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无忧管理:管理中必须提前堵死的77个漏洞
2552600000003

第3章 决策的漏洞(2)

从常规意义讲,一个企业在某个行业的产品占有率,即市场份额越大,就意味着该企业的竞争力越强。这是因为,市场份额达到某一规模时,成本就相对降低,企业利润也自然会相对高于市场份额小的竞争对手。而实际上,市场份额与利润之间的正关系十分脆弱。也就是说,市场份额大并不就意味着利润份额大。

从企业自身分析,市场份额大也不一定预示其利润份额就大。这一点其实早已被中国人“薄利多销”的做法揭示得淋漓尽致。即在产品市场的竞争中,用“低价位”换取更高市场份额也是常见的策略之一。

世界著名的高档皮具生产商GUCCI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曾为扩大其品牌而生产手表、香水、眼镜等非皮具产品,并推出了中低价位皮具。这一做法果然促进了其销售额及在整个日用消费品市场中的份额,但其代价却是惨重的——其利润严重滑坡!之后GUCCI的高层经理承认这一扩张策略的错误。其根源在于瓦解了高档产品的忠实顾客群,过多吸引了利润不高的中低档消费者。所以,盲目地扩张、片面地追求市场份额,很有可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下面是一个盲目扩张铸成大错的案例。

曾经一度名噪山城重庆,并被称为重庆“美食航母”的重庆陈川粤美食大厦不幸触礁沉没,当时在重庆业界引起了强烈震动。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切忌盲目冒进,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游戏规则,否则会招来“灭项之灾”。

触礁前的重庆“美食航母”曾经非常风光。2001年6月,以生产火锅饮料著名的民营企业——重庆陈川粤集团宣布整体租赁重庆渝中区解放碑的群鹰广场(从负1层到6层)约3万平方米的场地,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在此打造重庆的“美食航母”,并称美食大厦将在2001年国庆前与广大食客见面。按照该集团当时宣布的规划,该美食大厦平街1楼为大型食品超市,2楼为“中华小吃天地”,3楼为老外快餐世界,将引进美国快餐罗杰斯,法国大餐及国外风味小吃,4楼则为精装修的陈川粤大酒楼,海鲜大排档以及大众嘉艺舞厅,保龄球、健身房、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据称这项投资的综合毛利率可达15.89%,一旦投入使用,两年就可全部收回投资成本。

可是,接下来的事态却发生了急剧变化。不知何故,美食大厦在2001年国庆未能如期开业,一直拖到2002年2月8日,1、2楼才勉强开始试营业。谁知1楼开业才一个多月,就因生意不好,不得不将卖场转租给了重庆商社集团旗下的新世纪百货公司(该公司继续开食品超市,且生意好转)。2楼继续营业,但生意始终未达到预期效果,而3楼则是到“航母”触礁时仍未投入营业,4楼只进行了部分装修,但也一直未投入使用。就这样,当时号称为重庆“美食航母”的陈川粤美食大厦实际营业(陈川粤集团自营)的仅有2楼几千平方米,仅这二楼的小吃天地,在运行了1年零1个月又10天后,也突然遭遇了“雪崩”,使得整个“美食航母”触礁沉没。

曾经在重庆业界闹得轰轰烈烈的“美食航母”缘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触礁沉没?重庆业界大多数人认为,实力不济,盲目冒进,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和游戏规则办事,是导致这座“美食大厦”轰然“倒塌”的致命原因。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据了解,陈川粤美食大厦在其“倒塌”前,就已内外债务累累,据群鹰广场业主重庆夫子池物业公司负责人称,陈川粤集团一直拖欠该公司房租,2002年7月,该公司曾因陈川粤集团拖欠房租将其告上了法庭,法庭也裁决双方解除房屋租赁合同,但陈川粤集团一直占用场地不放长达半年之久。陈川粤集团共欠该公司房租达1300余万元之巨。此外,陈川粤集团还拖欠众多供货商的货款。据“航母”沉没时到现场讨债的部分供货商提供的清单显示,陈川粤集团所欠的货款有160多万元之多,据说还有部分债主未到,陈川粤集团总共所欠的货款有200多万元。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应商称,陈川粤集团已欠他40万元货款,且有凭据。同时,据美食大厦员工证实,集团已拖欠140多名员工1个半月的工资,再加上押金,估计金额在20万元以上。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重庆小天鹅饮食文化集团总裁何永智女士说,私营企业要发展,就要遵循市场规律,遵守市场游戏规则,按市场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在自身实力没有达到能做某项事业的实力时,切忌盲目冒进。同时,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随时具备风险意识,危机意识,要居安思危,要有长远规划,在发展规划上要做到稳步发展。应该说,相比国有企业而言,对私营企业来说,“稳”比发展更为重要。还有,私营企业要发展、要壮大,也需要进行人才储备,建立一支自己的梯形的人才队伍。企业还应当把“诚信”放在发展的首位,树形象、树品牌。陈川粤的倒闭,给了众多私营企业一个警示,那就是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要做到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诚诚做人。

