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九龄《敕吐番赞普书》
人之所以为贵,就在于讲信义有礼节;国家之所以能强盛,也同样是离不开信义的。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浮薄的风气容易蔓延,纯厚的风俗难以重振。
常闻夸大言,下顾皆细萍。
——唐·孟郊《石淙》
常常听见信口说大话的人,而他们的所为却如同水中的浮萍一样轻浅。
百金孰为重,一诺良匪轻。
——唐·卢照邻《咏史》
百金如何能说不重?但与诺言相比却显得轻了。
白圭玷可灭,黄金诺不轻。
——唐·陈子昂《座右铭》
白色玉器上的污点可以清除,许诺之言就如同黄金一样重。
片善可嘉,朝闻甘于夕死;一诺犹重,黄金贱于白圭。
——唐·骆宾王《灵泉颂》
做一点好事可以受到称赞,即使早上听见晚上死了也心甘情愿;把一点点许诺看得十分重要,黄金没有白玉石值钱。
胡为自坠,言虚行伪。
——唐·释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
胡作非为的人必然自愿堕落,说空话的人其行为必然是伪诈的。
听其言能数逆于耳者,忠正之臣也。
——唐·李翱《疏用忠正》
听他的话能往往感到不顺耳,这样的臣子是忠诚正派之人。
欺暗常不然,欺明当自戮。
——唐·曹邺《读李斯传》
欺骗昏庸的人,是不会采取的这样做法;欺骗高明的人,只会落得自取灭亡的下场。
心真出语直,直心无背面。
——唐·释寒山《诗三百三首》
内心真诚说话就直率,心地正直就不会当面说一套背后另说一套。
人生心口宜相副。
——唐·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
人活一世应该心口一致,表里如一。
猛虎不怯敌,烈士无虚言。
——唐·李咸用《猛虎行》
猛虎不害怕对手,志士从不说空话。
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心里黑暗,即使有光线照射也不会明亮;过分苛刻,对于事物必然会产生许多疑惑。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唐·于《戍卒伤春》
列入开国功臣行列中的人物,不一定都是忠诚节烈之士。
心作恶,口脱腔。
——唐·郑愚《大沩灵佑师铭》
心灵丑恶的人,必然口是心非。
言不诡随,行不苟合。
——唐·张道济《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
说话不要诡诈随意,做事必须负责任。
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唐·马总《意林》
如果用三心二意对待人,就会连一个知己都得不到;要是能一心一意去待人,就会得到众多的好朋友。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立志以说话为根源,修身以行动为先行。
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
——《全唐诗补遗·王梵志诗》
立身处世可贵之处在于诚挚笃信,高尚的品德胜过拥有财富。
瑜不掩瑕,忠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不以优点来掩盖缺点,这是忠诚的体现。
一言相期,死不之悔。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褚遂良等传传论》一句相约之言,就是死也要坚守。
一言不信,终身为尤。
——北齐·刘昼《刘子·履信》
说了一句不守信用的话,一生都会感到内疚。
人非行无以成,行非心无以立。
——北齐·刘昼《刘子·履信》
人不做事就一事无成,做事没有信用则不会有什么成就。
一伪丧百诚。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做一件虚伪之事,就会丧失多年来建立的诚实的信誉。
巧伪不如拙诚。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再巧妙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服人以诚不以言。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使人信服在于是否真诚,不在于说得多么好听。
难行之言,当有所必行;而可取之利,当有所不取。
——宋·苏轼《策别十二》
难以兑现的诺言,应当坚决去执行;而对可以得到的利益,不一定非要得到。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人如同秋鸿回来一样有信用,事如春梦消逝一般没留下半点痕迹。
知无不言,言无不行。
——宋·苏轼《策略第三》
知道了没有不说出来的,说了的没有不做的。
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
——宋·苏辙《祖逖》
要以恩遇信义对待他人,不要使用欺诈手段。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久,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如果能长久地以最赤诚的心待人,那么天地、金石都会为之感动。
学力艰危见,精诚梦寐知。
——宋·陆游《勉学》
学识才华,在艰难危急时可以体现出来;为人至诚,就连做的梦也是相通的。
忠诚所感金石开,勉建功名垂竹帛。
——宋·陆游《秋日村舍》
忠贞诚挚能够使坚硬的金石受感动,能够勉励自己建立功业,名垂青史。
险言似忠,故受而不诘。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后妃传》
险恶的话听起来如同很诚恳一样,所以听的人往往不会提出疑问。
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为世法。
——宋·欧阳修《章望之字序》
话说出口老百姓就相信,事情实行起来社会上就效法。比喻讲究信用必然带来好的结果。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说话不算数就没有信用,命令常改变就难以推行。
