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好难做的事
29395700000024

第24章 通过“弦外之音”,捕捉朋友心理

与人交谈,要顾及他人的兴趣

在错综复杂的人性丛林中,社会上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同样,每个人的兴趣也都不一样。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专嗜揣测他人的意图,迎奉他人的喜好,以便自己做出讨人喜欢之举。这种人固然不值得人们效仿,然而有一点对世人应有所启发:他们为什么要迎奉他人?无外乎是有人喜欢他们那样做。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这一点是万万不能忽视的,这样做会使他人的兴趣得到满足。与人交谈时,最忌讳只顾自己的喜乐爱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旦你的兴趣与对方发生冲突时,就会给两人之间的交往带来一层障碍。

有一次,原一平打算去拜访一家企业的老板,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他用尽各式各样的方法,最终都没能见到这家企业的老板。

终于有一天,原一平找到了灵感。他看到附近杂货店的伙计从这位老板公馆的另一道门走了出来。原一平灵机一动立刻朝那个伙计走去。

“小伙子,你好!前几天,我跟你们老板聊得很开心,今天我有事请教你。”

“请问你们老板公馆的衣服都由哪一家洗衣店洗的呢?”

“从我们杂货店门前走过去,再走过一个上坡路,左边那一家洗衣店就是了。”

“谢谢你,另外,你知道选衣店几天会来收一次衣服吗?”

“这个我不太清楚,可能是三四天吧。”

“非常感谢你,祝你好运。”

最后,原一平顺利从洗衣店店主口中得到老板西装的布料,颜色,样式的资料。

西装店的店主对他说:“原先生,你实在太有眼光了,你知道企业名人某某老板吗?他是我们的老主顾,你所造的西装的颜色与样式,与他的一模一样。”

原一平故意装作很惊讶地说:“有这回事吗?真是太凑巧了。”

店主主动提到企业老板的名字,说到老板的西装,领带,皮鞋,还进一步谈到他的谈吐与嗜好。有一天,机会终于降临了,原一平穿上那一套西装并打一条搭配的领带,从容地站在老板前面。

“老板,你好!”

不出原一平的预料,他大吃一惊,一脸惊讶,接着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这个企业家的老板成了原一平的客户。

从这个例子中,能够体现出投其所好的方式是多么的重要与可行,倘若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不考虑他人的喜好,只说自己感兴趣的,那么他肯定是一个不会办事的人。有心机的人都懂得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吸引对方,从而使双方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凡是到过牡蛎湾拜访过罗斯福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对他广博的知识感到惊奇。不管是一个牧童,猎骑者,纽约政客,还是一位外康,罗斯福都知道同对方谈些什么。罗斯福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管何时,罗斯福每接见一位来访者,他都会在这之前的一个晚上阅读有关这一客人所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从而能够使双方在交谈时找到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罗斯福同所有的领袖一样,懂得与人交谈时要掌握一个诀窍,就是谈论他人最以为贵的事情。前耶鲁大学教授、和蔼的费尔普,在他的少年时代就碰到过这种事情。

费尔普在他的一篇关于人性的文章中写道:我八岁那年,有一个周末,我去拜望我的姑母,并在她家度假。有一天晚上,一个中年人来到了姑母家,他与姑母寒暄之后,便将注意力放在我身上。当时,我正巧对船很感兴趣,而这位客人的谈论正是以船为话题,而且说的特别有趣。他走后,我向姑母热烈地称赞他,说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对船是那么感兴趣!而我的姑母告诉我说,事实上他对有关船的知识毫无兴趣,他是一位纽约的律师。但他为什么始终与我谈论有关于船的话题呢?

姑母告诉我:因为他是一位高尚的人。他见你对船非常有兴趣,所以就说些能让你喜欢并感到愉悦的话题,同时也会使他自己成为一位受欢迎的人。

费尔普说:“我永远记住了我姑母的话。”

当我正在写作本章的时候,我面前放着一封在童子军中极为活跃的查利夫写给我的信。

信中,查利夫这样写道,有一天,我觉得我需要有人帮忙,因为欧洲将要举行童子军大露营,我需要请美国一家大公司的经理资助我的一个童子军的旅费。在我去见这们经理之前,幸而听说他曾开了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而这张支票退回之后,他把它置于一架镜框之中。