重庆市总商会餐饮商会秘书长王雪林女士认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已逐步走入正轨,像20世纪80年代时那种靠胆识、投机发展的几率减少了。在市场规范的条件下,企业要发展,就只能靠自己的实力,准确的市场定位,规范的市场运作,企业的特色,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企业自身的形象及企业的人才结构等等。如果仅靠不切实际的幻想,事业肯定不会得到好的发展,肯定会遭到夭折的。

重庆陶然居风味饮食文化公司董事长严琦虽然说不好对同行作评价,但也认为企业发展要靠实力、诚信和形象,决不能不合实际地空想、冒进。在“美食航母”触礁前,陶然居也曾设想在重庆龙湖花园建一“美食航母”,后经严格论证,放弃了这一计划,继续实行靠实力,稳扎稳打的发展战略,稳步做大品牌,做大市场。

据悉,在陈川粤美食大厦倒塌之前,重庆有几家大型餐饮企业,如陶然居、维也纳、德庄、小天鹅等,都曾设想建一艘“美食航母”,有的则已着手规划和选址。但陈川粤美食大厦的倒闭,给这些企业敲响了警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目前,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放弃了这一想法,回归到了靠实力发展的道路上。

赌徒心理,只能一败地

近些年来,小公司迅速崛起的相当多,但迅速崩溃的更多,很多是各领风骚一二年,甚至更短。除去其他原因,过度的增长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许多私营企业的老总虽然才能、性格、人品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欲望,这就是强烈地想把公司规模做大,做得越大越好,而且是越快越好。

小公司老总这种过度的增长欲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1.“暴发”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内许多成功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大都是在短期内“暴发”起来的。事实上,他们是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中生长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经济体制转轨提供的有利机会,所赚的钱很大一部分来自“制度性剩余”。

从客观上看,是历史给了他们以“暴发”的机遇。改革开放和工业化的加速,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制度环境和增长环境,为他们超常规成长创造了可遇不可求的条件。就私营企业来说,其产权制度特征和资本的本性,使之比其他经济成分更能迅速适应市场机制下的竞争,更易于掌握市场机会。就私营企业的老总来说,其聪明才干被传统体制长期压抑着,在短时期内突然释放出来,其较强的创新能力加上对市场机会感觉的敏锐,使他们真正掌握住了机遇,享受到了机遇所带来的收益。

因而,他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出了企业发展的奇迹,创造出了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奇迹。他们所取得的发展速度,根本不能用一般的百分数来表示。几百元、几千元、几万元的原始投入,在几年时间里便翻了许多倍;几年前还是不名一文的穷人,突然之间便一跃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他们的企业资产年增长率可以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不仅别人难以置信,有时甚至连他们自己也难以相信,但这的确又是事实。这种奇迹使相当一批私营企业的老总极其自信,这种自信又产生了一种惯性,一种寻求超常规发展的惯性和心态。他们可以创造过去的奇迹,为什么不能再创造新的奇迹呢?

因此,不论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论企业本身已经与以往有怎样的不同,他们在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及规划时,总是追求高速增长。高度扩张成为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他们很难满足和接受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几十的增长速度。他们曾经取得过比这更高的发展速度,所以他们也自信还能获得。他们创造过发展的奇迹,所以他们更渴望新的发展奇迹。

2.赌徒的习性

一些小公司的老总总是感慨赚钱不易,总希望来一个暴富的机会,这种心理反映在经营中就是赌性难改,疯狂地追逐能赚钱的项目,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主业,不管自己是不是熟悉那个行业、具备不具备那方面的实力,而许多私营企业老总能有今天的辉煌,本身就是昔日赌博的产物。他们不愿扎扎实实地搞实业,怕辛苦,嫌赚钱慢,总幻想能抓住机会,一夜暴富。

