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108

第108章 太宗篇·新的格局

削平了吐谷浑,中原与西域间那块讨厌的绊脚石总算被踢开,李世民终于可以放手实施他经营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了。大家肯定还记得,贞观元年当玄奘西行越过莫贺延碛后,他自东向西分别穿越了伊吾、高昌、焉耆、龟兹,而后才翻越葱岭踏上了中亚草原。

如今距离玄奘离开长安已经整整过去九年。尽管这几个国家依然牢牢控制着丝绸之路,但具体情形却已经九年前大不相同。

与大唐势力范围最接近的伊吾早在四年前,也就是李靖率军灭掉东突厥仅仅五个月后,其国君便主动跑到了长安。与他一同到达的,还有伊吾下辖七座城池的地图户籍。

对于伊吾国君而言,做这样的决定其实并不困难。二十多年前他们便是隋朝的附属,隋朝灭亡后,东突厥迅速崛起,于是他们自然又被纳进了东突厥的势力范围。如今前面两个老东家都被眼前这个新兴的帝国干翻在地,还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换个大腿抱一下呢?

没错,如果不想成为大国间博弈的牺牲品,选准东家很关键。作为一个小国,伊吾不仅很有自知之明,而且相当懂得属于它的生存法则。

而大唐也没亏待这位有眼光的小兄弟,除在伊吾设立伊西州,将其土地并入大唐势力范围外,其余一切均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有人有眼光,自然也就有人没眼光。作为丝绸之路上首屈一指的大国,高昌对大唐就不那么买账了。

说起来在这之前,高昌和大唐的关系倒还不错。俗话说,远交近攻。反正那时候两家离得远,加之国君鞠文泰对中原文化一直比较仰慕,所以逢年过节彼此派使者互相拜个年寒暄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如今原本作为战略缓冲地带的伊吾、吐谷浑都先后被并入大唐,远方的朋友一下变成了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邻居,平日里的小嗑小碰便渐渐多了起来。

当然,麴文泰也不傻,他很清楚自己绝对没有和中原这个庞然大物刚正面的实力,所以他及时抱上了西突厥这条大腿。

对于麴文泰的选择,李世民开始倒也没过多干涉。说到底,选东家和选媳妇一样,毕竟利益考量不同、审美取向不同,这个大家都能理解。

既然麴文泰没有相中自己,于是李世民便决定干脆直接绕开这个没眼光的家伙,直接和位于高昌西面的焉耆沟通,计划重新恢复高昌以南的楼兰古道。

原本高昌在丝绸之路上设卡收税做得那是垄断生意,如今南边多出一条路来,这坐地起价的生意肯定是没法继续做下去了。

想来老子碗里夺食,那干脆大家谁也别指望安心吃下这一口,麴文泰一怒之下居然直接掀了桌子。仗着背后有西突厥撑腰,他当即下令封闭所有关卡,扣留过往商人和使者,掐断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线。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不是三言两语能摆平的小嗑小碰了。既然如此,那能动手大家就尽量别吵吵了。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在平定吐谷浑四年之后,大唐铁骑即将再次踏上征途。而这一次带领他们的却不再是李靖。

成功平定吐谷浑让李靖的声望再次暴涨。事实告诉我们,作为一代军神,李靖的才华并非只局限在战场上。他深刻地洞悉朝堂斗争的险恶,所以在自己如日中天的时刻,明智地选择了急流勇退,不仅辞去一切职务,而且平日紧闭家门,坚决不与朝堂再有半点瓜葛。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在远离战场与朝堂的日子里,戎马一生的李靖终于获得了那份久违的平静。

是的,他有足够的理由放下一切了。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将自己那堪称神鬼莫测的用兵之道亲手传授给了两个学生——侯君集、苏定方。他相信,这二人必定能沿着他的道路,将大唐的威名远播四方!

贞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在家中平静地走完了一生,享年78岁。

战无不胜,却无半分娇肆;功高盖世,却能善始善终。

即使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李靖依然无愧于大唐第一名将的称号。

从此,他将化为永久的传说为世人传颂!

而作为李靖兵法继承人之一的侯君集也终于等到了为自己书写历史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