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中生长。A型禽流感病毒对热的抵抗力较低,60℃10分钟,70℃2分钟即可使其毒力致弱,但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流感病毒,在寒冷和潮湿环境中可存活很长时间。存在于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病毒,由于有机物的保护,就明显地增强了抗灭活的抵抗力。在家禽暴发本病期间,被分泌物和粪便污染的水槽或饲养水禽的湖泊或池塘水中,常可发现病毒,但不能长期存活。常用的消毒剂诸如酚类消毒剂或含氯制剂都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很多种类的家禽和野禽如鸡、火鸡、鸭、鹅、珍珠鸡、鹌鹑、雉、鹧鸪、八哥等都是病毒的重要贮存宿主。
病禽和带毒的禽以及动物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感染禽可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因此,其传播方式有通过直接接触和通过气溶胶或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传播两种。实际上,被粪便污染的任何动物和物体,如鸟类和哺乳动物、饲料、水、饲养管理用具、衣物、运输车等,都是传播本病的重要传递物。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鸡冠与肉垂水肿、发绀,伴随着大批死亡,数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由高致病力病毒引起的病变,其特点是冠和肉垂变化明显,由产生水泡到严重肿胀、发绀、淤斑和明显坏死,常伴发眶周水肿。有时脚趾肿胀变紫。各浆膜和黏膜表面有小出血点,尤其是肌胃与腺胃连接部的黏膜更为明显。沿胰脏长轴常有淡黄色斑点和暗红色区域。有的病例常可在肝、脾、肾、肺等脏器上见有坏死灶。有的可引起严重的淋巴组织坏死。
诊断与疫情报告
根据流行情况,全身出血性病变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要靠血清学和微生物学诊断。要注意与新城疫鉴别。
诊断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临床诊断指标
(1)急性发病死亡;(2)脚鳞出血;(3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4)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
2.血清学诊断指标
(1)H5或H7的血凝抑制(HI)效价达到24及以上;(2)禽流感琼脂免疫扩散(AGP)试验阳性(水禽除外)。
3.病原学诊断指标
(1)H5或H7亚型病毒分离阳性;(2)H5或H7特异性分子生物学诊断阳性;(3)任何亚型病毒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大于12。
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现可疑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通报同级卫生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常规疫苗是使用β-丙内酯或福尔马林灭活含毒的鸡胚尿囊液,然后用矿物油乳化制成的。由于流感病毒存在大量的亚型,并且每个亚型有许多不同的毒株,这就为流感疫苗生产时毒株的筛选造成很大的问题。制造疫苗的毒株可用正在流行的毒株,或采用具有相同血凝素且能获得高浓度抗原的毒株。
重组疫苗是将流感病毒HA基因的编码区插入到活的病毒载体中,然后将重组的病毒免疫家禽。使用重组疫苗要限定在已获得兽药证书的国家,并且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已经被用于生产重组的H5和H7亚型抗原,用于生产疫苗。
表达H5亚型和HA基因的DNA疫苗作为一种潜在的疫苗已经在家禽中进行评价。
1.禽流感灭活疫苗(H5亚型、N28株),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接种14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个月。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2~5周龄鸡,每只0.3毫升;5周龄以上的鸡,每只0.5毫升。禽流感病毒感染鸡或健康状况异常的鸡。切忌使用。2℃~8℃保存,有效期12个月。
2.禽流感(H5N28、H9N2)二价灭活疫苗,用于预防H5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接种14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个月。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2~5周龄鸡,每只0.2毫升;5周龄以上的鸡,每只0.5毫升。用于健康鸡,体质瘦弱、患病者切忌使用。2℃~8℃保存,有效期12个月。25℃保存,有效期6个月。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养殖场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应尽量减少和避免野禽与家禽、饲料及水源的接触,防止野禽进入禽场、禽舍和饲料贮存间内,注意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在受高致病力流感威胁的地区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该立即对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尽快扑灭疫情,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是扑灭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坚决执行。
