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好难做的事
29395700000014

第14章 得意时如何免于他人忌妒

在《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它的意思就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不管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不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切记锋芒不可毕露。有才华当然是好事,但是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重要。

生活中,一些当领导的总是要显示出在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别人高明。君王也一样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如果你某些事做得好,你应该表现得你只是做了他本来就知道只是偶尔忽视的事。尽管是星星都有光明,而却不敢比太阳更亮。

功高不可盖主

君王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双方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作为刘邦麾下的一代名将韩信,公元前204年,用背水一战的策略,以数千兵力,击灭20万赵军;公元前202年,用十面埋伏的计策,逼得项羽在乌江上自刎而死。可以说,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未能善终,在公元前196年,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诱杀于长乐宫的钟室之中。难道韩信之死,真的是应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

这是个典型的功高震主的案例,反映出刘邦的阴险和韩信的幼稚。功高震主,是个人魅力的膨胀与失控。当初韩信大败项羽之后,威望飙升,对刘邦构成极大的威胁。而韩信却不自警,沉湎于胜利之中,犒赏三军,有人竟在宴席间对韩信高呼“万岁”,这令刘邦醋意大发,于是引发杀身之祸。

曾国藩自动退却

清同治年间,有一次曾国藩率领湘军攻打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主洪天贵福被杀。太平天国战争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时间被剿灭,清廷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这个欢庆的时刻,作为“第一功臣”的曾国藩却在想:自己即将面对的不是封赏,而是朝廷的对他的猜忌。或许自己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兔死狗烹的厄运。曾国藩的这种政治判断果然是正确的。当时,虽然满朝廷下令曾国藩筹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可是对他的疑虑却始终没有削减。曾国藩于是就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理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国藩不是吴三桂,也无意拥军自立,我不是一个谋私利的野心家,而是一位忠于清廷的卫士。

虽然曾国藩在奏折中大声请求遣散湘军,却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只字不提,这是很耐人寻味的。这是因为曾国藩明白:假如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一定会落下贪权恋栈的嫌疑;假如自己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回乡,也一定会产生出很多方面的猜疑,比如:可能会给清廷一个以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还有可能被很多湘军将领奉为幕后领袖而招致清廷猜忌。

艾柯卡遭遇解职

艾柯卡是美国一位著名企业家,他任著名汽车企业福特公司总裁之职。李·艾柯卡在1978年的一天,遭遇了他职业生涯最惨重的“滑铁卢”:当他的事业正处在巅峰时,他却被福特公司突然解雇!并且还是一撸到底。

在1946年,艾柯卡进入了福特汽车公司,作了一名普通推销员。20世纪60年代初时,福特公司濒临倒闭,面临着非常重大的危机。此时艾柯卡主动请缨,要求推出“野马”系列汽车。虽然当时执掌福特的亨利·福特二世(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孙子)对这个全新概念车并不“感冒”,但在这种形势逼人的情况下只好采纳。最后“野马”系列一经推出,便很快成为市场竞相追捧的“宠儿”,仅在一年中便创下总销售量418812辆的记录,净赚35亿美元。艾柯卡靠着“野马”的销售奇迹,把整个福特公司从危难中解救了出来。此后,艾柯卡差不多同时成为《时代》、《新闻周刊》两大知名杂志的封面人物。

艾柯卡在1970年时被任命为福特公司的总裁,正式成为福特这个美国第二大汽车王国的第二号人物,此时老板福特二世对艾柯卡还是非常倚重的。可是自从艾柯卡当了总裁,他表现得非常张扬、威风凛凛,也开始了“功高盖主”,从这个时候起,艾柯卡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直到某一天风云向他袭来。

上述两个故事中,两人同是立下赫赫之功,但是两人的命运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曾国藩懂得: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因此在他事业达到巅峰时,他懂得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主动裁减他的政治资本——湘军我们不得不说这种作法是有心机的一种表现。

相比之下,两人结局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虽然艾柯卡每年替福特公司赚取相当大的利润,可他仍然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打击。其实原因很简单,“外姓人”目中无人、功高盖主,使亨利·福特二世及其家族势力受到了巨大的威胁。1978年10月,54岁的艾柯卡正值事业高峰时却被福特二世突然解职,并且福特还故意出艾柯卡的难堪,让他只作为一般职员在一间黑黑的库房里上班,在到达他的新办公室时,他深感这是对他的最大侮辱,他对自己说:“我不知道我将要干什么,但我知道明天绝不到这个地方来上班!”

假如艾柯卡懂得在适当时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明白“功高盖主”的结果,那么他的命运可能不会遭遇被解职的情况,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对于一个人来说,懂得适当的时候隐藏一下自己的光芒是多么重要。拥有了这种心机,你才会立足于这个社会。

正如老子所说:“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智若愚”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成熟、睿智的标志。而《周易·上经》之《坤卦》篇:“六三,不显露、炫耀才华,固守柔顺之德,即使辅佐君王,亦不居功自傲,会有善终。”这些古训都在告诫我们,作为一个职场中人,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上司面前,不要喋喋不休。对于取得的成绩不要张扬,这样的处事原则会让你远离很多的是非。假若立了几功,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把别人看的一事无成,上司不配指挥自己干,不论什么事,少了自己别人就干不成,居功自傲,对下属以领导自居,对上司指手划脚,不可一势,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长此以往,不但会伤及上司和下属的自尊心,而且会导致你和上司的情感不和。

即便你是公司元老、创业功臣,也切记不要居功自傲。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功高盖主”是为臣者的大忌,如今虽说时代变了,但在一个相对自成体系的企业里面,企业最高决策者的权威同样不容质疑。我们见过为数不少的知名经理人,因为居功自傲、功高盖主而黯然出局。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做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特别是到了老板副手、准接班人等位置的时候,光有“直方大”的品德、运筹帷幄的能力和令人信服的业绩还不足以担此大任,还要懂得“大音稀声”和“无成有终”的道理。

老子曾说过:“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就是说万物涌现而不躲避矛盾、推脱责任,真朴生成而不占为己有,追求有为而不恃自我之智,功成而不居功自傲。正是由于不居功自傲,功勋才不会被磨灭。“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说圣人有功而不居功,人民却把功劳记在了圣人身上。就像泰戈尔所说的:“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却发现了你。”反之,如果一个人是居功自傲,也许会有功而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