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30595200000027

第27章 善于理财——让孩子学会把钱花到刀刃上(2)

另外,如果要买一些价格较贵的物品,最好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这样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珍惜物品的好习惯。

从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的内心还没有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观察学习”,而他们消费观念的主要来源和生活行为的重要榜样,就是身边的亲戚、长辈、朋友以及电视电影、网络和报刊书籍,因此,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既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谈论有关攀比的事情,也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相貌或学习成绩跟其他孩子作比较。

当孩子逐渐学会不用那些外在的财富、权力、相貌等指标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时,他们才会更注重自己能力和性格的发展。

把握孩子攀比心理中不满现状的积极因素,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攀比心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善加利用,可以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例如,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够,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把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品,达到目标就给予奖品。但家长也要注意,使用这个方法时不能操之过急,要订立合理的目标。

另外,如果孩子达不到目标,父母也不要因此斥责或惩罚孩子。还要注意,奖品不一定需要花钱购买,它可以是父母真诚的赞美,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一次远足,这些奖品往往比钱能买到的东西更有意义,也更让孩子难忘。

即使有钱,也要让孩子学会节约

有“塑胶大王”之称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成功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王永庆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成了台湾企业界的典范。

王永庆从小辍学,他从学徒工做起,16岁时就攒够资金办了一家米店,靠勤奋和努力奠定了自己的经营之路。在获得了第一桶金之后,他筹资创办了台塑公司,从此事业开始蒸蒸日上,发展成了拥有100多个企业、4个上市公司的台塑王国。

拥有大量资产的王永庆,生活非常俭朴,他从不在意衣服的新旧和款式,只要大方整洁就好。他还说长途电话费太贵,除了生意上的必要联系外,他不喜欢子女们没事打电话闲聊,而是常常给子女们写信嘘寒问暖。他在生活上的俭朴与在工作上的勤奋一样知名,在台湾企业界人士中无人能及,也令人无比钦佩。

王永庆早年曾上电视接受访问,亲自讲他节省的小秘方,例如家中肥皂用到最后时、只要加水融合还可贴在新肥皂上一起使用,完全不浪费。

王永庆不是吝啬的守财奴,而是他意识到节省一元就是净赚了一元。而节俭不光对企业,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美德。

世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年轻时在一家石油公司做焊接工,任务是焊接装石油的巨大油桶。在焊接的过程中,他发现每焊一个油桶焊条的铁渣正好掉落39滴,他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所以他改进了焊接的工艺和方法,让每次焊接时掉落的铁渣比原来少一滴。这样一来,石油公司一年就节约了5.7亿多的资金,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洛克菲勒获得了一次晋升的好机会。

生活中的洛克菲勒也处处秉承节俭的观念,他衣着朴实,从不铺张浪费。洛克菲勒每次到饭店住宿,从来只开普通房间。侍者不解,问:“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何苦这样?”洛克菲勒回答说:“因为他有一个富翁爸爸,而我却没有。”

洛克菲勒的精打细算让他成为商业巨人。我们说,只有懂得简朴的人才能用心计算怎样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怎样才能把1块钱变成10块钱甚至更多。

洛克菲勒的消费观念告诉我们,任何一分钱都是有价值的。要想赚钱,首先得节约。然而,我们周围,孩子们的浪费却令人痛心。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铺张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不少孩子出门忘记随手关灯,吃不完的东西随手丢弃,水龙头流水不停也不去关……现在有很多孩子不懂得节约,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一所小学,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夹克,小至铅笔、橡皮。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孩子们去认领,却没有人去。一次家长会上,校领导讲了这件事,说再不认领就处理给废品收购站了,结果,也只有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去认领。这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孩子不懂得节俭,其实很多时候大人也有责任。传媒起劲儿地宣传吃好、穿好、用好,刺激孩子盲目消费的广告形形色色。家长出于疼爱“独苗苗”,迁就孩子花钱自不必说,就连家长自身也往往产生了非合理消费的心理——攀比、从众、追时髦、喜新厌旧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富足。很多人在尽享物质发展成果的同时,却渐渐淡漠了勤俭节约。有的家长说:“过去咱们过紧巴日子,那时候勤俭节约是因为没钱,现在有钱了,总不能让孩子没苦找苦吃。”

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的古训: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约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

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在现在的条件下教育孩子节俭,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必须从小事做起。比如给孩子建个回收箱,积攒半年或几个月后,把废品卖掉。然后让孩子用这些钱去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有了教育孩子的机会。你可以引导孩子分析:攒了那么长时间的废品,才卖了这么几个钱,而用来买东西时很容易就花掉了。通过这样的事例让孩子明白花钱容易挣钱难的道理。

