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说新语
2618000000049

第49章 002.卷罢黄庭卧看山

后于太学,默而识之,文静少言。唯与帝、国风相善。尝问国风:“景纯相家兄,曰刚则易折。奈何?”国风曰:“命理之学,未尝有闻。可询于绍。”翌日,更问之,帝曰:“阳至阴复。强而少退,则人德之。”

元规闻之,曰:“大丈夫安能阿事群氓!”

………………………………

为了体现隆重之意,一大早,几人就出门迎接。

第一个到的恰好就是那张朱卷,也许是出于不服输的心态,小槐特意求宋袆将自己打扮一番。

司马汶倒是无所谓,她在这里混吃混喝,除了不能逃课这一点,也没有什么不满。反正若是被师父教训了,第二天早上将小绍打一顿出气就好。

王羲之还是老样子,冬至有客来,带来了李斯的泰山碑拓片。他喜不自胜,正在吸收那些古拙的篆文。

少师、少傅、中庶子三人倒没有来迎接。毕竟礼不可废,应该是弟子来进束脩才是。

一辆骈马车停下,宋袆吹笛,小绍率领众人唱起《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从车上跳下来一个少女,紫色的深衣显得十分华贵。

按照彩排,由身为太学同学的小绍和顾淳颁发经书和文房,再由借读的小槐和王羲之颁发束脩和襴衫。到府中行过拜师礼,就去望江楼订好的席面聚餐。

只是小绍实在是缺少导演天赋,只听得一声“文君姐姐!”

小绍怒目而视:CutCutCut!场记!哪来的群众演员,送去吃盒饭!

小槐被他盯的一缩脖子,小绍这才反应过来,回头问道:“你是庾太守家的女儿?”

小姑娘脸色一红,不敢答语,点头默认。

小绍拿着经书上前,庾文君却像受惊的兔子一般,作势要退。小绍忙拉住她的小手,凑到耳边:“公事礼仪,还请忍耐片刻,到府内再叙旧不迟。”

文君被他的热气喷的小脸通红,缩着脖子糯糯的道:“好,放开我。”

小绍将书放在车辕上,自有伶俐的府兵接过。几人依次送上礼物,堆成一座小山。

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世子府门缓缓关闭。

只听“铛”的一声,门一关上,小槐就飞扑到庾姑娘身上:“文君姐姐,你怎么来了?”

庾文君拿手挡住她的额头:“怎么来的?考进来的呗。哪像你,一声不响就丢下姐姐跑了。”

小绍和小槐都脸上一红,小槐是因为她这几个月连一封信都没有写,实在是过分。小绍则是自己知道庾文君是加分录取的。

小绍赶紧扯开话题:“别猴儿啦,赶紧叫上师父们,吃饭去。”

“你才猴儿呢。”小槐跳下来,瞥了他一眼,开始整理起衣服来。

庾文君好奇的看着小槐,她知道小槐之前的身份,怎么好像一点也不怕他?

要是小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一定感动的热泪盈眶:自己这世子当的太憋屈了。有三个人敢威胁自己,有两个人打过自己板子,有两个人说哭就哭。憋屈,实在是憋屈。

哎,算了,忍着忍着,就习惯了。

也许是感受到了庾文君鄙视的目光,中午,小绍只顾低头吃饭。

庾文君和小槐许久未见,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王羲之此时倒有些沮丧,小绍那套题他是做过的,不过是三道题的中人之资。这庾家女儿比自己还小,居然能拔得头筹。可笑自己还被二叔寄予厚望。

至于小绍,潜意识里他并没有把他算作人类:一个能参谋北伐大事的人,恐怕甘罗当年也不过如此吧。

谁知小绍看了自己的草稿之后,只是轻笑道:“鱼不以善飞为强,鸟不以健足为强,王师父着相了。”

在小绍的眼里,王羲之从来都是那个千古一人的书圣。总不能叫贝多芬去写诗歌,李白来谱曲吧。

只是现在小绍心思却不在这些上面。斥候回报,淮阴炉火炽热,祖逖却不见踪影。这不但和历史不符,也与祖逖信诺之人的形象相悖。

小绍毕竟年幼,对自己的识人之能信心不足。祖师父,你究竟在做什么呢?

秦淮水面平静,只是波涛暗涌。

………………………………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