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社会,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便作为一个天然的“消费者”来到这个世界。但是,孩子还小,并没有成熟的思维能力和控制力,他们对自己的金钱并不能很好地支配。
所以,作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做个合格的消费者,首先要教会他如何花钱。这样,才不会让富孩子坐吃山空,并让其金钱得到合理的支配。
花钱要花在刀刃上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被邀请去参观一个有钱的朋友的新居。当他走进朋友富丽堂皇的新居内,问他的朋友为什么把客厅设计得这么大时,朋友说:“因为我支付得起。”当走到朋友的卧室的时候,哲学家又问:“卧室也要这么大?”朋友还是说:“因为我支付得起。”哲学家笑了,指着朋友头上的帽子说:“那你今天戴的帽子实在太小了,你应该戴一顶比您的脑袋大十倍的帽子,因为您支付得起。”
故事充满了讽刺意味。它告诉我们,不能因为有钱就随意挥霍,买一些压根没有用处的东西并不能说明自己很伟大。
最新调查显示,全球大部分超级富豪过去20年都不能守住巨额财富,“败家率”达到80%。有人把《福布斯》杂志最新的全球400位首富排行榜与20年前的排行榜对比,结果发现,平均每5名榜上有名的超级富翁中,只有1名能在榜上屹立不倒。富翁破产的原因,除了财富巨大增加了管理难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不注意节约开支,随意挥霍,最后导致破产。
迈克·泰森拥有一双令对手胆寒的铁拳,但他却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用血汗换来的金钱。2003年8月2日,泰森向纽约曼哈顿区破产法院提出破产申请。事实上,泰森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共收入了3亿至5亿美元的财富,转眼间就灰飞烟灭了。
其实,一个人会不会花钱,跟钱多和钱少没有太大的关系。富人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随意花钱,即使有再多的钱,也会很快被挥霍掉。
一个守财奴攒了一大笔钱,但从来舍不得花,有一天他干脆把钱埋到了地底下。从此他不需要任何其他方式来消遣时光,因为想着地底下的那笔钱,就足以让他兴奋不已。
那笔钱让他兴奋得越久,在他眼中就变得越重要,于是越舍不得花。天长日久,由于他经常担心钱财会被别人偷走,以致吃不好也睡不好,闲暇时就经常在那儿瞎转悠。不久,一个盗墓贼读懂了他的心思,料定他转悠的地下肯定有宝,等守财奴不在时,便暗暗地把那笔钱财挖走了。
第二天清早,守财奴发现钱财被人破地而取,顿时哭天嚎地,伤心得不想活了。一个过路的人动了恻隐之心,问他缘由,他余哀未平地说:“有人挖走了我的财宝。”
“你的钱财是埋在哪儿被挖走的?”
“就在这块石头旁边。”
“这都什么年代了,又不兵荒马乱的,何必把钱财埋到地里去?当初你把它放到保险柜还会有什么事呢?而且随时取着花也方便嘛。”
“随时取着花?天哪,难道我会贪求这一点点方便?‘用钱容易赚钱难’这句话你总该听过吧,我平时哪舍得动一张票子啊!”
过路人看出他是个吝啬鬼,就笑着说:“既然你不想动用钱财,那就再埋块石头进去,把这块石头当成你原来的钱,那不是一样的吗?”
这个故事除了讽刺守财奴的吝啬之外,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故事中的过路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如果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过路人的话是颇有一番道理的。守财奴把钱财当做富有的标志,却忘记了钱只有在流通中才会产生价值;失去了流通,不仅不能增值,反而还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埋钱和埋藏一块石头,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从上面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花钱也是智慧。会花钱的人,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不会无缘无故浪费钱财。
一天,富翁巴拉尼走进纽约花旗银行的贷款部。看到这位绅士很神气,打扮得又很华贵,贷款部的经理不敢怠慢,赶紧招呼:“这位先生,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吗?”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像您这样的绅士,只要有担保,多借点也可以。”
“那这些担保可以吗?”
巴拉尼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珠宝堆在写字台上。“这是价值50万美元的珠宝,够吗?”
“当然,当然!不过,你只要借1美元?”