低致病性禽流感
低致病性禽流感又叫致病性禽流感、非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温和型禽流感,它是由致病性低的禽流感病毒毒株(如H9N2亚型)感染家禽引起的以低死亡率和轻度的呼吸道感染或产蛋率下降等临床症候群。其本身并不一定造成禽群的大规模死亡。但它感染后往往造成禽群的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降低,常常易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当这类毒株感染伴随有其他病原的感染时,死亡率变化范围较广(5%~97%),高死亡率主要出现在青年鸡、产蛋鸡或严重应激的鸡,损伤主要发生在呼吸道、生殖道、肾或胰腺。因此低致病性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
病原及流行病学
低致病性禽流感是指某些对家禽致病性很低的禽流感病毒毒株(如H1~H4、H6和H8~H15亚型)感染家禽而出现无致病力临床症候群,被感染家禽不出现死亡或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这类毒株引起的雁形和行鸟形目的野鸟感染。在家禽中,只有在感染低宿主适应性的毒株时才可以出现无症状感染。
低致病性禽流感多发于野禽中,通常患病野禽只会显现轻微症状,甚至根本观察不到任何发病症状。各种日龄的家禽都可发生,但临床主要多发现于蛋禽群,尤其蛋鸡、蛋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多发于秋冬季节,尤其是秋冬交界、冬春交界气候变化大的时节。气候多变,饲养管理不当,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过多损伤上呼吸道黏膜,都是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诱因,也极易造成细菌和病毒的多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最易感染。
蛋鸡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可能出现零星死亡,死亡率通常小于5%,主要是老年鸡。蛋鸭低致性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不高。饲养管理差的鸭场,本病的发病率较高;如果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有可能提高。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不同种类和日龄的家禽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后有不同的表现:
鸡:初期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叫声减小,缩颈,嗜睡,采食量减少或急骤下降,嗉囊空虚,排黄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后期部分鸡只有神经症状,表现头颈向后仰,抽搐,运动失调,瘫痪等。产蛋鸡感染后,蛋壳质量变差、畸形蛋增多,会出现软壳蛋、无壳蛋、退色蛋等。2天~3天产蛋开始下降,7天~14天产蛋可下降到5%~10%,严重的鸡可停止产蛋。持续1周~5周产蛋开始上升,但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平。一般经1个月~2个月逐渐恢复到90%~70%的水平。种鸡还表现种蛋受精率下降20%~40%,并导致10%左右的死胚,苗雏弱雏率增加,10%~20%的雏鸡在一周内出现死亡。
鸭:鸭群和病鸭采食变化不大,有的鸭群采食量还增加。病鸭精神沉郁,离群呆立,羽毛无光泽、蓬松,脱羽,不愿下水,下水后鸭体吃水深,上岸后羽毛难以干燥。病鸭拉稀,个别鸭拉暗红色稀粪。病程稍长的鸭出现衰竭死亡。早期死亡的鸭只往往体况较好,多为体重大的,剖检其嗉囔囊和肌胃都有饲料,类似猝死症。病鸭群产蛋量下降,7天内产蛋率可由95%迅速下降到60%;60%产蛋率的鸭群发病后,产蛋率可下降到30%左右。产白壳蛋、沙壳蛋、畸形蛋,蛋壳变薄。康复后,产蛋率仅能恢复到75%左右。
免疫过灭活苗的家禽如抗体形成不好、水平不高,其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出现无明显的症状或非典型的症状,有时仅表现为产蛋率稍有下降。
鸡低致性禽流感(如H9N2)的主要剖检病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呼吸系统:呼吸道尤其是鼻窦,典型特征是出现卡他性、纤维蛋白性、浆液纤维素性、黏脓性或纤维素性脓性的炎症。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偶尔出血。
生殖系统病变:蛋鸡的卵巢炎症、卵泡出血、变性和坏死,输卵管水肿,浆液性、干酪样渗出,卵黄性腹膜炎。
消化系统病变:腺胃、肌胃出血,肠道出血及溃疡。
病死鸭解剖主要表现为:早期气管充血、出血严重,似红地毯状,支气管内有黄白色的干酪样渗出物。肝脏轻微肿大。后期解剖可见气管充血、出血严重,支气管有黄白色的干酪样物堵塞,肝脏有纤维素性渗出,心包液混浊,气囊混浊有干酪样物附着。胰脏肿大、出血,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卵泡充血、出血。乳脂腺有干酪样坏死。
诊断与疫情报告
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多种疫病相似,极易与非典型鸡新城疫相混淆。两者的主要区别为:
1.低致病型禽流感多发于1月龄以上家禽,主要发生于成年产蛋鸡群,也有15日龄肉鸡发病的报告,死亡率不高;非典型鸡新城疫可发生于任何日龄的鸡群,主要发生于40日龄~60日龄、100日龄~120日龄和产蛋后期,这与其免疫状态有关,且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后者对鸭群的感染临床表现不明显。