忠者不饰行以侥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
——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第四状》诚实的人不弄虚作假以偶然的原因得到荣誉,而讲信义的人不失言以为私利。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语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以来驾驭平民百姓在于诚实不欺,说出一句话就应比百两黄金还贵重。
谋不忠,则欺于人;交不信,则欺于友;传不习,则欺于己欺于师。
——宋·朱熹《答吕子约》
替他人谋事不尽力,就欺骗了他人;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就欺骗了朋友;对老师传授的学业不温习,既欺骗了自己又欺骗了老师。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
诚信可以打动一切的,修身诚信可使自身道德高尚,治事上诚信可使事情顺利成功。
责善之道,必也贵诚而不贵言。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责善所应遵循的法则,贵在诚心实意,而不在于口头讲什么好听话。
惟笃实可以当大事。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事》
只有诚实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
践行其言而人不信者有矣,未有不践言而人信之者。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说话算数还有不被人信任的,没有说话不算数而会被人信任的。
苟以修饰言语为心,是伪而已。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如果只在修饰言辞上用尽心思,不过是弄虚作假罢了。
言行不足以动人,临事而倦且怠,皆诚不至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言行不能够使人感动,遇事疲倦懈怠,这都是由于缺乏诚心的缘故。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自己思考问题不诚实,就是既欺骗自己又抛弃自己;待人不真诚,就是缺乏道德从而增加埋怨。
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待人不诚就会招祸患,待人真诚就会免灾祸。
多权者害诚,好功者害义。
——宋·杨时《二程粹言·人物》
权力过多的人会损害诚信,喜欢功名的人会损害道义。
东风还是去年香,不比人心容易改。
——宋·范成大《嗅梅》
东风还是如同去年一样送来梅花的幽香,它不像人心那样容易改变。比喻守信。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大海高山虽然可以倾尽和崩塌,但许诺之言终究不变。
出无谓之言,行不必为之事,不如其已。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说没有用的话,做不必要的事,不如不说不做。
厌倦皆是无诚处。
——宋·程颐《遗书》
对事情厌烦疲倦都是没有诚心的表现。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
——宋·林逋《省心录》
待人真诚恳切就不会受到欺骗,说话算数就不会被人怀疑。
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皆必非。
——宋·林逋《省心录》
随便许愿的人很少严格遵守信用,当面说人好话的人背后必定说人坏话。
不欺者,修德之本。
——宋·刘荀《明本释》
不欺骗别人,是修养德性的根源。
信者,交友之本。
——宋·刘荀《明本释》
诚信,是结交朋友的根本。
言而不行是欺也。
——宋·朱子《二程遗书》
只说不做是欺骗的行为。
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欺骗他人也是欺骗自己,并且是更大的自欺欺人。
诚意只是表里如一,若外面白,里面黑,便非诚意。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诚心诚意是表里如一,如果外面是白的,里面是黑的,就不是诚心诚意。
内全无好善恶之实,而专事掩覆于外者,此不诚之尤也。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内心完全没有喜欢善良的、憎恶坏的真实感情,而专门在表面掩饰遮盖,这是没有诚意的最为突出的毛病。
人而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人如果不真诚坦白,那么所说的话就是假话。
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最能使人情激动的,莫过于一颗赤诚之心。
不如鄙性好诚实,退无所议进不谀。
——宋·刘过《寄竹隐先生孙应时》
为人应该诚实,告退之后不随便议论,晋升之后也不阿谀奉承。
说得便须行得,方名行言无亏。
——宋·张伯端《西江月》
说到就必须做到,才可称之为言行一致。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
以真诚感动别人,所到之处都会畅通无阻。
可言而不可行,君子不言也;可行而不可言,君子不行也。
——宋·王禹偁《上许殿丞论榷酒书》
只能嘴上说,却行不通,有德行之人不说;行得通但说不出道理,有德行之人不做。
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
——宋·邵雍《待物吟》
对待别人要诚恳,真正的诚恳就可行之于天下。
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