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125

第125章 太宗篇·剑指辽东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春,大唐帝国的战争机器又一次被彻底动员了起来。由于辽东地处偏远,为支撑大军远征,李世民特命人修造船只,将各州粮草、兵马沿黄河、京杭运河两个方向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前线。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时间的准备后,贞观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亲率大军从洛阳出发,一路开赴辽东。

与此同时,先前集结在前线的部队也兵分两路,一路在张亮的率领下从山东莱州出发,乘船越过渤海,直扑下卑沙(今辽宁大连)。另一路以李世勣、李道宗为统帅,穿过辽西,渡过辽河,直逼辽东城(今辽宁辽阳)。

这同样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极有效率的军事计划。当初隋炀帝攻打高句丽便是如此,而后历朝历代,但凡对辽东半岛或是朝鲜半岛用兵,只要条件允许,几乎都会沿袭这个套路。

战役第一阶段进行得异常顺利。张亮率领的军队渡过渤海后,一战便轻松拿下了下卑沙。而李世勣、李道宗则在攻取辽东重镇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后,成功围困了辽东城。四月底,李世民率领的主力部队抵达前线,与李世勣、李道宗在辽东城下会师。

别看今天的辽阳市比起国内那些一线大城市似乎有些名声不显,但在当时,这里可是整个辽东的核心。

作为东北第一坚城,辽东城不仅拥有内外两道城墙,而且城墙上的角楼、雉堞、女儿墙等配套工程也是修得一丝不苟。正是靠着坚固的城防,辽东城曾连续两次让杨广的大军在此折戟。

面对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远道而来的唐军最开始同样也是老虎啃天,无从下口的节奏。在李世勣亲自督战下,唐军前前后后折腾了半个月,把攻城的法子挨个演习了一遍,结果对面的城墙依旧是纹丝不动。

如果照这个进度继续下去,只要再耗上几个月,北风一起,城下的唐军铁定就要重演当年隋军的悲剧了。

好在关键时刻,老天爷及时出手,拉了唐军一把。

五月十七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将辽东城吹得异常干燥。

作为全军统帅的李世民立刻意识到,破城机会就在眼前。正所谓煽风点火,既然老天爷帮忙把风煽起来了,那自己这边当然要抓紧放火了。

唐军于是立即组织人手,将箭矢点燃,然后一股脑地射进了辽东城。火借风势,不一会儿,整个辽东城内便烧成了火海。

城内一片混乱,城上的士兵自然也无心坚守。趁此机会唐军一拥而上,终于将城墙击垮,辽东城随即告破。

拿下辽东城后,唐军趁势向前推进,仅花了一个月时间,便将战线推进到了辽东半岛中部。只要攻下高句丽在辽东的最后一个据点安市城,唐军主力部队便可与占据着下卑沙的张亮一部会和,从而彻底收复辽东。

眼看着一个个据点接连落入唐军之手,一直呆在平壤的渊盖苏文终于不再淡定了。一旦辽东陷落,那么高句丽从此将再不可能有同中原王朝叫板的力量,顶多只能窝在朝鲜半岛,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和百济、新罗去玩三国演义了。

为保住辽东,渊盖苏文最后一咬牙,调集十五万大军,以王室贵族高延寿为统帅,从平壤出发越过鸭绿江,向西支援安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