,张女士家中出现了关于育儿的意见分歧。原因是在与孩子进行比赛类游戏时,父母究竟该不该故意让孩子赢。妈妈觉得孩子还小,玩游戏只是为了让他开心,所以故意输掉比赛并没有什么大碍。而爸爸则坚持认为那是一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不可取的。只有明白了胜负的代价,他在日后的成长中才可做到能屈能伸,宠辱不惊。

那么,究竟哪一方的观点更有道理呢?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说法吧。

不要为了让孩子获胜而改变游戏规则。因为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够分辨得出自己在哪些本不该赢的活动中赢了。如果故意改变游戏规则让孩子赢,会让他觉得赢要比公平竞赛更好、更重要,而这恰恰是你所不希望教给他的。

这并不是说家长要把自己的智商和体力完全用在和孩子的游戏中。在和孩子一起下棋、玩牌时,家长可以放低自己的水平(和孩子处于同一个等级),让孩子多赢几次。并且在游戏后告诉他赢的原因是什么、那些帮助他获胜的技巧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等。而对孩子来说,在下棋、玩牌中赢了会增加他的兴趣和自信心。当然,随着孩子下棋、玩牌技能的不断提高,家长也应逐步加大孩子获胜的难度,不要总让孩子胜。在孩子输棋时,你可以教给他失败时应有的气度,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不改变游戏规则的基础上。

名人谈教育

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

——吴玉章

当孩子插嘴时要用提醒的方式

爱说话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很多父母常用“小孩子不要插嘴”“打断别人的话很没礼貌”“你懂什么”之类的话制止孩子参与大人的讨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爱插嘴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想要和大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以及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当然,有部分孩子或许只不过想引起家长的注意,或是尽快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并没有想到会因此而影响别人。但家长经常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话,会使孩子逐渐失去说话的兴趣,不敢与人交谈。我想,任何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见到外人就面红耳赤,说话吞吞吐吐,那么我们就应该一方面积极鼓励孩子在人多的地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对孩子乱插嘴的习惯进行教育和提醒,让孩子感受到被打断、不能畅所欲言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千万别让本来爱说的孩子因为你的训斥而变得内向、腼腆,这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相信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遇到过和君君家一样的情景。君君妈是个很好客的人,家中时常来客人。所以君君自小就养成了“人来疯”的习惯。越是有客人在的时候越喜欢调皮捣蛋。不停地缠着客人陪他玩。更令人头疼的是,在大人和客人谈论正事的时候,君君也时常跑过来打断交谈,比如非要妈妈现在就看他刚刚完成的“画作”。有的时候,君君听到大人谈话的内容是他熟悉的,还会插上一嘴,表达自己的看法。完全不理会别人是不是接受这样的方式。

为什么他不知道打断别人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虽然成年人觉得判断什么时候可以插话不费吹灰之力,但这确实需要相当高水平的判断思维。显然,这些技能需要时间去发育完善,所以别指望出现奇迹。那么孩子插嘴时,你该怎么办?

1.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孩子的模仿力都很强,你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如果你和你先生都爱互相打断对方,那就要努力改变这种习惯。你还应该在孩子和你说话时,尽量不打断他。如果你不小心打断了他或别人,要马上说:“对不起,我打断你了,你接着说。”有可能,孩子不仅能学会你的礼貌,还能学到你大度承认错误时轻松自然的态度。如果他经常听到你说“对不起!”、“请!”、“谢谢!”、“没关系!”、“请原谅!”,那他对礼貌的认识和学习就会更快。

2.要教会孩子礼貌的做法。

看开一点,多半要再过几年,你的孩子才能在打断别人前,有礼貌地说一句:“请原谅!我有个问题。”即便如此,你也要提醒自己,他已经在渐渐明白插嘴是不礼貌的,如果真的需要打断别人,要使用礼貌的方式。要是他多数情况或有些时能做到,你就应该大大地夸奖他。

名人谈教育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当孩子受了委屈时要用疏导的方式

随着长大,孩子会发现世界不像他想像的那么美好。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那么多孩子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而且,由于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孩子们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行为,使某些同学占了便宜,某些同学受了委屈。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才不至于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