“因此我走进他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谈论那张支票——是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我告诉这里的经理,我从未听说过有人开过这么大一张支票,我要告诉我的童子军,我确实亲眼见过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了。他很欣喜地向我展示那张支票。我对他表示很羡慕,并请他说一下这其中的经过情形。”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查利夫先生还没有对自己来的目的提起半个字,他所谈论的都是对方所感兴趣的。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过了一会儿,我正在访问的这位经理说道:‘我顺便问问你,你今天来见我有什么事?’之后我告诉了他我来的目的。”

查利夫先生继续说,使我感到非常地惊奇,他不但即刻答应了我的请求,并且超过了我的要求。我只请他资助一个童子军赴欧洲,但他竟资助了五个童子军,另加上我,并让我们在欧洲住几个星期。之后他又给我开了介绍信,介绍给他分公司的经理,让他们帮忙。他还亲自在巴黎接待我们,做我们的导游,让我们游览这座城市。从那以后,他给那些家境贫苦的童子军提供一些工作,并且现在仍在我们的团体中积极地工作。

“我很清楚,倘若我没有找出他所感兴趣的事,使他先高兴起来,那么我想接近他是非常困难的!”

在商界中,难道这不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再看一下另一个例子:

弗利朗在纽约有一家大型饼干超市,弗利朗先生想方设法将超市的饼干卖给纽约一家旅馆。三年以来,他每星期去都去拜访这家旅馆的经理,参加这位经理所举行的交际活动,甚至在这家旅馆中开了房间住在那里,希望这样做能够得到自己的买卖,可他并没有因此成功。

“后来,”弗利朗先生说,在研究人际关系之后,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做法。我先要找出这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件事能引起他的热心。

我后来知道,他是美国旅馆招待员协会的会员,而且他非常热心于成为该会的会长,甚至还想成为国际招待员协会的会长。不管在哪里举行大会,他都要准时参加,就算是飞过山岭,越过沙漠。

因此在第二天我拜访他的时候,开始谈论一些有关于招待员协会的事。我得到的是一种多么好的反应!半个小时之内,他都在对我讲关于招待员协会的事,他的声调充满热情地震动着。我可以清楚地知道,这确实是他很感兴趣的业余爱好。在我快要结束拜访时,他劝我也加入该会。

“这次谈话,我根本没有提到任何有关饼干的事情。可在几天以后,他旅馆中的一位工作人员给我打来电话,要我带着货样及价目单去他们旅馆。”

“我不知道你对我们的经理说了些什么事,‘这位工作人员招呼我说,’但他真的被你搔着痒处了!”

试想一下,假如弗利朗先生没有下一番功夫去找对方所感兴趣的东西,那么恐怕他还得紧追不舍很长时间,这足以说明投其所好这种方式的重要性。

当然,投其所好,也是有技巧的。假如只投其表面所好,未必会对自己有利。以下几个例子,可以为你提供一些你想了解的信息。

社会上有许多不识时务之人,对一些好利之人万般劝说,想让他们捐献出自己的一些财产,以博取好名声。像那种募捐方式,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因为他们根本不屑一顾于“名”。

有位白手起家的经验成功人士,他对任何赚钱的生意都非常感兴趣,所以他都非常欢迎别人来为他出点子赚钱。可是到了晚年,他的好利突然转变成了好名。没有几个人能发现他这种微妙的心理转变。有些老朋友还用以前的办法来找他,结果败兴而归不说,还被这位财阀视作“好利之小人”,永远不再与他们来往。

要想对以上两种人投其所好并不是件容易之事,但投其所好最难的还是伪君子。这种人表面好名,可你假如真的以此为题,他们就会把你当成书呆子,外表上尊重,实际上疏远。可是假如你对他讲利,即使能点中他的心意,但为了维护外表形象,反而会对你斥责一番,骂你污辱他的人格。这种人不会对你个人有所尊重,在暗地里却在采用你的建议。

在对付这种表里不一的伪君子时,不要戳穿他的虚伪面具,但要直指他的心。应该先讲上一段大道理,再轻描淡写地引出主题。双方假如能够心照不宣,这种沟通最能满足你的需求。

因此,与人交谈的时候,找话题时应投其所好,切不可以呆板的正面去投其所好,要记住,侧面的投其所好对于这类人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