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88

第88章 杨国忠的下场正如张彖高见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天宝·依冰山》载,唐玄宗时,有人劝进士张彖谒当时权倾天下的杨国忠,以求显荣。张彖曰:“尔辈以为杨公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耳。”杨国忠从发迹到权倾朝野直至在马嵬坡被乱军砍杀,果如张彖之言。

杨国忠本名钊,是杨贵妃的远房兄弟。他本是一个不学无术、吃喝嫖赌五毒俱全、一向为宗族所唾骂的人,年过三十尚未能自立。在他贫困潦倒之时,却得到蜀州富豪鲜于仲通的周济,才使杨钊摆脱了困境,真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来从父杨玄琰死于蜀州,杨钊常去料理,遂与三妹(即虢国夫人)有了暖昧关系(《资治通鉴》卷二一五)。杨贵妃的遇宠,更使得一向受人冷落的杨钊时来运转。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素与李林甫不和,他听说杨氏受宠,想结为内援,于是鲜于仲通向他推荐杨钊。天宝四年(公元745年)8月,章仇兼琼派杨钊赴京送春绨(厚绸子,绨袍),又送给他许多蜀地的特产,价值上万缗。杨钊带着这些丰厚的礼物,日夜兼程到达长安,先到杨氏姐妹家拜访,分别赠送了厚礼,并为章仇兼琼说了不少好话。杨氏姐妹也常在玄宗面前称赞章仇兼琼,又夸奖杨钊善于樗蒲(赌博的一种,即掷骰子),还领他面见了玄宗。因杨钊是贵妃宗属,玄宗先把他留下来随便出入禁中,不久即任命为金吾兵曹参军。杨钊借着贵妃姐妹的裙带关系,逐渐站稳了脚跟,常在宫中陪伴玄宗宴会并专门掌管樗蒲文簿。玄宗与贵妃及其他嫔妃喜欢樗蒲游戏,以掷骰决胜负,由杨钊负责计数。因他计数准确无误,得到玄宗的赏识,就任杨钊为度支郎官、度支判官。不久又连任监察御史,位居清要之列。

当其时,奸相李林甫屡兴冤狱,目的在动摇皇太了李亨的地位。他见杨贵妃受宠,杨钊与她同族,可以恃宠为奸,就暗中勾结杨钊,作为自己的党羽;杨钊也想利用李林甫为自己的升迁服务。杨钊又通过贵妃姐妹的关系,刺探玄宗的动静与好恶。因此,他每次奏事,无不符合圣意。这样,杨钊就更加得到玄宗的器重,提拔他当度支员外郎不到一年,即兼领十五余使,真够得上飞黄腾达了。

杨钊认为自己的名“钊”字有金、刀不好,请求改名,玄宗即赐名“国忠”。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林甫病死,杨国忠代他做右相(中书令)兼文部(吏部)尚书,执掌朝政,凡领四十余职,玄宗朝政由此进入了外戚专权的时期。杨贵妃受宠,杨氏宗族的人个个身居朝官,平步青云。她的亡父杨玄琰被赠太尉,追封齐国公,母亲封梁国夫人,叔父杨玄珪被提拔为光禄卿,族兄杨锸擢任殿中少监,杨锜擢任侍御史。她的三个姐妹被封为韩国、虢国、秦国夫人,迎到京城,賜给豪华住宅。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杨国忠向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索贿被拒绝,他不能忍受这种轻蔑,决心打击安禄山。于是诬以谋反的罪名出笼,向玄宗一再告密。在玄宗一再不相信的情况下,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杨国忠采取“逼他反”的手段,派遣亲信部队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住宅,逮捕他的宾客,全部处死。他希望安禄山有激烈的反应,安禄山果然震恐而且愤怒,于是公开宣布叛变。安禄山率领十七万人马南下,杨国忠得到消息,大为兴奋。因为事情终于证明他料事如神,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安禄山缉拿归案。然而安禄山的叛军勢如破竹,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只用三十五天的时间就攻陷东都洛阳。在这种情况下,玄宗于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正月,加授在京都养病的哥舒翰为右仆射同平章事,其余职务不变。这是抗击叛军以来第一个兼有宰相职衔的将帅,可见玄宗对哥舒翰寄予的厚望。

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屯兵潼关,和叛军相持近半年之久。只守不战、拖疲敌人本来是对的,但由于哥舒翰和宰相杨国忠尔虞我诈,互相戒备,杨国忠怕哥舒翰算计自己,所以为保己身安全起见,建议玄宗命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哥舒翰大哭一场,统率十七八万人马经过一天大战,几乎损失殆尽,哥舒翰本人也被叛军将领火拔归仁捆绑投降安禄山。潼关失守,京城惊慌,于是玄宗召集宰相商议对策,杨国忠提出弃京躲避。原来,杨国忠一听说安禄山起兵,即先为自己安排了一条退路,蜀郡既是他的发迹之地,又身兼剑南节度使,他早已命副节度使崔圆作了安排,因此他率先提出幸蜀之策。玄宗心慌意乱,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妙计和良策,只好点头应允。6月9日,潼关失守。6月]3日黎明,玄宗与贵妃姐妹、皇子、妃子、公主、皇孙及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还有亲近的宦官、宫人等一千人马,在六军的护卫下,悄悄地从禁苑西面延秋门出逃。其他在京城的妃子、公主、皇孙已来不及告知,只好扔下不管了。6月14日,玄宗一行到兴平城西郊的马嵬驿,愤怒的士兵把杨国忠连砍数刀,截成几段。并由于士兵的一再要求,玄宗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杀而死,时年三十八岁。引杨贵妃入宫的是高力士,现在又由他亲手杀死杨贵妃,这就叫帮人反害人。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长子、户部侍郎杨喧和幼子杨晞、杨贵妃的三位姐妹也同时被杀。

世间事就是这样,处高未有不危,处满未有不溢。杨国忠权倾天下,不可一世,只谋算计别人,到头来却落了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庸碌之辈是看不到的,所以他们见显官就投靠,就谄谀,就摇尾乞怜。只有像张彖那样的人认为那是冰山,在皎日大明之际,当误人耳,不愧为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