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41

第41章 读李白的史诗

李白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卒于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说明他正生活在唐王朝由兴盛转衰败的时期,他的诗作现存一千一百多首,其中不少诗篇揭露了这一历史过程政治黑暗腐败的情况。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友人吴筠的推荐,玄宗下诏把他征到长安,并由于太子宾客贺知章的赞扬,命他供奉翰林,这就使他直接看到了皇帝李隆基怠忽朝政,奸相李林甫专权弄柄,政治黑暗混乱,奸佞小人飞黄腾达,正人君子受到打击排斥的情况,他愤怒地写道:“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蜆,行人皆怵惕。”通过这些形象,李白有力地揭露了唐王朝的黑暗腐败,在正直的人们受到打击排斥的同时,这批无耻之徒却洋洋得意,不可一世。他的诗作,不仅包含着对“中贵”、“斗鸡者”的无比轻蔑,更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当权者的严厉控诉。

这样就遭到权臣的谗毁,因此他不愿、也不可能再在长安住下去了,只得“恳求归山”,被送出长安,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走遍了大江南北,生活很不得意,有时还得看别人的白眼,正如他所说:“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这使他更加体会到现实社会的悲欢哀乐,世态炎凉。

酒肉宰相杨国忠专权后,为了报答鲜于仲通接济的恩德,任命其为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推荐他的同党张虔陀为云南郡太守(今云南姚安)。这两个酒囊饭桶掌握了边陲大权后,不讲民族政策,一再向南诏王国索取巨额贿赂,还不断向朝廷诬告南诏王的种种“罪状”,要求惩处,致使南诏王国第二任国王阁罗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奇袭云南郡,把张虔陀杀掉。鲜于仲通因此又率领八万大军进攻南诏王国,阁罗凤表示谢罪,并愿退出所占领土地,还警告说:“如果中国逼我太甚,我就投降吐蕃王国,那时整个云南地区恐怕都非中国所有。”鲜于仲通这类昏庸人物,根本不会为国家安危着想,继续向南诏进兵,结果被阁罗凤诱到大和城下,全军覆灭,计这两次共伤亡二十余万人,使人民深受战争痛苦。当统治者因进攻南诏王国,大举募兵时,人民都不肯应征,杨国忠派遣御史分道捕人,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哭声震野。对这一历史事件李白作了真实的反映:“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这不仅反映了人民所受的痛苦,也道出了诗人的悲痛心情。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对叛军残酷屠杀无辜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他写道:“白骨成丘山,苍山竟何罪!”因此,他鼓动征发去的人民进行英勇战斗:“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根据安史之乱后,政治更加黑暗腐败,弄得人们思想混乱的情况,他以《淮南子》记载的卢敖周游世界、遨游太空的故事写道:“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空。”他以这一神奇故事,反映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唐王朝这个暗五天日的社会里无立足之地,只好避世遨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