上初一的小美从小活泼开朗,心地善良。上小学时,她基本上没让父母太操心。但自从上了中学之后,好像心事多了,情绪也变得复杂了。有一天小美放学后一直不高兴,还十分反常地跟妈妈发脾气。后来,妈妈才弄明白,原来白天在学校做作业,小美拿橡皮时碰到了正在写字的同桌,虽然她连忙说“对不起”,可那位男同学还是一拳打了过来。当时老师没有看见这一幕,小美觉得这种事情不应该和老师报告,但是又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只好在家里来发泄了。

如果孩子长时间受委屈却无处倾诉,无力解决,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所以家长要及时解决。孩子受了委屈以后必然很难过、很伤心,父母要对孩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对错。

1.让孩子说出心里话,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对孩子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父母可以对小美说:“你是对的,那位同学是错的。在处理这件事情时,你十分理智,有你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感到很自豪。”父母的肯定往往可以消除孩子的委屈情绪,然后,父母可以给孩子分析这样做有哪些好处,让孩子从父母的讲解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能让孩子从委屈的情绪中走出来,增强孩子的信心。当然,对于孩子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父母可以教育孩子理智地和老师讲,让老师来处理这种事情,而不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2.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些人际关系,让孩子明白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摩擦是必然的,受点委屈也是正常的。

千万不要以粗暴的方式批评指责孩子,要耐心引导。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自己小时候或者自己在工作中发生的类似事件,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自己的事情中挣脱出来,转而集中在其他事情上。当然,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居高临下,要像朋友一样,并且信任孩子对这件事情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自己处理好。

3.在家长的关注下,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既不任由孩子委屈而不管,也不能所有事都包办,要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的能力。

不能否认的是,现在有许多孩子在家倍受父母的宠爱,性格暴躁,自私自利,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稍有不如意,便拳脚相加。受委屈的孩子一般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面对粗暴行为时往往不知所措,只会独自忍受,或者向父母、老师哭诉。要想让孩子能够勇敢地面对此类事,作为父母应当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教孩子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纠纷。

名人谈教育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当孩子哭泣时要施以同情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哭一哭没什么,可有的家长认为哭是一种不好的情绪,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最好都不和“哭”打交道。而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也都不鼓励家人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情。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的“哭”呢?

陈先生的女儿冉冉今年12岁,快上中学了。然而冉冉却对于升学感到很恐惧。“爸爸说,上了中学,我就是大孩子了,不能像小学时一样想哭就哭了。”而陈先生说,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的确是用心良苦。“以后社会的竞争这么激烈,即便是女孩子也要学会面对各种事情而不退缩。哭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我希望冉冉从小就学会坚强。”

其实,不能完全说哭就是软弱的表现,也不要对孩子的哭泣不问原因横加制止。家长在面对孩子哭泣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哭的时候,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叫孩子“立刻停止”、“憋回去”,或者以威吓的方式强迫、限制孩子不准再哭闹。接纳孩子的情绪,包括哭在内,才能够让孩子接受自己,拥有健康的内心世界。“哭”是孩子最原始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家长应该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尊重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探寻孩子情绪背后所要表达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的方法,将有助于帮助孩子成长。

2.弄清孩子哭的表面原因和内在原因。

有时孩子哭闹,或者做一些出格的事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是因为疏远的亲子关系造成的。如今许多家长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只好把孩子托付给他人看管,结果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只能通过哭闹来宣泄自己,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如果家长只是在孩子闹的时候才注意到他,孩子很快就会变得更爱哭闹。

3.以询问表示关心,在解决问题时尽量不要代劳。

表达关心和爱并不意味着把孩子完全包裹起来。当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能成为孩子的“军师”当然并不坏,因为这至少意味着孩子愿意向家长吐露心声,亲子关系是健康、信任的。不过,家长不应帮孩子“大包大揽”地解决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可能让孩子变得容易依赖。孩子原本可以在悲伤和抑郁的挫折中得到更多。家长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时候,应多采用询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少主观地帮孩子作判断、下结论。这样不但家长自己累,孩子也得不到成长,以后面对下一个问题时还是不知所措。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逐渐自己走向成熟。

名人谈教育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