再比如,你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把所有屋子的电灯都点亮,然后对孩子说:点灯要用电,用电是要花钱的。没有人的屋子里也点着灯,电就白费了。孩子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他就会去把没有人的屋子里的电灯都关掉。你可以进一步启发孩子,说卫生间的电灯虽然小,我们却关着;客厅里的电灯大,电视用电多,我们却都开着,为什么不是浪费?因为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花钱与条件和需要的关系,使孩子逐渐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平时在一些生活小事上,要经常给孩子讲节俭的道理,让孩子在每一件小事上养成节俭的习惯。比如不剩饭、不让水白流、不浪费学习用品等。

总之,时代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可以适当地有所改变,但盲目花钱、随便浪费则不应提倡。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教育孩子把钱用在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上是每个家长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让孩子体验赚钱辛苦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过着衣食不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辛辛苦苦地挣钱,供我们吃饭穿衣、读书学习,而孩子们往往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本来就应该这样的。

孩子看到漂亮的衣服要叫父母买,同学的手机很时尚也想要一个,这时,父母要想办法告诉他们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如果从小不会计划用钱、只会大手大脚地花钱,缺少理财观念,会影响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很多孩子只懂得花钱,却从来不懂钱是从何而来。他们认为,只要父母愿意,就会把兜里的钱给自己。这一代孩子对钱有如此被动的、消极的理解,就是因为大人从来没有告诉他们钱从何而来,而且在没有教他们如何赚钱之前,就先让他们学会花钱。

有一档电视节目做过这样一期采访,是随机在幼儿园访问小朋友:“知不知道钱是从哪儿来的?”

小朋友们的回答是:

“是爸爸妈妈工作赚来的。”

“当然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想要多少有多少。”

“是从卡里面来的,刷卡写个名字就有了。”

“钱是从红包里出来的。”

“钱是爸爸妈妈给的,他们有很多钱。”

如果不是自己赚钱,就不能真正体会赚钱有多辛苦。让孩子看到自己父母辛苦赚钱的样子,是非常好的理财教育方法。父母可以对孩子描述自己的工作情形,或是带孩子参观父母的工作环境,都能让他们深刻体会。

家长要想让孩子花钱不大手大脚,就要让他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节省。在美国,每年4月,父母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让孩子亲眼目睹父母辛勤劳动的情景,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感激,懂得劳动的价值。

周末的时候,涵涵要爸爸带她逛商场。她看中了高档的衣服,还要高档的玩具,爸爸不给买,她就噘着嘴不理爸爸了。

爸爸看到女儿这样,想到了一个卖衣服的同学,一个好办法在他心里出现了。

他说:“涵涵,你想要买东西,爸爸可以给你买。但是,你得先答应帮爸爸一个忙。”

涵涵听爸爸这么说,爽快地答应了。

“爸爸有个同学是卖衣服的。这样,你先跟叔叔去卖衣服。叔叔卖出去10件衣服后,爸爸就给你买你刚才看上的那些衣服和玩具。”

从没卖过衣服的涵涵很高兴,觉得很新鲜,立即回应爸爸:“好啊好啊,卖10件衣服很简单嘛。咱们快走,找叔叔去!”

于是,爸爸把涵涵带到卖衣服的叔叔那里,涵涵就一本正经地跟叔叔站在一起,帮助叔叔卖衣服。

有的人只是过来看看,摸摸就走了;有些人过来比了下,问了价格,嫌贵就离开了;有个阿姨把衣服穿在身上,在镜子面前照了半天,还是摇摇头走了。叔叔每次都很热情地招呼顾客,可1个多小时过去了,一件衣服也没卖出去。

直到快中午了,才有一位大妈挑了一件最便宜的衣服买走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涵涵难过得有些吃不下饭了,没想到卖衣服这么难。好在下午卖得还不错。中间有个挑剔的阿姨嫌衣服颜色不好、做工不精细等,挑了一大堆毛病,最后又出了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叔叔没有卖给她,那个阿姨就很不高兴地离开了。但谢天谢地,除了这个不愉快,到下午下班的时候,涵涵跟叔叔总共卖了12件衣服。

最后,爸爸拉着涵涵的手说:“走吧,爸爸答应给你买的东西,咱们去买吧。”

没想到,涵涵哭丧着脸说:“爸爸,你们大人都是这么挣钱的吗?”

爸爸说:“对呀,没见爸爸妈妈和叔叔一样早出晚归吗?”

涵涵摇着头说:“爸爸,我不要那些东西了,就从叔叔这里买一条便宜点的裙子吧。”

很多家长可能在平时都会教育孩子花钱要节省,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孩子啊,你一定要省着花呀。爸爸每天出去工作,好辛苦啊。”“孩子,爸爸挣钱不容易啊,你不要再买那么贵的衣服了。”其实千言万语,都没有让孩子去亲自体会一下挣钱的艰辛效果来得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报纸。父亲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晚报。孩子买回晚报,父母跟她商量,让她按原价把晚报卖出去,看看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卖完这10份晚报。

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费了几个小时才把10份晚报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孩子去问卖报的老爷爷,卖出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能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挣了几毛钱。孩子一下子领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主动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会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