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82

第82章 太宗篇·给你个骄傲的机会

让颉利可汗顺利地满载而归,这便是李世民在棋盘上布下的第一手。目的就是麻痹颉利可汗,让他天真地认为自己对中原政权的仍拥有足够的威慑力。

是的,只需人弱,何需己强。

今天的我或许还没有在塞外与你一决雌雄的实力,但这没关系,骄傲的情绪终有一天会让你露出破绽。而那时,便是我讨回一切的日子。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一手确实漂亮。一切正如他期望的那样,回家后的颉利可汗果真就此认为,尽管这位新上台的皇帝比以往那些人看起来似乎难对付一点,但也不过难了那么一丢丢。只要自己表现得足够强势,对方到最后还是要老老实实地选择花钱消灾这条路。

作为一匹狼,一旦因为骄傲忘记了自己应有的谨慎,那剩下的便只有贪婪与残暴。而这次让他流口水的对象却不是中原的汉人,而是和他一样整日在草原上讨生活的其它少数民族部落。

此时的东突厥看似控制了北方广袤草原,但与汉族政权不同,这里既没有郡县,也没有像样的官僚系统,整个草原实际上是由包括突厥在内的许多部落共同构成。

只不过因为突厥人势力比较强、拳头比较硬,所以其它部落便默认他是草原上的带头大哥。平时大家过日子的时候各忙各的,逢年过节给大哥交点保护费,遇到大哥要打架,小弟们帮忙给撑个场子,顺便捞点战利品就好。

如今,颉利可汗却不再满足于这种松散的统治方式。看看人家大唐的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言九鼎,言出法随,端的是叫一个威风八面。我堂堂突厥可汗,混不到这档次那怎么可以?!

于是乎,傲娇的颉利可汗在王庭内部开始了一场旨在强化其个人权威的政治改革。

可惜颉利可汗不晓得,改革这事儿向来都是风险极高、难度极大的动作。尤其他玩的还是其中难度系数最大的一种,政治体制改革。

扒拉一下中国历史,别说政治体制改革,能把经济体制改革整明白,那便堪称是彪炳史册的壮举了。

更加不幸的是,这次被颉利可汗任命为改革总设计师的还是一个名叫赵德言的汉人。

在当时,能背井离乡,叛逃中原,跑到塞外异族那里吹西北风的汉人,基本都是些明明没有多少本事,偏偏还有一腔抱负的半吊子货。

指望这种人把如此大的一个国家理顺,那才真叫有鬼了。

果然没过多久,在赵德言一系列并不那么靠谱的改革下,原本生活在突厥统治之下的部落便发现,自己的日子开始有些过不下去了。

道理说白了并不复杂。原先突厥的统治方式松散,政法律令极为粗线条,除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按时交贡这几条古老的法则之外,大家基本再也感受不到统治秩序这四个字的存在。

可赵德言却将汉族人玩的那套官僚政治直接搬到了草原。这下可就真要了这帮游牧民族的命了。要知道,官僚系统这东西虽然能够构建起庞大的行政机器,但同时也会滋生大量腐败和盘剥。

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官员被任命,同时越来越多的政令从王庭中发布。实践告诉我们,在缺少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任何一项政策,无论好坏,只要到了官吏手里,妥妥都会变成他们发财的工具。

很快,这些被统治民族发现,自己身边开始多了一些穿着各种等级官服的人,他们怀揣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政令文告,而这些文告绕来绕去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拿钱!

但问题是,游牧民族向来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频繁的搬迁和效率相对较低的劳动生产方式决定了大家除了那些四条腿的牲畜外,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财产。

拥有土地的农耕民族面对盘剥多少还能扛一扛,不管怎么说地里产多少粮是可以预期的,而且赶上年景好家里多少也能有点余粮。游牧民族就不同了,本来他们就生活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塞外,常年缺衣少食地游走在生存的边缘,一旦赋税加重,那就是直接把他们往死路上逼的节奏。

汉人向来讲究个官逼民反,事实证明,这话搁到草原民族那里一样适用。既然你们突厥不打算给我们这些少数部落留活路,那好吧,大家干脆谁也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