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23209200000061

第61章 比利时的花边(3)

花边的生产制作要求严格而复杂的控制,其目的是避免出现瑕疵。另外,在梭子和编织用线以及织品的各种图案之间也需要达成平衡。与花边生产中十分重视控制与平衡一样,比利时人也大都十分看重有节制的待人接物的方式,看重家庭关系,看重与朋友和同事的交往以及平衡的生活。在霍夫斯泰德对53个国家的跨文化研究当中,比利时在回避不确定性方面被排在第六位。比利时人在包括生活方式、交通运输、社会习俗、规章制度与程序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高度的控制能力以及对不确定事物的排斥。比利时人十分守规矩,并且对于任何想要改变已确定的安排或常规的人,他们都持怀疑态度。大部分比利时人都坚守所谓“3×8”的作息安排,即8小时工作,8小时娱乐,8小时睡眠。有关改变劳动组织、提高生产效益的现代化管理建议往往会遭到人们的反对。许多拥有自己小企业的比利时人工作时间更长,但他们大都生活在离自己企业不远的地方,这样他们就永远不会远离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家人。尽管由于天主教会改变了自己的政策,允许教区的居民在星期六参加晚间弥撒,因而星期天开门营业的商业企业有所增多,但是,大部分商业企业星期天仍然关门歇业。

为了避免任何不确定性,政治和语言界限确定得十分分明。一个精明老练的旅行者通常只要对城市和街道的路标略作一瞥,便可知道自己身在比利时的哪一个地区。相反,对于一个不明就里的人说来,却可能会感到晕头转向,因为某一个路标可能会为同一个地点列出两个或三个名称,如安特卫普市就有三个名称:Antwerpen(荷兰语),Anvers(法语),Antwerp(英语)。在安特卫普城内,大部分地图和路标都用Antwerpn作为安特卫普的标识,但如果你所查看的地图是由瓦隆地区或由法国印制的,那么这个城市的名称也就成了“Anver”。

比利时拥有许多港口,包括安特卫普港这个欧洲第二大港。为了应付来自各个城市的巨大货物流量,比利时建立了相对于它的国土面积而言堪称世界之最的庞大运输系统,公路、铁路、运河密如织网,把各个城市及乡村连接起来,保证了货物在国内及向欧洲其它地区的高效流通。

主要公路是按四面辐射的方式建造的。最大的城市四周通常都有一圈环状公路,以这圈环状公路为圆心,又有其它公路向四面辐射出去,与国内其它重要城市连接起来。这些公路上的路标和方向牌一般都是用多种语言写就的,目的是方便工业运输和旅行者。但是,在比利时,当你沿着将两个城市连接在一起的一条公路驾车行进时会发现,路程刚过一半,这条公路的名称便会出现变化。比如你从布鲁塞尔出发去梅赫伦,那你就要走梅赫伦公路,但是路程过了一半,这条“梅赫伦公路”的名称在路标上却变成了“布鲁塞尔公路”,公路名称的这种变化是要告诉你,你现在的位置更靠近梅赫伦而不是布鲁塞尔。路标的这种不断变化往往会使无经验的旅行者感到晕头转向,尤其是当路标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时。不过,对于比利时人而言,这一切只不过是清晰有序的常规,这就像花边制品的工艺流程一样,在花边制作之初,它的图案与编织方式就早已清晰地确定下来了。

在比利时城市市内的鹅卵石道路或乡村偶尔遇到的泥土路上,人们是看不到“停止”的路标的。在此情况下,不言自明的惯例是,每到十字路口,不论遇到什么情形,来自右边的车辆总是享有优先行驶权。因此,从技术角度讲,比利时人在驾车通过十字路口之前只需观察右边车辆的行驶情况即可。如果有人在驾车通过十字路口之前先要把车停下,再慢吞吞地四面张望,那往往会引起比利时人的极大不耐烦。

在比利时,某些工作是不必光顾职业介绍所就可谋得的,这当中就包括最令人好奇的公路维护工的工作。比利时城市内的许多道路都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在这些鹅卵石路的路边,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组一组的维护工在那里从事道路维护工作。这些维护工把鹅卵石一块块地翻起出来,堆成一堆,然后把它们一块块仔细清刷干净后再安放回原处。不过,这些清刷干净的鹅卵石并不是简简单单随意安放固定的:它们是按照一种有序的图案、往往是艺术图案或几何图案而摆放的,犹如加工花边制品一样。正因如此,这一工作虽然表面上显得低贱,但却反映出比利时人所特有的勤劳以及他们的美感与实用精神。

在社会交往当中,比利时人通常是十分拘泥于形式的,而且有着许多明确的规则。例如在向他人表示问候时,除了最亲密的朋友,正确的方式是以姓相称。如果像在其它许多国家那样随便以名字相称呼,对于大多数比利时人而言可能就是一种冒犯。拘泥于形式的做法不仅通行于生意场和社会交往当中,而且也扩大到邻里和熟人关系之中。

在许多商务和社交场合,人们在称呼他人时往往用正式的头衔取代对方的全名。例如对男士称呼“Monsieur”或“Mijnheer”,对已婚女士称呼“Madame”或“Mevrouw”,对未婚女士则称“Madamoiselle”或“Juffrovw”。这种称呼在许多场合也用于上下级之问、学生与教授之间或者是雇员与老板之间。在与一个人交谈时,无论是法语还是荷兰语都有正式和非正式的表达方式。对小孩子,一般都用非正式语言,而对成人,则只有在相互熟识之后才可以使用这种语言。不过,在青年人之间或是用英语同商务伙伴进行交谈时,则不太拘泥形式,通常互称对方的名字。

