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
30344100000058

第58章 鱼类病(16种)(4)

黏孢子虫属于黏孢子虫门,黏孢子虫纲。海水鱼类的寄生黏孢子虫有几百种,养殖鱼类常见的有库道虫、尾孢子虫、角孢子虫、两极虫、碘泡虫、单囊虫、七囊虫等等。黏孢子虫的形态构造随不同种类而有差别,但在生活史中都有孢子时期。孢子的基本构造是外面包有一层几丁质。壳由2~7片构成,多数为2片。壳内有胞质和胞核以及1~7个梨形的极囊,多数为2个。其生活史复杂,各种之间也有差别,并且大多数种类的生活史尚不清楚。

黏孢子虫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见。各种虫体广泛地寄生于多种海水、淡水和咸淡水中的鱼类。其地理分布很广,遍及世界各地。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和养殖种类的扩大,其危害明显地增大。

临床病状及病理变化

通常组织寄生种类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小不一的白色包囊。腔道寄生种类,一般不形成包囊,孢子游离在器官腔内,例如胆囊、膀胱、输尿管中的两极虫、角孢子虫等:严重感染时,胆囊膨大、充血,胆管发炎,成团的孢子可以堵塞胆管。寄生在脑颅内的,病鱼游泳异常,体色变黑,身体瘦弱,脊柱弯曲,肝脏萎缩并有於血。

诊断与疫情报告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并将胞囊取下压成薄片,在显微镜下查看组织内是否有大量孢子虫存在而确诊。

黏孢子虫病列入我国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上报,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必须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抗病力。发病鱼池的水必须进行消毒后才能向外排放;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病死鱼应及时捞出,煮熟后当饲料或深埋在远离水源的地方。

三代虫病

三代虫病是由三代虫寄生引起的鱼病。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三代虫属单殖吸虫。有1对头器,没有眼点;后固着器有1对中央大钩、8对边缘小钩、2根连接片,其中副连接片有延膜;咽由8个细胞分2部分组成,呈葫芦形。胎生,一般为3代同体,所以称三代虫,有时还可以看到第4代。交接器卵圆形,由1根大而弯曲的大刺和8根小刺组成。

该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三代虫的种类较多,有40多种。危害鲢、鳙、草鱼、青鱼、鲫、鲤、团头鲂、鲇、金鱼等多种淡水鱼,其中尤其是对鱼苗、鱼种及观赏性鱼类的危害为大,大量寄生时,常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但当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恶劣时,2龄以上的大鱼也因患此病而死,甚至全池死光。三代虫的繁殖适温为20℃左右,所以该病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及初夏;越冬后期,由于鱼的体质较差,所以也常发生三代虫病引起死亡。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三代虫主要寄生在鳃及皮肤、鳍上,有时在口腔、鼻孔中也有寄生。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三代虫的鱼体,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病鱼焦躁不安,游动极不正常。食欲减退,鱼体瘦弱,呼吸困难而死亡。

鳃组织及皮肤严重受损,有出血点。

诊断与疫情报告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必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如没有显微镜,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

三代虫病列入我国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上报,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没有疫苗。

预防措施: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提高鱼体抵抗力。鱼种下塘前,在每立方米水体放高锰酸钾15~20克,药浴15~30分钟。

治疗方法:全池遍洒强效杀虫灵、洒晶体敌百虫、洒克虫威等,每千克饲料中加鱼虫清2~2.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2~3天。

指环虫病

指环虫病由指环虫属的单殖吸虫寄生于鱼的鳃上引起的鱼病。指环虫广泛寄生于鱼类,特别是鲤科鱼类的鳃上,主要危害鱼苗、鱼种。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虫体扁平,体长不到2毫米。前端有二对头器、相对排列成方形的四个黑色眼点。口在眼点附近,下接咽、食道和二根肠支,二肠支伸至体末端汇合成圈。体后端为一后吸器,其上有一对中央大钩、二根联结片和七对边缘小钩。雌雄同体,体内有雌、雄性生殖器官。我国发现的指环虫有300种以上,对饲养鱼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小鞘提环虫、坏锶指环虫、鲩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大钩指环虫等。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产出的虫卵附着在鱼的鳃上或落入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孵出幼虫,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泳,如遇到适宜的宿主时,就附着到鱼的鳃上发育为成虫。大多数指环虫对宿主有强烈的选择性。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虫体以其锚钩及边缘小钩损伤鳃丝,刺激分泌大量黏液,妨碍鱼的呼吸,使鱼贫血,鳃丝苍白,呼吸困难,鳃盖难以闭合。鱼体发黑,消瘦,游动缓慢,不食,终致死亡。

诊断与疫情报告

剪取鳃丝用显微镜检查虫体。如在低倍镜下,一个视野内有5~10个虫体或每片鳃上有50个以上的虫体时,即可诊断为本病。

指环虫病列入我国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上报,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无疫苗。

鱼塘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鱼苗放养前用百万分之20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30分钟。敌百虫全池泼洒,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成百万分之0.2~0.3;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成百万分之1~2。

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鱼的疾病。主要危害鲑、鳟鱼类、香鱼、银人麻哈鱼等。这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鱼病。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直径1微米左右,在液体培养基中排列成对或链球,没有运动性,非抗酸性,无芽孢。在普通培养基上发育不良,在脑、心脏浸液琼脂培养基、葡萄糖肉汤琼脂培养基及鱼肉汤琼脂培养基上发育良好,25℃培养1昼夜形成直径0.5毫米以下、圆形、边缘光滑、微隆的白色小菌落。适宜pH为7.6~8.4,生长适温20~37℃。

主要经口感染。在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心脏血液中均可以分离到病原菌。危害虹鳟、香鱼、银大麻哈鱼、罗非鱼等,从当年鱼种至成鱼均受害,流行于夏季,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游动缓慢,分散于缓流处,浮于水面;或头向上、尾向下、呈悬垂状;临死前,病鱼或间断地狂游,或腹部向上。病鱼体色发黑,鳃贫血,眼球充血、肿大、突出;体表有l处或多处隆起,尤以尾部为多见,隆起部位出血或溃疡;肛门红肿;肝脏肿大、出血,或脂肪变性,褪色;幽门垂有出血点,胃肠积水,肠壁充血发炎。香鱼患病时,腹腔内还常积有腹水,腹部膨大。病原菌如侵入脑,还可引起鱼体弯曲。心外膜形成肉芽肿,肉芽肿内的细菌可长期存活不死。

诊断与疫情报告

根据病鱼的突眼和鳃盖内侧出血及肠道发炎等可诊断,确诊应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链球菌病列入我国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上报,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尚无商品化疫苗。广东、广西有科研单位正在研发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目前已经开展了小范围的养殖生产实验,效果明显。由于疫苗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需要先向管理部门申请进行中试,而目前链球菌病疫苗还未正式进入中试阶段,距离正式推向市场尚有较长时间。

预防措施: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进行消毒。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培育健壮鱼种。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饲料,保持水质优良、稳定,提高鱼体抵抗力。

治疗方法:

1.盐酸强力霉素,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20~50毫克,制成药饵连续投喂7天。

2.红霉素或螺旋霉素,每天25~50毫克/千克鱼体重,制成药饵,连续投喂7天。

3.土霉素每天50~75毫克/千克鱼体重,或磺胺嘧啶0.2克/千克鱼体重,拦料投饲,连喂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