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说新语
2618000000048

第48章 001.酌酒与君君自宽

蓝田侯王述,字怀祖。述幼性躁,常曰:“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帝宽之曰:“岂不闻‘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乎?”述曰:“虽然,常恨国事。”帝曰:“安其位,任其事,卿之责也。守宗庙,安社稷,实在朕躬。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述曰:“然。但有块垒,当一浇以去。”乃共大醉,累日而觉,忘向所言,亦止其忧。

………………………………

晚饭过后,周顗按小绍的吩咐,捧来两摞纸:“世子,这是府中书吏梳理过的试卷。”

小绍咋舌道:“还剩这么多?”

他没有经历过1977年恢复高考,自然不知道,在一个阶级严重固化的社会中,每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都是难能可贵的。李世民为啥能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因为至少对于下品寒门,一个县官都能碾死他们。除了像刀鱼一样逆流而上,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一万两的奖学金发下去,小绍也颇为肉痛。但这太学生的名额就不那么好获取了。

除了五经解意,一篇四百字的“郑伯克段于鄢”论,一篇“子困陈蔡”论,一篇“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论,还有三道《九章算经》,分别是“盈不足”,“勾股”,“少广”。

只有答对至少三题,才能够陈送京口。

卞壸点头道:“一题论忠孝,一题论士节,一题论仁义。世子真乃经世之才。”

小绍脸上一红。他只是随便找了三个容易阐发的话题,把那些死读书脑子不好使的刷掉罢了,哪里有想那么多。他自己也没有什么高论。

他只好当做耳旁风,低头阅卷。

他先把六题俱有可观的三张试卷挑出来。

接下来是十张,二十三张,四十四张。

他将头三摞试卷合作一堆,其中侧面点红标的只有三张。无奈摇头,此时性别差异还是太大了,不过至少不是颗粒无收。

其实此时读书的女子,大多还是高门大户,都是养在深闺,哪有抛头露面读什么太学的道理。

如果只是发奖学金,也许反而会多些红标试卷。

太学本身只是教育工程的招牌。现在世子府中连借读的在内一共六人,小绍想保持小班教学,就拿了头等的三张,又挑了那张次等的朱卷。

其他的,分别按等次给予一百两至十两不等的奖学金,并赐一等至三等奖状。

这四人却要重点对待,分别点了四乘府兵,明日拿世子府令牌,上门接人。

早春夜凉,几人添了衣物,出府去看夜渔。

晚钟,灯火,渔歌,号子。夜晚隐去了闹市的脏乱,展现出一种较为洁净的忙碌。

小绍很喜欢这种稍微的市井喧闹,这种喧闹提醒他自己身处的时空,还有一点点的危机感和责任。

几人踩着剩雪而回,大家默契的没有打扰小绍。

一夜无话。

………………………………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