“是的。”
巴拉尼接过了1美元,就准备离开银行。在旁边观看的分行行长此时有点傻了,他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个人为何抵押50万美元就借1美元。他急忙追上前去,对巴拉尼说:“这位先生,请等一下,你有价值50万美元的珠宝,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假如您想借30万、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考虑的。”
“谢谢你的好意。看在你这么热情的份儿上,我不妨将实情告诉你。”巴拉尼微笑着说,“我是来贵地做生意的,感觉随身携带这么多的珠宝很碍事,就想找个地方存放起来。在来贵行之前,我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珠宝。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对每个人来说,都要看重钱,不随便花钱,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让孩子明白,花钱也是一种智慧。要合理地使用金钱,真正成为金钱的主人。
让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这天,小洁约了几位同学,在南京路一家肯德基集合,然后自豪地说:“这餐我请客!”小洁从口袋中拿出三个红包,各自抽出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交给收银员,换来大堆的美味食物。
由于点的食物太多,她们只吃了一半就饱了。之后,她们沿着南京路逛,走进一家家的名牌商店。小洁看中了一件400多元的外衣,然后又买了数条漂亮的裙子、两双鞋和一条围巾,花费超过1000元。
尔后,她们走进一个大型电子科技广场,有的同学看中游戏机,有的看中新款手机,小洁则花了900多元,买了两部新款MP3,一部打算送给9岁的表妹,另一部留给自己。结果她们共花了数千元,满载而归。
晚饭时间,小洁她们又浩浩荡荡地进入一家新开业的日本烧烤店,点了大量昂贵的食物,平均每人花费200多元。屈指一算,小洁这天共花费2000多元,差不多等于她爸爸整个月的工资了。
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像小洁一样,收到压岁钱或者零钱就胡乱消费?假如答案是肯定的话,你又该如何处理呢?
其实,现在孩子手头一般都不缺少零花钱。春节拜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向来是中国的传统。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它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关爱和希望。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行情”也一路看涨,成为孩子不小的一笔收入。除此之外,家长还要给孩子零用钱。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金钱成了孩子随身携带的必备之物。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又是“缺什么也不能缺了孩子的零花钱”。再加上市场上的商品为了促销,不断迎合孩子的心理。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孩子手中有了钱,就大把地乱花,由此带来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打电子游戏、上网吧,甚至赌博,还助长了孩子追求名牌、追求奢华、追慕虚荣的风气,毒害了孩子的心灵,使一些孩子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品质。
另外,孩子盲目模仿成人化人情消费现象正在滋生蔓延。过生日大摆宴席、赠送贺礼;要好的同学互相请客;一些孩子把相互帮助变成了金钱交换关系,甚至用钱买作业。这种过多过滥的成人化的人情消费,毒化了同学间纯真的友情。更严重的是,由于受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一些孩子吸烟、喝酒、进网吧、打游戏、穿奇装异服、戴首饰、抹口红、涂指甲、留长发、染彩发等,这些有害消费对孩子的身心毒害是十分严重的。
孩子乱花钱的现象折射出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盲点——理财教育。如果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经济责任心的人,就得让他们从小锻炼如何管理和支配自己的金钱。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的零用钱不乱花呢?这就要家长把握好以下的原则:
给孩子一个许诺。
你可能会把第一次宣布给孩子零用钱的时刻看做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仪式,“等你5岁(或6岁……或任何一个你决定的岁数)时,你就有权得到零用钱了”。你可以告诉孩子,零用钱就是每周给他们一笔数目固定的钱,他们可以用来买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每周确定一天作为发零用钱的日子,例如,星期天或星期一。当然,家长要遵守诺言。
孩子们会像家长盼望领工资一样渴望拿到他的零用钱。
如果孩子拿到钱后立刻就花掉了,就不要再另外给他。告诉他,他必须等到下一个发零用钱的日子。
这样做,你们也许时而会听到他的唠叨、抱怨甚至摔门的声音,但这种状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孩子们会明白他们应该得到的钱就这么多。如果你让孩子觉得每当他的钱花完的时候你还会给他更多的钱,那他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
别把零用钱与家务或成绩搅在一起。
父母给孩子零用钱是因为他是这个家庭的一员。许多心理学家和顾问的建议是,零用钱不应该与孩子的个人成绩,例如考试得到一个A,或者做家务等行为联系在一起。要鼓励他勤奋学习、行为端正,但是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奖励他所取得的成绩。换句话说,不要试图用零用钱来收买或者奖励他。给孩子零用钱的目的只是为了教给他一些有用的理财常识。
让孩子们养成存钱习惯。