办企业绝不是赌博。私营企业老总的某些赌博行为,主要是源于他们的投机欲望和短期行为。原始积累的光荣与梦想也使他们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强烈的增长欲,无论公司的本行是什么,都要介入房地产、医药、保健品多行业;无论是自己起家的行业,还是别的行业,认为都应该从中获得公司的最大增长。殊不知,从你创办公司的第一天开始,经营的风险就伴随于左右,成功与失败同时在向你招手。

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先生对此作了很好的说明,姜伟说:“有些企业家谈不上理性,都是赌,他们发迹大多是抓住一两个好产品,瞅准一个市场空当,然后押宝于市场促销,一举成功。但这过程是无法重复的。然而,这种偶然的成功渐渐成为企业家的一种思维定式,使他们在决策时具有极强的赌博性。他们总体素质不高,都要‘出天花’,有一场发作!有一场磨难!少数会被病毒夺去生命……”

当一批公司“出天花”后,沉寂一段时间,企业老总在痛定思痛后,就会扯出“二次创业”的大旗,殊不知自己已经与上帝给创业者的一生最好的机缘失之交臂,“好花不常开,好运不再来”。

3.过度增长的危害分析:欲速则不达

大自然有一个可怕的规律:越是生长快、成熟期短的生物,其寿命就越短,而且其“智商”也往往低;反之亦然。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私营企业惟恐自己生长期太长、成熟得太慢,甚至不惜拔苗助长,或给自己服些“激素”类的药品催长催肥,结果“奇迹”变成了畸形,“超常规发展”很快变成“超常规衰落”。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企业界几乎俯拾皆是,三株、巨人、飞龙、爱多……

极高增长欲的亢奋是很危险的,它将企业始终置于高风险之中。这种过高的增长欲与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的要求是有矛盾的。企业在原始创业时期,可以追求短期收益极大化目标,因为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甚至可以置风险于不顾,至少风险防范目标服从于短期收益极大化目标,因为初创时期,即使破产也没有多少损失;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仅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大,而且企业的债务关系更为复杂,社会联系更为广泛,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不仅企业主要更加珍惜企业,而且社会也更为关注企业,因而,企业的行为目标应逐渐转向长期利润极大化,转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风险极小化应当成为首要的至少是重要的行为目标。短期利润正常化应当是可以接受的,企业扩张速度正常化也应当是必要的。

然而,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仍然陶醉于以往的发展奇迹中,仍然习惯于以往的高速增长,仍然置高风险于不顾,仍然以幼年的企业心态对待已经成长起来的企业,结果导致了企业的失控和崩溃。

深究起来,近年来众多私营企业失败的原因虽多种多样,但也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快速推进、急剧膨胀,脚下踏的不是黄土地,而是迅速堆砌的沙丘。快速发展,粗放经营,脑袋发热,全线推进,急剧的外延式扩张,不仅没有激活企业原有系统的活力,反而因为没有形成新的机制而使管理上破绽百出,市场开拓捉襟见肘,企业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暴露。雪上加霜的是,整个经济格局和宏观形势的变化令人始料不及,经济徘徊很可能代替经济高速增长。所以,当企业迅速辉煌之后,在必须面对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控制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问题之时,那些仅以广告开路、靠营销先行杀出一条血路,那些在政策夹缝中生存、靠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取利的私营企业将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困惑和迷茫。

这方面的例子国内国外都有很多。

“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在1992年决定盖巨人大厦时,曾打算盖18层,但这个正确念头一闪而过,出来的方案已是38层,后来的方案改到了54层又到70层。这样一来,工期由2年延长到6年,预算由2亿元上升为12亿元。与其说是巨人大厦拖垮了“巨人”,不如说是决策者的赌博葬送了“巨人”。

八佰伴集团创办人和田一夫,以其“八佰伴——从零到亿万”的业绩风靡全球而成为传奇式人物。他本是日本静冈县数家八佰伴杂货铺的小老板,继承父母所经营的果菜店,最终办成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百货超级市场集团。然而,“八佰伴”最终破产了,其原因之一是,在公司急剧扩张的同时,缺少周密有效的投资计划,一味求“大”而丧失理性。一般来说,公司规模大则竞争力强,规模效益显著。但这绝不等于公司大了就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八佰伴的破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缺陷,公司规模大必然导致操作难度大,经营风险大,极易患上“大公司病”,甚至破产。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并不少见。

泡沫总是要灭的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其深刻性,使许多有识之士对经济的泡沫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某些方面来看,中国企业的问题要比那些经历危机的国家更为严重。经济的高速增长的确可以带来繁荣和发展,但如果市场膨胀过快,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经济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