2.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产蛋量的急剧下降,一般在7天~10天的时间内可以使产蛋率下降50%以上;非典型鸡新城疫的发病相对比较温和,产蛋下降30%左右。
3.低致病性禽流感鸡群有发热的表现,表现精神不振,而且呼吸道表现严重,解剖可见到气管的黏性分泌物和出血点;非典型鸡新城疫主要是呼吸道症状,喉头、气管黏膜出血。
4.解剖的区别,低致病性禽流感表现卵泡的充血和液化很明显,另外还有输卵管的水肿和炎性分泌物。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表现以腺胃和肌胃的肿胀出血为特征,肠道上表现淋巴集结的肿胀、出血,输卵管有轻微的炎症,但没有水肿和炎性分泌物,卵泡膜充血;
5.蛋品质方面,低致病性禽流感表现蛋壳质量严重下降,畸形蛋、破壳蛋、无壳蛋明显增多;非典型鸡新城疫多表现蛋壳质量变薄,蛋壳颜色变浅。如果要更加准确地确定两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室诊断来确诊。
低致病性禽流感列为我国二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现可疑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疫苗同高致病性禽流感,只是选用的毒株不同。
禽流感(H9N2)灭活疫苗,用于预防H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免疫期雏鸡为2个月,成鸡为4个月。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雏鸡,每只0.2毫升;成鸡每只0.5毫升。用于健康鸡,体质瘦弱、患其他病者不能使用。2℃~8℃保存,有效期12个月。
防治采取:
1.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各种防疫与消毒制度和设施,采取综合性的防疫措施。
2.加强饲养管理: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根据禽的品种和日龄,选择合适的饲喂方式,饲喂适宜的全价饲料,给予适宜的饲喂量,避免营养不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禽群日常的管理,如饲喂、清粪、清扫、消毒、转群、免疫注射等操作要尽量减少对禽群的刺激,避免应激的发生及诱发疾病。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禽舍的通风换气和禽群的饲养密度。
3.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增强机体的特异性抵抗力:免疫接种,使禽群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增强机体的特异性抵抗力,保护禽群不受禽流感病毒的损害。
4.疫病处置:发病后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隔离禽场或禽舍,严禁将病禽或可疑病禽上市,病死禽必须深埋或焚烧。加强禽场的消毒,改善禽群的饲养管理,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素、甘草冲剂、氟苯尼考等药物,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治并发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甘保罗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甘保罗病)也叫传染性腔上囊病,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全身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幼年鸡。主要特征为发病率高,表现肠炎和腔上囊(法氏囊)肿大、出血和坏死,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对很多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能力降低。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的病原为呼肠孤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核酸为双股RNA无囊膜,能抵抗乙醇和氛仿。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本病毒能抵抗56℃达5小时,在pH12的强碱溶液中受到抑制;0.5%氯胺能于1分钟内将病毒杀灭,但对紫外线有极强的抵抗力。
病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3~6周龄的鸡对本病易感,3周龄以下的雏鸡受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火鸡和鸭也能自然感染。
该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能持续存在于鸡舍的环境中。饲养过病鸡的鸡舍在清除病鸡之后的54~122天,对其它鸡仍有感染性。病鸡舍的小粉甲虫、蚊子、鼠等均有感染性。
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种蛋可感染本病,经常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鸡舍用具、人员衣服、昆虫等途径而传播。各种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来航鸡尤为易感,在易感鸡群中,感染率高达几乎100%,发病率为7%~10%,有时达30%以上,死亡率不定,但在来航鸡可能高达50%。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