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00

第100章 姬弃其人

后稷名弃,系何方人?散见于有关史籍、论文,说法多不一致,故应以史为据进行考查。

要弄清这个传说人物的身世籍贯,还得从黄帝姬轩辕说起。黄帝子玄嚣之孙帝喾,号高辛氏,是“五帝”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帝喾居于西亳(今河南偃师),元妃有邰氏女居邰(今陕西武功西南)。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喾有四妻,生四子。元妃有邰氏女姜螈,生弃;次妃简狄,有娥氏女,生契;还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再娶鲰訾氏女,生挚。可见弃和契(商的祖先)、帝尧是同父异母兄弟。至于说弃是姜螈踩巨人足迹而生的,契是简狄吞燕卵而生的,这是神话。这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故这类记载,史家多有批驳,南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就说这是“荒诞无稽”之谈。

《史记》中说,弃为儿时,其游戏,就好种树木、谷菽之类,及为成人,遂好农耕,因地制宜选种五谷杂粮,黎民百姓皆效法之,帝尧闻其事绩,遂举弃为农师,天下因此得其利。虞舜时弃播种百谷,黎民得其食,因功封于邰(仝上),号后稷,别姓姬氏。

《史记》上说:“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这说明弃和其子不密作为农师,在帝尧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虞舜都城蒲陂(今山西永济)、夏禹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都从事过他们的事业。因弃和帝尧是同父异母兄弟,年龄可能相当。所以有些史书上说,弃可能终老于邰,由其子不密以荫恩继任农师。

《史记》还特别指出,后稷创业于唐(指帝尧),公刘发迹于西戎。后稷卒,子不密立,只是在其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可能是太康或孔甲年间,决非夏王朝末年),他因失官而奔于戎狄之间,而并没有说他失官而回归故里,继承父业。这一提法,看似“奔于”和“回归”几字之差,但对确定弃的籍贯却是很重要的。在讲到弃的曾孙公刘时说“周道之兴自此始”,这个“自此”当时指的是戎狄之间,也就是现在的庆阳一带。因此庆阳才有历史遗迹“天下公刘第一庙”。

如此说来,弃生于父族或母族的居住地都是可能的。弃在山西帝尧、虞舜都城都任过农师,因功封于陕西武功,这是有史可查的。至于弃子不密奔于戎狄之间,弃孙庆节国于豳,以至于古公直父迁于岐山周原,这是社会变迁形成的,似乎与弃本人的身世籍贯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