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指责别人的过错不要过于严厉,要想想他的承受能力;教导他人为善也不能要求太高,应当使他可以遵从。
互乡①童子则进之,开其善也;阙党②童子则抑之,勉其学也。
【原注】兼此二义可以因人施教,可谓以德化民。
【注释】①互乡:古地名,暂无可考。按:《论语·述而》中有“互乡难与言”之语。②阙党:即“阙里”。春秋时孔子住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因有两石阙,故名。孔子曾在此讲学。《论语·宪问》:“阙党童子将命。”
【译文】对于缺乏教养的孩子就要教他上进,开导他向善;对于教养好的孩子就要防止他的骄傲,勉励他勤奋学习。
不可无不可,一世之识;不可有不可,一人之心。
【译文】一生的见识,不可无不可做的事;一个人的想法,不可有不可做的事。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①;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②以益③其顽。
【注释】①戾(lì):背戾、违反。②操切:处理事情过于鲁莽急躁。③益:增加。
【译文】事情有为之着急而难以弄明白的,让它过一段时间或许自然会明白,不要急躁以免加速它的反作用;人有想操纵他却不服从的,放纵他或许他能自己觉悟,不要太急切,以免增加他的顽劣。
遇矜才①者,毋以才相矜,但以愚敌其才,便可压倒;遇炫奇者,毋以奇相炫,但以常敌其奇,便可破除。
【注释】①矜才:自以为有才能而好夸耀。
【译文】遇到自以为有才学的人,不要以才学与他相比较,只要以愚笨的方法与他的所谓才学较量,便可以胜过;遇到喜欢炫耀新奇的人,不要用奇特的事物与他竞相炫耀,只要以平常的事物与他的所谓新奇相较量,便能消除他的炫耀之心。
直道事人,虚衷御物。
【原注】周石藩云:人有好歹,事有虚实。断不可据先人之言,遂挟成心以待之。盖胸中一有成见,则窒塞而不公;不公则不明,以致是非颠倒,皂白不分。其不屈人而偾事者,鲜矣!或居家,或做官,就人用人,就事论事,心中不著些子尘垢,方能虚中悉理,不至误于人言。
【译文】以坦诚直率与人交往,以胸无偏见处理事物。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译文】如果不合乎人情世故,凡事都会遇到危机;如果不体会自然规律,一生都会成为虚幻梦境。
己性不可任①,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②,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注释】①任:放任。②拂:违反;违背。
【译文】对自己的性情不可放任,应当用相反的方法抑制它,克制任性的方法在一个“忍”字;对世人的性情不能违背,应当用顺应的方法协调它,顺应人性的方法在一个“恕”字。
仇莫深于不体人之私,而又苦之;祸莫大于不讳人之短,而又讦之。
【译文】仇怨没有什么深于不体谅他人的隐私,而又使其困苦。祸害没有什么大于不避讳别人的短处,而又加以攻击。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
【译文】羞辱别人达到令人不堪忍受的地步定会使自己反遭侮辱;伤害别人达到极重的程度定会使自己反遭伤害。
处富贵之时,要知贫贱的痛痒;值少壮之日,须念衰老的辛酸。
【原注】一富人饮酒温室,语人曰:今冬和暖如是,时令甚不正。贫人门外闻之,顿足曰:外边时令却甚正。
【译文】身处大富大贵的境地时,要了解贫困卑贱者的痛苦感受;正当年轻力壮的年华时,须想到年老体弱的辛酸。
入安乐之场,当体患难人景况;居旁观之地,务悉局内人苦心。
【原注】范文正公《淮上遇风》诗曰:“一棹危于叶,旁观欲损神。他年在平地,毋忽险中人。”
【译文】出入于安乐场所,应当体恤困境中人的景况;处于旁观的境地,务必悉心体谅当局者的苦衷。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译文】遇到事情必须先替别人着想,议论别人时应当先将自己想想。
欲胜人者先自胜,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译文】想要胜过别人,先要战胜自己;想要议论别人,先要评论自己;想要了解别人,先要了解自己。
待人三自反,处世两如何。
【译文】待人须不断反省自己,处世要仔细思量言行。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译文】对待富贵的人,做到有礼不难,而难在是否得体;对待贫贱的人,做到有恩不难,而难在是否有礼。
对愁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
【译文】对忧愁的人不要显露快乐,对伤心的人不要展露笑容,对失意的人不要表现得意。见人背语,勿倾耳窃听。
入人私室,勿侧目旁观。
到人案头,勿信手乱翻。
【译文】看到有人背后议论,不要去侧耳偷听。进入别人私房内,不要东张西望。在别人书桌前,不要随手乱翻。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处藏物之所。
