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
22779900000025

第25章 父母如何听,孩子才会说(4)

当孩子烦恼时要为之排解

生活中的烦恼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孩子当然有自己的烦恼,面对孩子的这些情绪,父母学会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少孩子很容易产生郁闷、抑郁倾向。许多是孩子内心的压力直接导致,而这压力的源泉往往来自父母。因此,为了帮孩子找回心理上的快乐,孩子要减负,家长要加负。孩子减负,关键在于减轻其心理负担;家长加负,关键在于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

1.夫妻关系要和谐。

家庭不和睦,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快乐天性。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问题家庭和单亲家庭中,其中,不少孩子因此产生丧失爱、被遗弃、不安全的感觉,就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等心理障碍。夫妻间的裂痕不能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不应该自私地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应采取克制、理智、心平气和的态度告诉孩子,即使父母今后不在一起了,父母双方仍然关心他、爱他。哪怕将来出现了继父或者继母,父母仍会爱他,让孩子逐渐接受这一事实,完成心理上的跨越。如果处理好了,单亲家庭对孩子只能算多了一次特殊的经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

2.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早恋是该制止的,但也不要无端把纯洁的友情当成爱情,这会伤了孩子。有些家长把早恋视为洪水猛兽,戴着有色眼镜对孩子正当的交往严加干涉,在同龄人面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厌学、厌世,出现抑郁倾向。

3.教育孩子懂得用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很多孩子面对困难时总是情绪低落,喜欢逃避,要重在消解“心理阴影”,让孩子懂得付出与分享。少年初识愁滋味,解愁还要靠“情商”。被公认为阳光少年的李宏说起了刚进初中的第一次考试:“考前我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没考好,伤心了好一阵子。”不过当李宏看到考得好的同学在总结大会上上台领奖时,就暗下决心:“为什么他们行,我就不行,我一定要站到领奖台上。”

良好的性格可以带来快乐的一生,父母也要从小进行快乐教育。

(1)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自己给自己做主。有自己的意志是形成快乐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但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关系融洽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条件。父母可以尽量安排孩子常与别的孩子一起玩。

(3)不能太溺爱。给孩子太多会令他们误以为追求物质就是快乐之源。

(4)培养广泛的兴趣。快乐的人过的生活很平衡,因此他们可从多方面得到快乐。

(5)教会孩子坚强、宽容、忍让。做父母的要指出任何困难情况都会有一线转机,倘若经过努力也没能扭转情况,父母便应帮助孩子寻求安慰自己的办法。教导孩子做些平复他们心情的活动。

(6)创造快乐幸福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寻找持久快乐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自己生活得快乐,而且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感到快乐。

名人谈教育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

当孩子恐惧时要给予鼓励

琴琴是个很乖巧的孩子,就是胆子比较小。打雷了害怕,天黑了害怕,老师比较凶害怕,和小朋友之间有了不愉快也害怕。有一次父母带他到游乐园去玩,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摩天轮,玩秋千,她也羡慕,可是又不敢自己去玩。见了陌生的人就喜欢躲到父母身后去。

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习性。虽然男孩儿和女孩儿的性格有很大不同,男孩儿更勇敢些,不过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当他们面对恐惧时,家长如何排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呢?

1.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不要强迫孩子去面对本来恐惧的事物。想要孩子从什么都怕变成什么都不怕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任何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都要有一个适应的阶段,更何况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社会经验几乎为零,认识事物的能力差,适应能力也很差。要他们很好地适应新环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家长让孩子较快适应新环境的初衷是好的,但不能操之过急。应该采取得当的方法,如让孩子多看看新的环境,引起孩子对新环境的好奇心和兴趣。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科学研究证实,人的精神在过度紧张和十分恐惧的时候,如果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就会使恐惧心理消失。例如,在打针时,孩子特别害怕,哇哇大哭,就可以使用注意力转移法,让孩子看看窗外的鲜花,路上疾驰的汽车等,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感兴趣的事物上后,恐惧也会随之减弱。

3.给予适当的安慰。

轻声安慰的作用远大于厉声呵斥。安慰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孩子很恐惧的时候。当孩子在打针哭闹时,可以对孩子说,听话,别害怕,打完后咱们去游乐园。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安慰都会对孩子起到一定作用。

4.注意从生活中的小事锻炼孩子的胆量。

在保健所里,有的孩子大哭,有的孩子不但不哭,而且还说不疼,原来孩子平时总和家长一起做打针的游戏。家长打完针说不疼,在给孩子打针后,孩子也说不疼.经常做这个游戏,孩子对打针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到实际打针时也就不害怕了.

5.不要让迷信思想影响孩子。

有的孩子不是害怕具体的事,而是害怕童话中的妖魔鬼怪到自己家里来,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尽量避免提到鬼神,减少孩子的恐惧心理。另外也可以用事实来证明世界上的鬼怪根本就不存在,可以拉着孩子的手把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检查一遍等。

人的心态是由外界的影响而形成的,这种影响从本质上说就是教育。家长是最早给孩子创造外界环境影响的人,所以家长用以上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

名人谈教育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当孩子发脾气时要先理解后教育

调查显示,两岁的孩子就会发脾气了。到了青少年,发脾气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即使是最温顺的孩子有时也会发脾气,但是孩子经常发脾气,则不利于培养良好稳定的情绪,不利于健康性格的形成。那么,孩子爱发脾气该怎么办呢?

1.不能让孩子养成发脾气要挟家长的习惯。

不要小看孩子的智商,孩子往往用发脾气来要挟父母,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如果父母让步的话,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低三下四、畏首畏尾,或者是出于怜悯、同情、娇惯而屈从,最后以无条件地满足相妥协,这实际上是纵容,强化了孩子发脾气的不良行为。长此以往,孩子的脾气就有可能越来越坏,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粗暴、任性。

2.在小事上不要理会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还没来得及发脾气之前,父母迅速地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开去是很有好处的。但父母的这种努力必须及早地进行才会有效。比如说,母亲和孩子一起上街买玩具,孩子因母亲没给他买他想要的玩具而不说话,母亲马上说:“我们就要过马路了,现在看看两头有无车来。看那个骑车的男孩,看见没有?看他穿的衣服多好看,待他过去,我们就过街。听那卡车的噪音,真要震耳欲聋啊!现在我们终于过去了。那么现在我们该往哪边走呢?”

4.在适当的时机让孩子认识到严重性,要求孩子认错。

在孩子冷静下来后,家长要做好沟通,在孩子心悦诚服的情况下,让孩子认错。它标志着愤怒的终结,并有助于孩子恢复正常而不是老绷着脸。认错还有助于家人之间关系的恢复。孩子认错时态度是否诚恳,语调是否正确都不那么重要。要求孩子认错的主要原因是,它对孩子懂得发怒之后如何使情况恢复正常有好处。家里的成年人若能在发怒和冲动之后认错、道歉,对孩子也有帮助。

4.对孩子的无理取闹要冷处理,暂时不予理睬。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很难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发脾气,脾气的爆发总是有对象的。所以如果任由孩子去号啕、跺脚,自己转身离开房间,孩子的脾气就不会持续太久。如遇孩子正在伤害他自己或是损坏别的东西,是难以置之不理的,若把孩子留在那里,危险较大,必须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或予以制止。

6.处理好引起孩子不良情绪的各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