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87

第87章 唐玄宗成败的经验教训

“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总结的一句至理名言。据《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李隆基走的正是这一条路子。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女皇武则天的孙儿。他于公元710年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诛灭了韦后集团,来年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开元。在他即位之初,正是弊端丛生、百业待举之时,朝野上下无不人心思治。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他发奋图强,锐意革除弊政,虚心纳谏,选贤任能,狠刹腐化奢靡之风,决心求治。因此在开元前期,旧弊革除,新制创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边防安定,出现了歌舞升平的“开元之治”。首先是任用贤相,精心治国。他即位后,即拜姚崇为宰相,同时先后任相的还有卢怀慎、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纺、杜暹、韩休、张九龄等多人。他们为相,各有所长,多有政绩,成为有唐一代的佳话。姚崇文武全才,通达知变,处事果断,清廉执政,以身作则,成为朝官的表率。由于他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注意解决黎民百姓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故时人称赞他为“救时宰相”。

因玄宗能遴选贤相,精心治国,因而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诗圣杜甫在其《忆昔》一诗中追忆开元的盛况曰:“忆昔开元全盛曰,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斑斑,男耕女织不相失。”诗人的描绘,在史册中得到了印证。据史书记载,当时远行万里不带寸兵,当然更用不着选择黄道吉日了。朝廷储粮多时达一万万石,一年征收的绢帛达一亿一千万丈。可见纨缟车载、仓廪丰实的话是可信的。

其次是虚心纳谏,勤政为民。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继张说之后,李元绽被擢任为辅相,元絃素以刚正不阿闻名。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玄宗又提拔尚书右丞韩休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休也素以鲠直著名。这时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与万年县尉李美玉同时犯罪,玄宗却只将李美玉流放岭南,对程伯献未加治罪,韩休认为不公,县尉是小官,轻罪重判;程伯献依恃恩宠,室宅舆马僭越法度,却重罪不判。他主张当先治罪程伯献,后罚李美玉。起初玄宗没有答应,韩休面折廷诤,说:“美玉微细尤不容,伯献巨猾岂得不问,陛下若不出伯献,臣即不敢奉诏流美玉。”玄宗见他执法严谨,便依从了他的意见。由于韩休对玄宗的过失直言不讳,常迫使玄宗言谈举止三思而行。时间久了,面容也日渐消瘦,一天,他对着镜子看了他瘦削的面容,一时默默不乐。左右侍从见此情景,劝玄宗说,韩休任相后,陛下比过去日渐消瘦,为什么不把他赶下台去?玄宗听后,叹了口气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资治通鉴》卷二一三)

再次是节欲戒奢,提倡俭朴。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首先从后妃、百官的乘舆服饰、金银器玩人手,从统治阶级上层狠刹奢侈豪华之风。他颁下诏书,命令将乘舆服饰、金银器玩,交付有关部门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锦绣于殿前当众焚毁;规定后妃以下皆不准服用珠玉锦绣。玄宗率先从后宫做起,表示自己禁止奢靡之风的决心,还下令百官所用衣带及酒器、马衔、镫三品以上官允许装饰玉器,四品官用金器,五品官用银器,其余官僚则禁止服用美玉金银;妇女的服饰随从其夫、子品级而定。对于过去的锦绣成衣,可以染成黑色。令下以后,天下不得再采珠玉、织锦绣等物,对于违犯法令的人罚杖刑一百,工人减轻一等。与此同时,还撤销了专供官员用的两京织锦坊(《资治通鉴》卷二一一)。玄宗还把后宫的部分宫女放还其家。对厚葬也作了严格的限制。因为玄宗提倡节俭、禁止奢靡之风是从统治阶级上层抓起的,所以社会效果显著。开元前期崇尚俭朴已蔚然成风。

开元之世,李唐王朝登上了自己的顶峰,其后在天宝年间,它又从顶峰上急剧地跌落下来。原因主要是志骄意满的唐玄宗喜欢阿谀逢迎,憎恨鲠切正直,意满则刚愎自用,不听良盲规劝。首先是贤相一个个被排斥或贬谪,奸相李林甫则乘机攫取相位。李林甫其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刻画得淋漓尽致。他说:“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了天下大乱。而上不之寤也。”的确,李林甫是阴险而不露,惯于以甜言蜜语谄媚人,故有“口蜜腹剑”之称。李林甫自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5月开始担任宰相至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11月病死为止,其间经历了十九个春秋,一直是毫不动摇地盘踞在相位上。细究其原因,是因为玄宗晚年昏庸,怠忽朝政,而李林甫本人也异乎寻常的精明与狡猾,更有他固宠保位的一套伎俩,诚如司马光所说。这样就使他的权势日炽一日,而朝政腐败也就日甚一日,最后导致危机四伏,天下大乱,而玄宗始终不寤。