【原注】非但远嫌,亦以避祸。至于庵庙寺观,尤宜谨慎,断不可走入深处及僻静之所,吾见蹈此而遭杀身之祸者,屡矣,切须戒之。
【译文】不迈进没有人的房间,不进入有是非的地方,不停留在贮存物品的场所。
俗语近于市,纤语①近于娼,诨语②近于优③。
【原注】士君子一涉于此,不独损威,亦难迎福。
【注释】①纤语:犹细小的言语。②诨(hùn)语:诙谐逗趣的话。③优:即优伶: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的统称。
【译文】低俗的言语近似于市井小人所说,挑逗的语言近似于娼门的人所说,逗趣的言语像唱戏的人所说。
闻君子议论,如啜①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闻小人谄笑,如嚼糖霜,爽美之后,寒洹②凝胸。
【注释】①啜(chuo):喝;吃。②洹(hù):冻结。
【译文】听君子的议论,像喝苦茶,苦涩之后,甜美芳香充溢于面颊;听到小人谄媚的言语,像吃糖霜一样,清爽甜美过后,便觉寒冷充塞胸中。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原注】今人见人敬慢,辄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二者如持衡然,这边低一分,那边即昂一分,未有毫发相下者也。【译文】凡以外在的东西取胜的,大都内在的东西不足;凡被奸邪所压倒的,大都正气不足。
存乎天者,于我无与也;穷通得丧,吾听之而已。
存乎我者,于人无与也;毁誉是非,吾置之而已。
【原注】先哲云:无恶而毁,于我何疚?无善而誉,于我何有?一庸人誉之则加喜,一庸人毁之则加怒,是亦庸人而已矣!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何干?又云:处毁誉,要有识有量。识量大,则毁誉欣戚,不足以动其中。又云:余刻古书,校之又校,然鲁鱼帝虎,百仍二三。夫眼眼相对尚然,况以耳传耳?其是非毁誉,宁有真乎?又云:从来圣贤,未有不遭毁谤者。故曰:其不善者恶之,不为小人所恶,安得成个君子?闻毁者,须察这毁言从何处来?更察这毁人者,是君子,是小人?既可以得毁人者,又可以得被毁者,此两得之道也。闻誉者亦用此法最妙。大凡操进退之柄者,是非毁誉,无日不至于前。置之,则非公听并观之道;听之,则开游扬排挤之端。惟先就毁誉者之人品,以为权衡,则致毁致誉之由,不辨自明。为所毁、为所誉者,邪正立见,此为用众,而不为众用也。
【译文】由上天掌握的命运,对于我来说无法参与决定;穷困、通达或得失,我只是顺其自然罢了。我自己能掌握的事情,对于他人来说无法决定;诋毁、称誉或是或非,我只是置之不理罢了。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原注】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译文】小人喜欢听到君子的过失,君子则耻于听到小人的恶行。
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①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②之心泯矣!
【注释】①拟议:行动之前的考虑和议论。②恻隐:哀痛;对别人的不幸表示怜悯。
【译文】羡慕他人的善行,不要问他为什么行善,恐怕自己行动之前的杂念产生,而效法为善的念头减弱!救济贫困的人,不要问他为什么穷困,恐怕厌恶感产生,而同情心泯灭!
时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名立之士,当观其末路。
【译文】对处境穷困情势迫促的人,应当推究他的初衷;对功成名就的人,应当观看他的结局。
踪多历乱,定有必不得已之私;言到支离,才是无可奈何之处。
【原注】吾辈须于此放宽一步
【译文】经历许多挫折,一定有迫不得已的隐衷;语言到了无法完整表达的时候,才是无可奈何的境地。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译文】恩惠不在大小,而在于能够及时救助穷困;怨恨不在多少,而在于伤心的程度。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译文】不要因为小小的嫌疑,而疏远最亲密的亲友,不要因为新近的怨恨,而忘记以前的恩情。
两惠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
【原注】吃紧全在两字。事之成败,人之祸福,莫不有两者共成之也。
【译文】双方都对对方施予恩惠,就没有不能消释的怨恨;双方都求和,就没有不能和好的交情;双方都愤怒,就没有不造成灾祸的。
古之名望相近则相得,今之名望相近则相妒。
【原注】陈榕门云:无论古今,公则未有不相得,私则未有不相妒者。所谓私,非独势利得失。即如嫌疑未化,偶有偏主,皆私也。噫,难言之矣!
【译文】古时候名望相当的人一接近就相得益彰,现今名望相当的人一接近就相互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