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陶乐县志
31988900000011

第11章 人口分布结构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县境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农耕区,鄂尔多斯台地腹地分布极少量纯牧业户。2001年黄河冲积平原区域分布总人口 24062 人,鄂尔多斯台地边缘区域分布总人口6741人。

2001年,城关镇总人口为6894人,马太沟乡为3459 人,高仁镇乡为3517 人,六顷地乡为2533人,五堆子乡为2786人,红崖子乡为3067人,东沙乡为1770人(含治沙林场154人、良繁场为198人),月牙湖乡为6741人(含县林场、牧场、红墩子)。

1949年,全县总人口为4157人,其中,农业人口3808 人,城镇人口349 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8畅4%。随着全县人口的增加,城镇人口逐年增长,1985年城镇人口为2650 人,占全县总人口19182 人的13畅82%。2001 年城镇人口为6894 人,占全县总人口30803 人的22畅38%,比1949年增长19畅75倍。

1949年,全县总户数为749户,1953 年突破1000 户,1955 年移民迁入,人口增长迅速,1961年增加到2612户,1962年移民返迁,至1964 年下降到1743 户,1979 年后家庭户平稳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1982 年,全县家庭总户数3728 户,全县总人口19001 人,户均5畅1人。1990年12月全县家庭总户数为4952户,总人口为21928 人。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家庭总户数为7775户,家庭户总人口28849 人,占总人口的99%,平均家庭户人口为3畅71,比1990年的4畅74人下降了0畅53人。2001年12月,全县家庭总户数8475户,总人口为30803人,户均3畅63人。2002年,全县总人口31141人。

1949~2001年县境总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2001 年比1949 年增长了19畅75 倍。1949年全县人口每平方公里3畅97人。1978年全县人口每平方公里16畅97人,城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05畅84人。1990年城镇人口每平方公里2009畅5 人。2001 年全县人口每平方公里29畅4人,城镇人口为每平方公里5032畅1人。

2003年陶乐县共有8839 户32118 人,其中马太沟镇4032 户12243 人,高仁镇乡1972户7261人,红崖子乡1296户5464人,月牙湖乡1539户7150人。

第二节 性别构成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县境人口性别比为127(女性人口为100)。46 岁以上年龄组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46 岁以上人口男女(%)比例为66畅91∶33畅09,性别比例为202畅2.17~46岁人口男女(%)比为52畅08∶47畅92,性别比为108畅7.17 岁以下人口男女(%)比为54畅42∶45畅58,性别比119畅4.总人口中男女(%)比例为55畅96∶44畅04.

解放后,县境人口性别比例有所下降。1949年人口性别比为124畅9.1953年起,迁入人口大幅度增长,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1956 年性别比最高达235畅3,1960 年下降至最低值101畅7.1964年后,县境人口性别逐渐趋向合理,1985年为106畅9.

2003年,全县总人口32118人,其中男16693人,女15425人。当年出生的930人中,男474人,女456人。

第三节 年龄结构

据全国第二、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记载:县城少年儿童(10~14 岁)和老年人口(65 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逐年下降和逐年上升。第三次人口普查与第二次普查相比,少年人口系数下降4%,老年人口系数上升0畅8%。三次人口普查平均年龄分别为24畅2、22畅6、23畅2岁,呈高—低—高的发展趋势,主要原因是建国初期婴儿死亡率高和迁入中年人口多,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老年人口死亡多,1962 年后出生人口增长势头迅猛,1962、1963年人口出生率高达46‰,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控制,下降为20畅87‰,中老年人口相对增加,人口的平均年龄增长。

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中,0~14 岁的人口为8402 人,占总人口的28畅83%。15~64岁人口19470人,占总人口的66畅82%;65岁及以上的人口1267人,占总人口4畅35%。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3畅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2畅71个百分点,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0畅49个百分点。

2003年,全县18 岁以下人口9313 人,18~35 岁人口10269 人,35~60 岁人口10180人,60岁以上人口2356人。

第四节 民族结构

县境民族主要是汉族、回族。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4810人,占全县总人口89畅09%;回族人口583人,占总人口10畅79%;满族人口3 人;藏族1 人。1964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汉族7711人,占人口总数86畅55%;回族1139人,占人口总数13畅78%,比1953年上升2畅99%。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县境汉族人口17107人,占人口总数90畅03%;回族人口1860人,占总人口9畅78%。2001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汉族人口21024人,占总人口72畅15%;各少数民族8115 人,占总人口27畅85%,其中回族人口8038 人,占总人口27畅59%。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72 人,增长4畅85%,各少数民族增加了6031人,增长189畅40%。

2001年12月,全县总人口30803 人。其中汉族22795人,占总人口74%;回族人口7941人,占总人口25畅78%;满族46 人;蒙族17 人;藏族2 人;裕固族2 人。2002 年,全县总人口31141人,其中汉族23064人,回族8003人,满族53人,蒙族17人,藏族2人,裕固族2人。

2001年,汉族人口分布:城关镇6418人,马太沟乡3467人,高仁镇乡2470人,六顷地乡2533人,五堆子乡2588人,红崖子乡2593人,月牙湖乡964 人(含县林场、县牧场),东沙乡1762人(含治沙林场、良繁场)。

回族人口分布:城关镇430人,马太沟乡24人,高仁镇乡1038人,五堆子乡198人,红崖子乡466人,月牙湖乡5777 人,东沙乡8 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城关镇满族36人,蒙族10人;马太沟乡藏族、裕固族分别为2人;红崖子乡满族、蒙族分别为1人、7人。

2003年,全县总人口32118 人,其中回族8411 人,汉族23646 人,满族40 人,蒙古族21人。

第五节 文化结构

民国时期,县境人口文化素质很低,人口文盲率高达94畅2%。1982 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12 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5102 人,文盲、半文盲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24畅3%。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12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4673人,占总人口的21畅1%。200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5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3216人,占人口总数11畅04%,与1990年相比下降10畅83%。

1982年全县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9736 人,占总人口51畅24%。每千人中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512人,每千人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分别为:大学毕业(含大专)4畅6 人,高中(含中专)70畅3人,初中154畅1人,小学283畅3人。

2000年,全县人口为29139人,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886人,占总人口10畅14%,接受初中教育7950人,占总人口27畅28%,接受小学教育的9498人,占总人口32畅59%。

第六节 职业状况

1982年,全县在业人口9089人,占总人口47畅8%。1990 年,全县在业人口9549 人,其中,农业在业人口6241 人。职工人数3308 人,2001 年,全县在业人口15913 人,占总人口51畅66%。其中农业在业人口12045 人,国有职工2526 人,集体企业及其他325 人,私营企业、个体劳动者1017人。

2003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2982人,其中企业776人,事业1470人,机关736人。

第七节 婚姻状况

1982年全县婚龄人口中,15 岁及以上为11205 人。已婚人口占婚龄人口的64畅6%,未婚人口占婚龄人口的30畅2%,离婚人口占婚龄人口的0畅6%,丧偶人口占婚龄人口的4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