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26366300000013

第13章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什么是性质判断

社会逻辑考试有道题:春天的兰花是美丽的,即使没有人欣赏它。

上述文字是对下列哪项的反驳?

A。人们只能看见他们想看的。 B。美丽是肤浅的。

C。味道是不可数的。 D。美丽只存在于每个人眼中。

做这道题需要我们先将题干概括为一个性质判断:美是客观的。要想反驳它,就需要在选项中找其反命题:美是主观的。正确选项是D。

基于此,性质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直截了当地断定了某一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多少XX是XX――性质判断的种类

性质判断以主项(可看作简单陈述句的主语)、谓项(同上宾语)、联项(同上谓语“是”或“不是”)、量项(主项的外延)四部分的不同组合分为六种,并且都可以用符号语言来表达:

全称肯定判断:所有S是P;SAP;简称A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所有S不是P;SEP;简称E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有S是P;SIP;简称I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有S不是P;SOP;简称O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这个S是P;SaP;简称a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这个S不是P;SeP;简称e判断。

国会议员中有些人不是婊子养的――特称“有”的逻辑性质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言:“国会议员中有些人是婊子养的。”遭到国会议员的一片谴责声。他为此道歉说:“我说错了。应该是‘国会议员中有些人不是婊子养的’。”马克?吐温的话并没有什么逻辑错误,那他的机智体现在什么地方?(参见本讲批判性问题8)

有诗人、物理学家、逻辑学家在苏格兰旅游时,发现一只黑羊。诗人诗兴大发:“啊!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物理学家马上反驳:“不对!我们只能说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的。”逻辑学家又立刻纠正:“我们真正把握的只不过是:在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至少一只黑羊。”在这里,逻辑学家所表明的是,特称判断中“有些”的逻辑性质是“存在”。这与自然语言中“有些”的语法性质不一样。

在自然语言中,当我们说“有些S是P”时,一般理解为“仅仅有些是”,因此它同时还意味着“有些S不是P”。反之亦然。如“有些人是好人”,意味着“有些人不是好人”。但特称判断的“有些”则只是表明判断对象肯定“存在着”,至于存在多少不一定,可能是一些,也可能是全部,但至少有一个“存在”。因此,当我们做“有S是P”的判断时,只表明至少有一个S是P,并没有同时断定“有S不是P”。即特称量项“有些”只是对主项的部分外延做了断定,并没有对它的全部外延做断定。这就涉及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问题。

我们能够断定多少――性质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

性质判断(A、E、I、O)主项、谓项的周延性是指主项、谓项的外延被断定的数量情况。在一个性质判断中,如果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被断定了全部外延,它就是周延的。否则,它就是不周延的。理解了这一点,就为下一步的性质判断推理做好了准备。

1.全称肯定判断(A)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A判断的图示可能情况有两种:

按图示,“所有的S是P”一定断定了所有主项“S”的全部外延,但没有一定断定谓项“P”的全部外延。按从弱原则,对全称肯定判断我们一般采用第一种图示最稳妥。

2.全称否定判断(E)的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E判断的图示可能情况只有一种:

按图示,“所有的S不是P”一定断定了主项“S”和谓项“P”的全部外延。

3.特称肯定判断(I)的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I判断的图示可能情况有四种:

按图示,“有S是P”没有一定断定所有主项“S”和谓项“P”的全部外延。表明了“有”的逻辑含义:一个,一些,全部。按从弱原则,对特称肯定判断我们一般采用第三种图示最稳妥。

4.特称否定判断(O)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O判断的图示可能情况有三种。表明“有”的逻辑性质同上。

按图示,“有S不是P”没有一定断定所有主项“S”的外延,但一定断定了谓项“P”的全部外延。按从弱原则,对特称否定判断我们一般采用第二种图示最稳妥。

对此,我们可以对性质判断(A、E、I、O)主项、谓项的周延情况做个口诀式的概括:全称主项周延,否定谓项周延,其余都不周延。熟练掌握性质判断的这种周延情况,对于理解性质判断以及性质判断推理和规则都十分重要。因此,一定要烂熟于心。

形象化的逻辑方阵图――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可用性质判断逻辑方阵图来表示:

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将单称判断放进来,构成一个扩大方阵图。

1.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2.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3.矛盾关系: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4.差等关系:全称真,特称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

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假。

有关例句读者可自己编写,如“所有的人都有生老病死”、“所有的人都能长命百岁”,并从中体会这种相互制约的真假关系。我们在此只是为了方便记忆,以口诀形式概括之:

上不同真;下不同假;

两边自上而下真必真,自下而上假必假;

中间交叉分真假。

没一个好东西――实际思维中的意义和作用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制约关系是对事物对象之间某种客观关系的抽象,因此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必然会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人们的思维就必须遵循它。如人们常用一个特称判断来否定一个全称判断。如本讲前述天津狗不理包子洋名的前提假设:所有的读者都懂英语。为了论证这个前提假设不成立,我们只需要提出:至少有一个读者不懂英语。

按钱学森所说,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因此在现实的人际沟通中,我们对事物的断定,就应该谨慎下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全称判断。以避免犯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的错误。如夫妻间偶尔“不愉快”时很情绪化的一句台词:“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女人没一个好东西”。但任何一个对方马上会想到一个反例:“你家什么人。”不过,这样的特称判断还是不说出来的好,免得火上浇油。

在社会逻辑考试中,有关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试题,都可以利用方阵图的形象化和口诀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