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31871000000028

第28章 再富也要苦孩子——吃苦与快乐并不相悖

孩子搬自行车到6层,足足用了半小时

一个6岁的孩子,吃力地搬着一辆自行车,在楼梯上跌跌撞撞、七倒八歪,他要把这辆自行车从一层搬到六层。

他不知道抓哪儿好,先搬起,又放下,连拉带拽,随时都要摔倒。好容易上了两层,力气就已经使光了。他索性把车倚在身上,背靠墙,用尽全力一点点往上蹭。不一会儿就满脸通红,汗流浃背。

孩子的太姥姥打酱油回来了,心疼地瞧着重孙子:“我帮你抬。”

孩子连忙制止:“不用不用!”

“叫你爸来。”

“不!”他坚决摇摇头,“您先上去吧。”

孩子又拽起自行车,七扭八歪往上挪。突然前轮一闪,他没站稳,连人带车差点倒下。他气喘吁吁,头发汗湿得打绺。好容易到了一个窗口,他索性把车支好,站在窗前,两手呼呼扇着风。

还得上!孩子抬头看了看小山一样高的楼梯,咬咬牙又搬起了自行车,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挪……

终于到家了!筋疲力尽、脏得泥猴似的孩子敲开了门。

爸爸笑眯眯地望着他:“磕了吗?”

“没!”他自豪地说,“有一层我要摔没摔……”

“你行啊!”爸爸笑了,“这叫挑战极限!”爸爸给他掸去身上的土,让他快去洗脸。汗津津的孩子搂过爸爸的脖子,极响地亲了一口。

爸爸心疼地抱起他,孩子急忙推他:“别抱别抱,我太重……”

孩子搬自行车到6层,足足用了半小时!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这个孩子的父亲有自己的公司,过着富裕的生活。

每天早晨给各家各户送报纸,这就是母亲给女儿的建议

在美国买东西非常方便,超级市场24小时营业,还有邮购服务,所以上门推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敲开人家的房门,说服别人买你的东西,这无疑是一种能力。美国小孩子从小学会挣零花钱,到高中后,打工已成为非常普遍的课余活动之一。发行量十几万、几十万份的报纸,都是靠这些孩子送到各家各户的。

虽然一个孩子仅有十几份报纸,但每天放学后及所有周末、节假日早上7时都要按时送到订户家门口,无论寒暑晴雨。特别是不能让订户有任何抱怨,否则他就会被取消送报资格。

有一天晚上10时,有个送报纸的学生已经睡着了,一位订户打电话说没有收到报纸,虽然这位订户并不在她所管的范围,但既然打电话找上门来,这位学生就爬起来,自己掏钱到卖报纸机上买了一份报纸给他送去。她懂得什么叫做服务。

美国富有家庭不少,但却很少有父母滥给孩子零用钱的。一对美国夫妇到中国旅游,对中国文化异常喜爱。他们花高价买中国古画,夫人对中国丝绸爱不释手,买的丝绸量之大,一辈子都穿不完。

就在他们花钱如流水的时候,12岁的小女儿把长途电话打到中国饭店。她说,父母走前留下的零花钱用完了,能不能从银行里取点家里的钱?母亲说,不能,你可以早晨去送报纸挣钱。冬日的寒风中,每天早晨给各家各户送报纸,这就是母亲给女儿的建议。

这样的事,在中国父母眼中,大概有点残忍。但是,美国父母认为,杜绝孩子的懒惰,从小培养他的自立精神,这是教会他生活,是对他的一生负责,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当代父母有能力为子女提供较为优质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但有的时候,优质的环境并没有抚育出优质的教子结果。

问题小孩中,“富家子”所占的比例不小。不思进取、不懂感恩、缺乏责任感……顺风顺水长大的这些富家子女被扣上了诸多的“帽子”。

另一方面,这些被认为“宠坏了”的孩子,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和委屈要倒:缺乏父母关爱,没有知心朋友,渴望获得认同……

宁愿自己吃多少苦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苦,这是多少位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可是,我们发现没有吃过苦的孩子,耐挫折的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相对于吃过苦的孩子差了很多。为什么几十位美国总统中,林肯特别受美国人民的爱戴?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林肯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特别强。

因此,“再富也要苦孩子”。

一些父母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苦孩子不是和让孩子快乐实现卓越相矛盾吗?”“苦孩子,他们怎么还能够快乐呢?”

其实,“苦孩子”的快乐比“富孩子”的快乐多得多。我们让孩子吃些苦,孩子反倒会快乐,这个“苦”与快乐并不矛盾,它自有其深刻的含义。过去的孩子过年多高兴呀,有许多期盼:红头绳、新衣服、好吃的、看节目……现在过年。大家已经不知道该吃什么,孩子也不像从前那么盼望。新衣服、好吃的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得来太容易了,已经是家常便饭,没有任何新鲜感了。

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建议一:慎给孩子零用钱。

在经济条件优越的西方家庭,父母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如德国的家长给孩子零用钱的原则是:定期发给,数额多少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而定。又如孩子需预支时,家长会断然拒绝,其良苦用心是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而且,零用钱绝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材。对孩子的零用钱,美国家长更为“苛刻”。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约有68%的受访青少年学生以打工赚取零用钱。更令人惊叹的是美国富翁洛克菲勒,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但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他家账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0.5美元;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减少。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这句蕴含着哲理的话,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建议二:优越的生活条件不能代替爱。

15岁的洋洋已经多次“离家出走”了。其实他走得并不远,有时就在附近的公园里溜达,或在网吧逗留。他只是不太想回那个只有保姆的空荡荡的家。

一年前,洋洋的父母花了十几万,将洋洋从浙南某小城转到上海一家重点中学借读。因为忙着在全国各地做生意,无暇照顾孩子,洋洋的父母特地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请了保姆。节假日父母会拎着大包小包来看洋洋,询问他学习的情况。但洋洋跟他们的话却越来越少了。

沉默的洋洋开始一不高兴就“离家出走”。“出走”之后,保姆会给洋洋父母打电话,父母再给洋洋电话。洋洋总要等电话快打爆了才接,懒洋洋地报告没事,一会儿就回去。

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喜怒无常。

孩子渴望亲情,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遇到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等问题时,特别需要家长的关怀。但部分父母把亲情沟通与给予物质等同,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爱孩子。结果这样的“爱”,孩子不接受,父母在付出之后也得不到所期望的回报。

建议三:做家务让孩子更快乐。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因为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

如果孩子学会了为家庭奉献,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当孩子能够分担家里的一些家务活儿时,父母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和孩子玩耍、交流上。

建议四:防止过分的物质满足。

研究人员调查指出,家庭收入特别丰厚的孩子并不像通常想象的那么愉快。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认为获得是愉快的源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是暂时的,难以持久的,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易导致失败。

建议五:做70分“懒家长”。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说,一个获满分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一面双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一个70分的家长,一定是个“懒”家长。实际上,“懒”妈妈比“勤”妈妈更加费心劳神,更加辛苦受累。让孩子自己做事,在许多情况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烦,因为孩子往往会“帮倒忙”。在实施懒妈妈计划前,要事先计划好。譬如,要让孩子跟大人分床,夜里就要多起来给她盖被子;孩子自己吃饭,开始会撒得到处都是,就得多洗衣、擦桌、拖地板;孩子自己洗澡肯定会搞得“水漫金山”,大人就得“大禹治水”……然而,孩子却在自己动手中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建议六: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的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画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