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66

第166章 挚友反目

历史上挚友反目的典型莫过于张耳和陈馀了。张耳和陈馀是同乡,都是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时人同称贤人。秦末两人同游赵地,因张耳年长,陈馀以父事之,两人相商为刎颈之交。陈胜起义后,又同时随武臣占据赵地,并为其下属将领,配合默契。

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他俩后来却反目了,甚至发展到兵戎相见、你死我活的地步,岂不可悲!他们的反目,主要是由于秦将章邯、王离等引兵围邯郸,张耳和赵王歇人巨鹿城(今属河北),军情紧急,张耳数请陈馀救应,陈馀自度兵少力单,未去救援,因此二人在感情上出现了裂缝。更重要的是项羽封诸侯王时,张耳被封为常山王,陈馀仅封为侯爵。这使陈馀愈益震怒,认为耳与馀功等,今他为王我为侯不公。因此,陈馀就借兵袭击张耳。张耳败,逃归汉王,陈馀提出如汉王杀张耳,也愿归汉。汉王于是寻找相貌类张耳之人斩杀,持头送陈馀。陈馀乃遣兵助汉,但当他发现张耳并未死时,即行背汉。后汉王遣韩信与张耳击败赵王,斩杀了陈馀。

张耳和陈馀反目的根本原因是互不相让。倘若张耳能理解陈馀不去救援的难处,倘若陈馀能淡泊名利,对友人的地位在自己之上能够正确对待,也不至于闹到势不两立的地步。由此可见,人们即是挚友,在相处中互相理解相让,不争权夺利是多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