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30595200000031

第31章 财商开发——把孩子提前置身于商界之中(1)

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做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当代社会,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作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长大成为“富一代”,那么,就要从锻炼孩子的财商开始。

没有财商,一切归零

财商是理财的智慧,是一种生产力,是现代人个人素质中一个重要的成分。人们在获取金钱、创造财富、管理、运用金钱上是有差别的,这与他们的财商密切相关。高财商的人易于赢得金钱,并善于管理、运用金钱,低财商的人则常常与金钱擦肩而过,一世艰辛却收效甚微。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是有层级之分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温饱;当基本的生活条件获得满足之后,则要求得到社会的尊重并进一步追求人生的最终目标的实现。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梦田,那里有着许多梦想:买房子,买车子,结婚,子女教育……而要满足这些需求,则必须建立在不至于匮乏的财务条件之上。因此,我们必须认识理财的重要。

大部分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甚至放纵,其中包括孩子的一切花费,全由父亲或母亲代为处理,或是孩子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没有一点使用上的指导。如此一来,孩子对于钱的多少根本没有概念,或者因为大手大脚惯了,对于挣钱的辛苦无法理解,进而可能因此影响自己的择业观和人生观。

所以,家长朋友不要羞于和孩子谈“钱”。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必然要和“钱”打交道。在孩子们的学校教育和课本中,没有“理财”这一课,家长们就该为孩子补上这一课,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财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关的。事实上,财商与健商、情商一样,都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的无形力量。对财商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赤裸裸的追求金钱。很多人虽然拥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却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一种观念。而很多看上去有钱的人,并不一定是财务自由的人,但财商高的人一定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财务自由。

有这样一则新闻:英国包括抵押、个人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等在内的个人债务总额每4分钟就增加100万英镑。每7分钟就有一个英国人因债务而破产。英国媒体在检讨此事时说:“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非常重要。”

观念的教育,也许唯有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都将给孩子观念的树立带来最重要的影响。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得以改变。作为家长,改变孩子的财商,就可以改变他未来的财务状况,就不用为孩子的生存发愁。

说起家庭的财商教育,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父母自身的财商及理财能力的提升。有的父母很注重家庭理财,自从孩子出生后,就为孩子今后成长教育所需的支出考虑了,比如参加储蓄、投资基金、为孩子买保险等,以便为孩子创造充裕的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良好物质条件。二是父母向孩子传授理财知识,培养孩子的财商。相比之下,现在许多父母还没有意识到后一个问题的重要性。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倘若孩子没学会谋生和理财的本领,父母即使留下金山银山,也会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

金钱是把双刃剑。富裕的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健康完善的价值观的指导,它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孩子们的零花钱、压岁钱越来越多,很多父母也开始摆脱“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传统,积极变身为给孩子上好理财一课的新好家长。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开个好头呢?

“财商”教育要潜移默化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就有经济意识。

“3岁开始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长在场,以防商家哄骗小孩。”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的意识。”

“7岁能看懂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干家务活以获得报酬。”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这项经典的西方儿童理财规划已引起了许多中国父母的注意,将其作为孩子理财教育的范本。这段话告诉中国的父母,孩子的理财教育要尽早开始,并需要不间断地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上潜移默化。

3~4岁时,孩子已萌发了花钱的意识。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好奇心,从生活点滴上培养孩子对钱的认识。在孩子认识数字,开始数数的时候,给孩子讲一些花钱的常识,并结合数字的概念,与孩子玩购物游戏。比如说让孩子找到指定的价格标签,寻找等值的商品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6到12岁是孩子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价值观正逐渐形成,理财观念的培养正当时。在这段时期中,家长要对孩子严格要求,细心地进行引导。

家长可以为孩子办理一张借记卡,让孩子定期存钱,教给孩子利息的概念,并领他们到银行,将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计算利息等知识逐渐地教授给孩子。还可以让他们算算利息,使孩子意识到定期存钱就能增加财富,创造一种成就感。当然,通过劳动奖励零用钱也是一种好方法,通过让孩子做家务赚取零用钱,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爸爸妈妈赚钱的不易。

假戏真做,培养小投资家

其实,许多教育孩子的游戏家长可以自己发明,将成人的金融生活缩小到孩子身上。比如让孩子制作“预算计划”,开列如学习用品费用等未来一年计划生成的大小开销,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财务规划。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花钱要制订计划的道理。对于孩子花钱正确的地方,花钱花得物有所值时,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

仿真投资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美国的一位教授在家开设虚拟股市,以每股交易金额按照1%的比例计算,股票的价格根据纽约股市每天的行情进行变动,孩子进“股票市场”投资,可以通过买卖股票、“年终分红”的方式来获得回报。

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也是一门学问,家长要从小处着手,让孩子生活在自力更生、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环境中,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成为财富的主人,更能让他们今后的财富人生,白手起家、聚沙成塔、点石成金。

让孩子认识金钱本质,形成正确的财富观

成功学的奠基者拿破仑·希尔忠告我们:切勿因为金钱而丧失人格。唯有建立了完善的人格,你才会真正拥有财富并享受财富的快乐。

有一个颇为感人的关于财富的故事:美国布鲁克林工艺大学有一位任教60年的欧斯默教授。这位老教授和太太生活简朴,住在布鲁克林区,平日搭地铁上下班。两人膝下无子,积蓄则交给华尔街一位投资专家管理。

老教授和老太太去世后,这位投资专家帮他们管理财产时发现,这笔财产已累积到8亿美元。8亿美元的遗产,有1/4捐给了布鲁克林工艺大学,这笔金额相当于该校历年总捐款额数的4倍,几乎可以立即将该校提升进名校之林。

