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42

第42章 读李商隐《咏史》诗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进士。他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对皇帝昏庸,宦官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他的现存诗歌六百多首,对当时政治黑暗腐败,统治阶级对人民横征暴敛多有揭露。他的《咏史》诗,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托古讽今,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对历代各朝治国安邦很有借鉴作用。

他的一首《咏史》诗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他的这首诗开头就引用《韩非子·十过》中有关古代治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论断,深刻总结了人类社会盛衰兴亡的真谛,指出勤俭则事业兴旺发达,前途无量,奢侈则腐化败亡,日暮途穷。因为它是真理,所以已成为人们千百年来经常传诵的千古名句。接着他指出国君应看重贤臣良将,何须琥珀为枕、珍珠饰车呢?又指出,唐文宗李昂,生于晚唐,他既重视节俭,又重视贤臣,但却不能成事,不能割除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之害,原因是这些为害社会的黑恶势力,已形成气候,很难遏制割除,故诗人有“远去”、“力穷”之叹。李商隐最后以无奈的心情,引《歌南风》之诗说:“南风之薰(温和)兮,可以解吾民之愠(怨恨)兮,可以阜(增加)吾民之财兮。”能了解文宗求治心情的人不多,我只有永远为已故的文宗而伤悼。

他的另一首《咏史》诗说:“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这首诗说孙权经营建业几十年,后来由于他的后代昏庸腐化,终于一片降旗高高挂起,被西晋所灭亡了。还指出,三国时的吴国和东晋、宋、齐、梁、陈,都曾建都于金陵,总计三百五十年都相继灭亡了,像一场短梦似的过去了,那时金陵的虎踞龙盘在哪里呢?用这个比喻深刻揭示,统治者如果不搞好政治,勤政为民,而是黑暗腐败,欺压老百姓,即使有虎踞龙盘的地势也是靠不住的。

针对唐王朝衰败没落的现实,李商隐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向人们发出了警示:一个朝代要兴盛必须政治清明,绝不能黑暗腐败;必须勤俭节约,绝不能奢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