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19

第19章 轻徭薄赋崇尚节俭

历史一再证明,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哪一个时期的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自奉节俭,哪个时期的社会就稳定,生产就发展,经济就繁荣,国力就强大。

西汉的“文景之治”,在史学界虽然还有分歧,但史载的有些事实,人们还是承认的。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不久,春天他就亲自去耕种田籍,以劝农桑。他还下令各地官府,春耕前要劝导督促农民及时耕种,贷给贫苦农民五谷种子及口粮。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他下令免除农田租税的一半,改汉高祖刘邦定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接着,又全部免除农田租税十二年。过去的人头税是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文帝时减去三分之二,每人每年只收四十钱。过去的徭役是每人每年一次,每次一月,文帝时改为三年一次,每次一月。这些措施的实行,极大地鼓励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不仅如此,汉文帝的自俸也是很节俭的。他原想要修建一个“露台”,一计算需要一百斤黄金,便说这数量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花费太多了,就不修建了。他穿的衣服,不是绫罗绸缎,而是厚帛做的,也不加文饰,而是黑色的。他最宠爱的慎夫人,就让她作节俭的表率,帐帷是素面的,衣裙下摆也不拖到地上。他建造陵墓时,下令随葬品只能用点陶器,不准用金银铅锡等贵重物品。他在遗遗嘱还说:给他送葬不准动用车马,不准陈列兵仗,送葬人戴的布孝带宽不得超过三寸,治丧期要短。同时,在治丧期间。不许禁止老百姓结婚、祭祀、饮酒和吃肉,陵墓依山下葬,不准起坟丘,以节省民力。

汉文帝、秦始皇都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可是两人的作为却大不一样。秦始皇以雄才大略、暴虐而著称于世,至今骊山脚下高大的皇陵就是他那风格的象征。汉文帝却以自奉节俭名垂青史,至今西安市东北的霸陵仍同少文多质的汉文帝本人一样,简约而不引人注目。他和秦始皇相隔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体恤民力、崇尚节俭方面,却能一反秦始皇之道而行之,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由于汉文帝实行轻徭薄赋的经济政策,生活俭朴,使整个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朝廷到地方官员廉洁自律之风开始形成,民间犯罪率也大为降低,这就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据史料记载,到汉景帝末年,各郡县的府库中,堆满了粮食和铜钱,京师的国库里,积累的钱有好几百万万,串钱的绳子日久都朽烂了,以致散钱无法计算。粮食一年年向上堆,一层层都陈旧变质,堆不下的就放在露天场地,日久发霉腐烂。皇家的马苑里圈着三十万匹马,老百姓的骡马拴满街巷,田野里也到处都是。几十年前将相出门坐牛车的现象早已成为过去,这时普通贫民出门骑匹母马,都自觉惭愧,人口也成倍增加,有的地区人口猛增四五倍。这种情况是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相对应的。

隋王朝,虽然只存在了三十八年就灭亡了,但它的开国皇帝杨坚在经济上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使其在执政的二十几年里,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业,一片兴旺景象。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财政官员呈报说:“府藏皆满,粮食布帛无处容纳,已堆在走廊和露天了。”隋文帝诏令再造新库。后来又奏呈说:“新库落成,亦堆积无余。”文帝只好下令说:“告知各郡县,寓富于民,不藏于府,免除今岁租赋,赏赐百姓。”早在灭掉江南最后一个割据势力陈朝之后,他就宣布免除江南十年租赋。这样富庶的景况,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时朝廷府库中到底积存了多少财物,史无确数。但见有这样的记述,粮食布帛足够朝廷支用五六十年。

不仅如此,隋文帝还有创业皇帝那种节俭的精神,这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平时一顿饭不过一肉,宫廷用物,残坏了的经过修补再用,皇后不尚丽服艳饰,宫人的衣服也是穿了再穿,少有新制。达官贵人也以节俭朴素为荣,便服多用布帛,不以金玉为饰。这样,就在隋文帝杨坚在位的二十四年间,形成了隋初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

伴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人口也迅速猛增,隋初北朝半壁河山有约三百六十万户,南朝户约五十余万,合计不过四百多万户。二十几年后,全国已有八百九十余万户,四千六百余万人,接近我国东汉时的户口水准,即一千万户,五千万人。

皇帝是封建专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实行轻徭薄赋、崇尚节俭的政策,对人民总是有利的,故记述其史实,供人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