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
30344100000046

第46章 猪病(13种)(5)

猪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黏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叶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

诊断与疫情报告

根据本病流行的特点、发生的季节、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点,可初步诊断。当某猪群大部分或全部猪暴发急性呼吸道病,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时,可怀疑猪流感,但要与猪的许多呼吸道病进行区别。确诊尚需进行分离病毒及血清学试验。

1.分离病毒:最好从活体采集鼻黏膜拭子样品,发热期比退热后更容易在鼻腔和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也可从死亡或急性期剖杀的猪肺组织中分离病毒,培养时将肺组织磨碎(剪碎),悬浮在盐水中。将病料接种10龄鸡胚,在35℃孵化72小时后收集尿囊液(流感病毒通常不致死鸡胚),测定其凝集鸡红细胞的能力,证明流感病毒的存在。

2.血清学试验:猪流感血清学诊断需采双份血清样品,一份在急性发病期采集,另一份在此后的3~4周采集,如果抗体水平升高则为阳性。用血凝抑制(HI)检测抗体是最常用的方法。此外,检测病毒和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抗体的方法还有肺组织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鼻腔上皮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细支气管肺泡冲洗物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固定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多聚酶链式反应(PCR)。

猪流行性感冒为我国三类动物疫病,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通报同级卫生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目前还无效果好的疫苗。有人用活病毒做疫苗,经皮下或肌肉注射使猪产生免疫,但仍不够安全。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清洁卫生,增强畜禽的抵抗力。特别要精心护理,提供舒适避风的猪舍和清洁、干燥、无尘土的垫草。为避免其他的应激,在猪的急性发病期内不应移动或运输猪只。由于多数病猪发热,故应保持供给新鲜的洁净水。病期内食欲明显下降,但随症状的改善很快恢复。通常在饮水中使用祛痰药进行群体治疗。为控制并发或继发的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和其他抗微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加强消毒,但不能用有挥发刺激性的药物带猪消毒,最好选用卫康、特灭杀带猪消毒。

本病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对症疗法。同时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猪副伤寒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肠道传染病。临床以急性败血症,慢性坏死性肠炎,有时以卡他性肠炎或干酪性肺炎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也常引起本病。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卵圆形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环境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水中能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存活1~2个月,在冰冻的土壤中可存活过冬,在潮湿温暖处虽只能存活4~6周,但在干燥处则可保持8~20周的活力。该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15分钟即可被杀灭。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不强,常规消毒药及其常用浓度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从粪、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感染。在子宫内也可能感染。健康畜带菌(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相当普遍,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以及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常导致内源性感染。

本病主要侵害6月龄以下仔猪,尤以1~4月龄仔猪多发。6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阴雨潮湿季节多发。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为数天,或长达数月,与猪体抵抗力及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

临床上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

急性型:又称败血型,多发生于断乳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41~42℃),腹痛,下痢,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天。

亚急性和慢性型:为常见病型。表现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恶臭粪便。病猪消瘦,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终至死亡或成为僵猪。

急性型以败血症变化为特征。尸体膘度正常,耳、腹、胁等部皮肤有时可见淤血或出血,并有黄疸。全身浆膜、(喉头、膀胱等)黏膜有出血斑。脾肿大,坚硬似橡皮,切面呈蓝紫色。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全身其他淋巴结也不同程度肿大,切面呈大理石样。肝、肾肿大、充血和出血,胃肠黏膜卡他性炎症。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多见盲肠、结肠,有时波及回肠后段。肠黏膜上覆有一层灰黄色腐乳状物,强行剥离则露出红色、边缘不整的溃疡面。如滤泡周围黏膜坏死,常形成同心轮状溃疡面。肠系膜淋巴索状肿,有的干酪样坏死。脾稍肿大,肝可见灰黄色坏死灶。有时肺发生慢性卡他性炎症,并有黄色干酪样结节。

诊断与疫情报告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细菌分离与鉴定。

1.病原检查:病原分离鉴定(预增菌和增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用特异抗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

2.血清学检查: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样品采集:采取病畜的脾、肝、心血或骨髓样品。

猪副伤寒为我国三类动物疫病,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系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株,接种于适宜培养基培养后,收获培养物,加入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适用于1月龄以上的哺乳动物或断乳健康仔猪,用于预防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病。口服每头份5~10毫升,或耳后浅层肌肉注射1毫升,对仔猪实施免疫。2℃~8℃保存,有效期为9个月;-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

平时注意自繁自养,严防传染源传入。饮水、饲料等均严格动物卫生管理。发生本病后,病猪隔离治疗,同群未发病猪紧急预防注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不可食用以防止食物中毒。

对本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很多,但在多次使用一种药物后,易出现抗药菌株。应先作药敏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时应注意及早治疗,并按规定连续用药。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均有较好疗效。抗菌增效剂与磺胺类药物以1:5混合使用或用抗生素合用,可使抗菌效力提高数十倍。

猪密螺旋体痢疾

猪密螺旋体痢疾又称“血痢”或“黑痢”,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黏液性、渗出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主要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革兰氏阴性,苯胺染料着色良好的螺旋体,多为4~6个呈螺旋弯曲,两端尖锐,形如雁双翼状,能自由运动。在5℃的粪便中能存活61天,在土壤中存活18天。病原体对一般消毒药如来苏儿、1%火碱及高温、氧、干燥等敏感。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随着粪便排出大量病原,污染饲料、饮水、食槽、周围环境,仔猪通过消化道感染,在断奶前后发病。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尤以2~3月龄幼猪发生居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流行较缓慢,持续较长,且可反复发作。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发病表现突然死亡,发病的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粪便变软,渐渐变为黄色稀粪,表面附带有黏液和血液。病情严重时所排粪便呈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拉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粪,有时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素伪膜。

慢性型:病例症状轻,粪中有较多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血液较少,病期较长。猪只表现进行性消瘦,生长缓慢。

本病的特征是大肠有病变,而小肠没有。急性期表现为,大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黏膜上有黏液、血液和组织碎片。随着病程延长,水肿减轻,黏膜表面坏死,形成假膜,有时黏膜附着纤维性渗出物。

诊断与疫情报告

一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病原镜检和血清学检验。本病主要侵害2~3月龄的仔猪,而且小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大猪要高。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体温正常,临床上以拉血痢为主要症状,病猪用药后症状减轻,停药后又出现。

1.剖检:急性病例为大肠黏液性和出血性炎症;慢性病例为坏死性大肠炎。

2.病原学诊断: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高倍镜下每个视野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即可怀疑此病。需氧条件下进行分离培养。

3.血清学诊断:有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猪密螺旋体痢疾为我国三类动物疫病,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预防本病尚无疫苗,应防止从病猪场购入带菌种猪,引进种猪实行隔离检疫,健康者方可并群饲养。做好猪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处理好粪便,病猪最好全部淘汰,以除祸患。坚持药物、管理和卫生相结合的净化措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当发现本病时可根据情况进行隔离消毒,采用药物进行防治:

1.隔离病猪、消毒猪舍,病猪可用痢菌净2.5毫克/公斤体重混于早晚饲料中,连喂7天,停药3天后再喂7天,或用0.5%痢菌净注射液0.5毫升/公斤体重肌肉注射连用7天。再用喹乙醇拌料每吨饲料加纯粉60克连用15天。

2.猪舍用2%烧碱消毒每日一次,连用3周,同时做好灭鼠、灭蝇工作。

3.预防可用痢菌净、喹乙醇、泰乐菌素、北里霉素、泰牧菌素等药物在饲料中长期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