那么,帮他们创造了这笔财富的那位投资专家又是谁?他就是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被称为“股神”,是一个全球知名的投资专家,一个极善于累积财富的人。

在欧斯默的故事中,两位老人在1960年把总共5万美元的积蓄交给巴菲特,后来取得巴菲特旗下控股公司的股份。当时的股价,每股仅42美元,现在,每股则高达72万美元,这就是8亿美元遗产的由来。

一个人很懂得赚钱,能够给自己挣得全球首屈一指的财富,实在很了不起。不但自己能够赚来这么大的财富,甚至可以惠及到相信自己、跟随自己的人,且收益如此之大,真是令人叹服。

很多人在谈到财富的时候,总相信无商不奸的道理,总相信人无横财不富的原则,但是巴菲特和这对老夫妇的故事却让我们有了一番不同的回味。财富的世界,原来也可以如此充满信任、共享和温暖。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见过财源滚滚、繁茂昌盛的例子,也见过倾家荡产、一败涂地的事件。为钱而大喜、大悲的现象,常常令我们黯然神伤。金钱有规律地操纵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日复一日,永无休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相连。

钱是人类文明中最特异的产物,是几千年来归纳总结出来的统一价值标准,钱越被普遍接受,流通越普及,它的影响力也就越深远。

洪荒时代,人们借着积存粮食、肉食来增加生存的安全感;现代人借着积存钱财,减轻对未来生存的恐惧不安。人类知识日益增长,越发感觉到人的渺小与脆弱,越发需要庞大的积蓄,壮大自己的信心。

对很多人来说,金钱意味着自由选择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钱是有益的,它能使人们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作着贡献。

在现代社会中,金钱是交换的手段,金钱就是力量。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宽敞的房屋、时髦的家具、现代化的电器、流行的服装、小轿车等,而这些都需要用钱去购买。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你拥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之后,你会渴望得到新的更好的东西。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忽略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太早让孩子接触“钱”并不是件好事,会让孩子变得很世俗。实际上,孩子接触新事物的速度已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想,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在要求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所以,从小对他进行适当的金钱教育还是很必要的。

现在银行卡、信用卡的普及,让孩子觉得信用卡充满了魔力,误以为卡里的钱就好像天上掉下的馅饼,永远也用不完。有的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信用卡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所以,让他认识钱币的第一步,可以从信用卡开始。

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最好多多使用现金消费;数钱的时候,不妨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这样能教会他学数数、学运算,还能培养他的基本生活能力。当然,用现金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方便的信用卡,父母可以在每次收到银行账单时,告诉孩子账单和信用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慢慢懂得这张小小卡片的实际意义。

当然,在教育孩子金钱概念的过程中,不只是让孩子了解价格的意义,重要的是必须给孩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有的家长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给孩子零用钱,还教孩子把钱存进钱罐里。这样,只会让孩子认为“钱”非常重要,但是并不了解其背后真正的含义。当孩子有一天懂得用“一块钱”也能让父母快乐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哪怕只是在你生日的那天,在外地读书的孩子打电话回家,跟你说声:“生日快乐!”这才是金钱的真正价值。

“爸爸,我们都花了20000元去旅行,为什么不能买100元的娃娃?”孩子还小时,只能看见表面的价格,还无法了解其背后代表的意义。孩子想买100元的娃娃,只是一时的冲动,家里的娃娃一定比这个100元的漂亮,但是孩子在当下却又很“想要”拥有,而他并非迫切地“需要”。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同时,家长自己本身的价值观也必须正确。

美国儿童财经教育学家曾这样告诫父母:即使你家产丰厚,也不必让孩子以为他们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或以此向左邻右舍去吹嘘。当孩子问家长是否富有时,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我们有足够的钱买食物、衣服和我们需要的东西。”

要让孩子理解高价格并非等同于高价值的道理并不难,难就难在父母亲是不是也这么认为。现实生活中,多数的父母对于好的学历依旧给予很高的评价,让孩子养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孩子考得好就给零用钱,考不好就扣钱。把金钱跟念书绑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曲解。逐渐形成“读书是为了钱”的错误观念,日后便认为,只要我读好书就可以赚大钱,但现实的社会并非如此,即使有高学历,但没有真正的实力,一样不能赚到钱。

正确的金钱观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课。家长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概念,让孩子了解金钱的价值和作用,让孩子正确对待金钱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便今后更好地赚取、使用金钱。

教给孩子一些金融知识

所谓金融,简单地讲就是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理财观念的普及,股票、基金、债券、房产等投资方式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而且很多人也确实尝到了理财投资高回报的甜头。

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将来能成为理财高手,就要让孩子提早知道一些金融知识。只有事前掌握必要的基金、股票、黄金与外汇等基本知识,才能在理财过程中驾驭好理财投资这架马车,做到现代理财。正所谓,有备无患。

买基、炒股、炒黄金、炒外汇需做的理论准备工作

近年来,大众理财热同样带火了理财类图书。家长如果想让孩子掌握如何买卖基金、股票、如何炒黄金外汇的操作秘诀,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到书店买几本有关基金、股票、黄金外汇理财投资入门之类的书。这些书的共同点就是直观明了,通俗易懂。

譬如,如果想让孩子了解如何买卖基金,只要选择一本关于基金投资入门的书籍,就有各方面关于基金基础知识的介绍,基金常见问题解答,基金直销业务指南,基金流程演示等。孩子通过阅读就可以详细掌握如何购买基金、如何持有与分红、如何投资基金收益多等具体的操作窍门。

看完此类基础书,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对基金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投资买卖基金,就能将实际情况与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相互印证,有效降低投资失败的风险了。

贷款、保险、理财产品需做的理论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