教孩子存钱的最佳时机就是你第一次给他零用钱的时候。建议你让孩子从每周的零用钱中攒出25%,每个月把攒出的钱存到银行或放到储钱罐里。帮他为存起来的钱确定一个购物目标,并且让他同意在头三个月里不用存起来的钱。这样做可以帮他培养耐心并扩大储蓄额。
财务顾问通常建议成人至少拿出工资的10%作为储蓄。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对孩子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等他们长大后就会觉得10%的目标很容易达到。教会孩子储蓄可以使他们以后成为理财能手并能做到经济独立。这对身为父母的家长来说也是有益的,因为这样一来,家长就不必为了资助成年儿女的生活而动用自己的长期储蓄了。
你可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设计这个简单的合同。
在合同中,你同意在每周的某一天给他一定数量的零用钱,而他除了同意存钱外,还应同意存款只能用来购买合同上列出的商品或与之相关的东西。遵守这些约定可以使孩子锻炼良好的理财能力,学会确立目标,培养遵守诺言的品质。
而且,订立零用钱合同的过程本身非常有趣,你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孩子讨论许多关于余钱的问题。
另外,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零花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制度、规矩,这并不是父母对他施加压力的一张王牌,也不会因父母的情绪好坏而随意增减数量。总之,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零用钱的问题,给得太多太少都会对孩子金钱观的树立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定要以合理的方式,和孩子协商,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地使用零用钱。
让孩子远离虚荣,给爱炫富的孩子上课
有一个人家里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这个人很要面子,他每天吃完饭,就找块猪皮,在自己的嘴上抹一抹,别人问他吃的是什么,他就说:“还能吃什么呀,不就是鱼呀、肉呀,再喝点酒。”众人们看他嘴上的油擦也擦不净,还真信了。
有一次,那个人在炫耀的时候,他的孩子跑来了,说他娘特着急,那个人说:“着急个啥?”那孩子说:“你天天擦嘴的那块猪皮被猫叼走了。”那人说:“叫你娘追去。”孩子说:“我娘光着身子呢。”那人说:“叫你娘穿衣服去。”孩子说:“我娘的裤子不是让你穿去了吗?”
夸富并不只存在于虚构的笑话中,不只存在于大人之间,在孩子之间也存在这种现象。
一个爸爸表达了这样的困惑:
一次,家里发生了意外事件,财产几乎损失精光。就在我和孩子的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儿子却对我说:“爸,明天是我们班长的生日,他和我关系特好。给我300块钱,我请他到卡拉OK包厢过生日。”
儿子的话使我惊愕。区区小孩,竟然要拿钱给同学包包厢过生日?儿子的消费观念令我担忧。我说:“儿子,咱家最近出了意外,你是知道的,爸爸哪有钱给你请同学过生日?再说,同学过生日,你为什么非要请他到那种场所消费?”
儿子不以为然:“我知道你最近没钱,可300块总拿得出吧。再说,请班长过生日,我是想让别的同学看看,我多酷,多有钱。”
听着儿子理直气壮的回答,我只有哀叹不已!
其实这种事情并不是个案,它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是一个母亲的困惑:6岁的女儿最近常常语出惊人,这不,前几天去学校接她放学时,发现女儿竟然站在操场上跟小朋友炫富,稚声稚气地对人家的书包指手画脚,语气十分不屑:“你的书包才60多块钱啊,我的书包可是米奇的。米奇知道吗?名牌,是我妈妈在专卖店里买的,花了300多呢……”那个孩子站在那里挠着头,不知如何接下去。
我忽然觉得心中发冷,不知道说什么好,气呼呼地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臂就走。女儿跟在我身后嚷嚷:“你弄疼我了。”走出去很远,我才稍微平静下来,转头问女儿:“你为什么跟人家吹牛炫富啊?小小年纪就不学好。”看我真的生气了,女儿不再那么嚣张,但还是嘟囔道:“这算什么?我们班还有小富翁、小富婆,同学们都排了名次呢。”
接下来的几天,我吃不好,睡不安,想到本该天真烂漫、纯真无瑕的女儿,竟然学会了炫富摆阔,长大后还不成为个彻头彻尾的拜金主义者。
面对孩子的炫富心态和行为,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纠正。因为,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也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孩子最具可塑性的时候,大量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孩子因为年幼,还没有建立起自己评价事物的标准,容易受环境的左右。由于一些电视剧、书刊和成人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孩子学会了从家庭收入、穿着打扮和日常花费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别人,导致攀比心理的产生。攀比心理可能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望,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家长又没有作出正确引导,孩子就很容易和家长发生摩擦,甚至出现私自拿取父母钱财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要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注意:
不要纵容孩子的攀比心理,要有限度、有原则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父母不要给孩子他们想要的一切东西,否则容易养成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造成攀比惯性。
当孩子要求购买一些玩具、衣服或学习用品时,家长不要轻易满足,可以了解孩子想购买该物品的动机,让他确定自己不是因一时兴起或妒忌别人才想购买。如果孩子的愿望很急切,最好给他几天冷静期,等他确定是自己的需要后,家长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