相互问候是社会礼仪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比利时,除非双方是很好的朋友,一般人会面时一定要与对方握手致意。一个人参加某个会议或某项社交活动,在到场或离场时,都要按惯例与在场的所有人握手告别。如果离场时没有机会同在场的人握手告别,比利时人常常会感到遗憾。妇女在以非正式的方式向男人或其他女人表示致意时,通常在对方脸颊上左右交替亲吻三次。

比利时人十分注重社会礼仪,也十分注重礼品的馈赠。他们在任何类型的社交拜访中都要赠送礼品,空手而往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一个人应邀赴宴时携带的礼品通常是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或是像菠萝这样的稀有水果。如果拜访会持续数天,那通行的惯例是每天都要送上一份礼品。每当收到礼品,哪怕是生日卡或是节日贺卡,收礼人都要以书面形式予以致谢。

在比利时,几乎所有社交活动都是相当正式的。如果活动中有侍者负责斟酒,那大家通常要等到所有人的杯子都斟满酒之后才按照惯常的仪式共同举杯,并在与在场的每一个人轮流交换目光之后相互祝酒。同样,在吃饭的时候,通常也要等到为桌边的所有人都上好菜之后才能开始进餐。为了预祝在场者人人都有好胃口,每个人都会说“Smakelyk”或“祝大家胃口好”。如果设晚宴招待客人,通常要事先向客人送发书面邀请,即便是最亲近的朋友也要如此。比利时人很少事先不打电话就贸然闯到某人家里,即使是亲朋好友之间也不能如此行事。邻里之间往来时也遵循这套礼仪,交往中的程式化味道很浓。但不论如何,这套程式、礼仪并没有影响比利时人之间的相互走动。他们一般都喜欢社交活动,不过他们大都愿意在有人前来做客时提前做好计划与安排。他们的这种计划甚至包括到街角的甜食店购买甜食,以便客人来时的饮茶之用。

进入比利时人的房子,人们常常会发现门厅没有取暖设备,门厅的地板铺的是石材或是刷了’亚麻油漆的地板,家人或客人的大衣通常就挂在门厅内,打湿的鞋子也支放在那里。与此相反,房子的日常居住区则是温暖舒适的。前来拜访的客人之所以在冬季的夜晚通常会在主人家呆上那么长的时间,也许是因为客人一想到要重新穿起寒冷的大衣和潮湿的鞋子,就会感到不寒而栗。

比利时人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十分注重安全和隐私。在比利时,几乎每扇门都带锁。也就是说,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公司,连陈列柜和衣柜都可能上锁。为了保证隐私与安全,一座房屋的主人可能需要50把钥匙。在鲁文大学最老的教学楼内,在教授上了锁的办公室大门上甚至安装有一种带颜色的指示灯。如果学生想见自己的教授,他必须事先按一下门铃:教授想让学生进来,他就会按绿色指示灯,如果他想让学生在外边等一等,他就会按黄色指示灯,如果他想让学生走开,就会按红色指示灯。尽管这种做法可能显得有些过分,但却符合比利时人对于实用性的要求。

在各种社会交往中,比利时人也高度重视可靠性。对于比利时人而言,一个人所说的话就是他立下的契约,而且一旦做出许诺,就必须信守诺言。不过,尽管有如此之多的注重形式的礼仪和程序,比利时人大都还是相当友好、平和和温厚的。要想观察他们个性中的这一侧面,只要到当地的一家酒吧,看一看他们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和啤酒的巨大销售量就足矣。啤酒不仅是比利时人喜爱的一种饮料,而且也是他们感到自豪的一个源泉。比利时大多数城市都拥有至少一家啤酒酿造厂,在冬季潮湿的日子里,啤酒花的香味会在空气中四处飘散。比利时人可以从几乎所有谷物中酿造出啤酒,可以从几乎所有种类的水果中酿造出果子酒。因此,丝毫不令人惊奇的是,许多比利时人可以区分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啤酒。比利时人既喜欢喝上好的葡萄酒,也喜欢放出海量豪饮啤酒,他们如此豪饮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品味啤酒本身的香气和味道。

比利时人聚会的另一个地方是当地的frituur,即法式炸薯条店。在大多数居民区,都有这种炸薯条店,它们是比利时人躲避冬季严寒和获取最新街头新闻的地点。比利时的炸薯条切得很厚,前后要炸两道。第一道用小火炸,使土豆条变软。接着,把土豆条彻底晾凉,然后再用滚开的猪油炸第二道。出锅后,土豆条就变得外焦里嫩,犹如面包房刚刚烤出的面包。炸薯条被装在锥型小纸包里出售,而且有20多种调味汁可供选择,其中包括炖肉汁(通常是用马肉加啤酒炖成的肉汁)、咖哩汁、美式酱汁、番茄酱汁等等。炸薯条在比利时受人欢迎的程度就像汉堡包在美国一样。

比利时的花边编织工在安置好梭子和纺线、着手编织花边之前,总要事先在一块硬纸板上绘制好图案,并把铜针小心翼翼地固定在上面,以便在编织过程中:有所依据。与此相同,为了避免不确定性和保证万无一失,比利时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则和惯例用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比利时人一般对于警察和政府均不抱好感,但由于喜爱秩序,他们也就容忍它们的介入。与政府机构打交道是惹人烦的事情。每办一件事都要有专家来指导,都要填写专门的表格。要想获得某项服务,首先要弄清填写何种表格,然后还要搞明白能够推进此项文案工作的专家到底在哪栋楼内工作,他办公室的窗户到底向哪边开。一名暂时迁移到比利时的外国人有30:天的时间到他打算居住的城市的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和获取居留证。这种居留证按规定必须每三个月更新一次,而且每更换一次住址,都必须重新更换一次自己的居留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