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38

第138章 历史上关于李白杜甫高低之争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俩正生活在唐王朝由兴盛转为衰败的时期,共同的经历,使他们目睹了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大灾难。李白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风,猛烈抨击黑暗现实,藐视权贵,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为人民的疾苦大声疾呼,不倦地追求自由,热爱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对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无情揭露,对人民表示无限同情。他的诗对仗工整,成为唐代律诗的楷模。正因为他俩在诗歌上有这样大的成就,人们都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这个定论应该说是不容置疑的。

但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我国文学史上,李(白)杜(甫)的高低问题曾出现过多次争论和反复。李白在世时,已经在诗坛声望很高,名声远扬,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平民百姓,都对他的诗作很敬服。有人称他“千载独步,惟公一人”。中唐以后,由于白派诗人白居易、元稹等人提出了扬杜抑李的观点,使杜甫诗名大盛。这一议论一出笼,就受到了中唐文坛领袖韩愈的猛烈批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那知群儿愚,何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几句诗,就是针对白派诗人而发的。从那以后到五代,便产生了李杜并重一派。这应当说是很公允的,是对诗人的正确评价,也代表了人民的心声。文学史上,明确提出抑李扬杜观点则主要在宋代,王安石编(四家诗),把李白放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之后,就是这种观点的具体反映。王安石作为学问大家,能有这样的观点,使人惋惜!到了明代,则是扬李抑杜盛行的时代。但从整个历史长河看,不管文人们怎样折腾,李白、杜甫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的形象,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却始终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