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003

第3章 调查研究(2)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外向型企业整体实力

按照“五优一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落实国家实施钢铁、汽车、石化、有色、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结合宁夏实际,制订相关产业升级改造规划及方案。利用商务部、财政部支持进出口结构调整和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大对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要通过差别电价、产业政策等经济、法律手段,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竞争优势,改变长期以来行业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局面。围绕枸杞、羊绒、马铃薯、红枣、葡萄、生物医药、能源化工、新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切实搞好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开展技术创新工程,拉长产业链,培育和壮大加工销售、出口龙头企业,积极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同时,研究企业转型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应淘汰的落后产能企业加快转型,进入“五优一新”产业配套和设施农业领域,推动形成龙头产业优势突出、中小企业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品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资源和市场为重点,引导和鼓励具有比较优势、有较强实力的各类企业“走出去”,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提高宁夏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外向型企业科研开发步伐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大以外向型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和科研平台,重点抓好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两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培育高新技术出口产品集群。加强对外向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高新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鼓励外向型企业引进制约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支持企业开展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对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支撑力度,推动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

(三)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50大庆以来,自治区大力改善商务展馆设施,为各类企业产品销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尤其是今年以来,各类商务会展络绎不绝,仅“房·车生活文化节”7天就突破40万人次观展,会展交易额超过13亿元;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中签订合作项目96个,合同资金695亿元。商务会展潜在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下一步,应继续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积极举办高质量的宁洽会、中阿合作论坛,加快建设商品博览中心,支持促进外向型企业参与民间商会发展。鼓励外向型企业积极参加境外展览、洽谈和促销活动,在国外设立营销网点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给予网点建设和境外市场开拓资金支持。通过广泛宣传推介宁夏外向型企业的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深度开拓区外海外市场,促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大发展,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四)鼓励外向型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和区内市场

鼓励和引导外向型企业既要加强巩固已有的传统国际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区外海外新型市场,同时要在开拓适销对路的国内市场、研发新产品、增强产品工艺、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上主动地多做文章。各级政府要继续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准公益性项目建设,完善物流配送功能,培育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实施好“家电下乡”工程,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支持银川市开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建设商业物流体系,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搭建城市服务消费公共平台,推动便民消费。为外向型企业拓展国内区内市场搭建平台。有关部门应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降低企业成本,把出口退税率调上去,把企业成本降下来,发挥比较优势,切实提高企业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利用国家批准银川市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的有利时机,推动全区工业园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建立东西部合作出口园区,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壮大外向型企业队伍和提升产业档次相结合,大力引进出口型产业和企业,鼓励围绕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提高加工贸易附加值。支持企业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努力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进一步增强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为和谐宁夏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主持人:****民 苏昀

调研组成员及执笔:苗松 吕继明 张谦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