其次是玄宗晚年怠忽朝政,穷奢极欲,纵情声色。开元初年,他曾要把饼子扔进沟里的卫士处死,因玄宗的长兄宁王从容规谏,才下令赦免了那个卫士。但是后来,他自己在生活上挥金如土,都毫不足惜。天宝年间,公主贵戚投玄宗所好,争先恐后地向他进献珍奇食品,所进食品都是山珍海味,一次多达数千盘,一盘费用竟相当于中等人家的十家产业。玄宗即位初期,把部分宫女放还家,后来仅在长安大内、大明宫和兴庆宫,就拥有宫女四万人,他的后妃、美人、才人见于史书的就有十九人之多。他一生有三十个儿子,二十九个公主,这在封建帝王中都属罕见。特别是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他所宠爱的武惠妃死去,通过高力士的推荐,在他五十六岁时,把他和武惠妃所生的亲儿子寿王李瑁的妻子、二十二岁的杨玉环召进宫来,陪他睡觉,六年后册立为贵妃。从此玄宗专宠杨贵妃,怠忽朝政更加严重。正像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所说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因而就“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满足杨贵妃的穷奢极欲,仅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七百余人,为她打制金银器物、琢磨玉器的工人也有数百人,合计有一千多人。她的奇服秘玩,变幻无穷。因此天下人争先进贡奇珍玩物,以此受宠升官的不计其数。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搜求美工巧匠,精制奇器异服,进贡后都得到了加官晋爵。杨贵妃生在四川,从小喜欢吃荔枝。而海南荔枝是荔枝中的上品,玄宗为能让贵妃吃到海南荔枝,却不惜千里迢迢,每年都令岭南驰驿传送,即使在盛夏酷暑之时,当荔枝送到长安,其色味依然不变。玄宗还为自己建造华丽的宫室,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仅用一个冬天的时间,就在长安、洛阳两地建造豪华的殿宇台榭千余间。为了避暑,他还造了高级凉殿。在临潼的华清官,又重建扩建了汤池,制作极其华丽。每当玄宗幸华清官时,贵妃姐妹都要随行,她们竞车服、比华丽,车服上装饰着金翠,夹杂着珠玉,一车的费用就不下几十万贯,费用高得惊人。

再次是拒谏偏信,刚愎自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玄宗听说牛仙客任河西节度使时治理有方,是一个良将,欲加授尚书职衔。宰相张九龄认为牛仙客不过是一个使典,若授予他一个清要官职,将是朝廷的耻辱。后玄宗又想给牛仙客增加实封户,张九龄出面劝阻。玄宗对张九龄的一再规谏已很不耐烦,不禁勃然大怒说:“事情都由你们说了算么?”九龄见玄宗怒气冲冲,便心平气和地解释说:自己身为宰相,绳愆纠谬是自己的责任;像牛仙客这样的边陲小吏,目不识丁,一旦位居台阁,岂不让人耻笑朝中无人?(《资治通鉴》卷二一四)尽管张九龄说得有些道理,但玄宗再也容不得这些骨鲠大臣了。就在这一年,他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并将牛仙客擢升为工部尚书、同门下三品。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7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无才,不过滥用相位。玄宗不问青红皂白,把周子谅在殿庭上打得死去活来,然后又把他流放到濃州。由于伤势过重,到了蓝田县就死了。玄宗诛杀谏官,使他闭目塞听,渐渐成为孤家寡人,标志着他晚年的统治进入黑暗期。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林甫病死,玄宗任用杨国忠做右相(中书令)兼文部(吏部)尚书,执掌朝政,同领四十余职,权倾天下。杨国忠和李林甫一样是一个奸佞权臣。他妒贤嫉能,用人唯亲,贿赂公行。再加上杨国忠是皇亲国戚,所以凡事玄宗只听他一人的偏颇之言,结果弄得朝政更加腐败,朝野上下一片怨恨之声,使得已经加剧了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最后终于爆发了长达九年的“安史之乱”,从此李唐王朝也就一蹶不振,日益衰落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