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窃清
3249700000019

第19章 租房还债

等杨福同把孙本初从地上搀扶起来,奉上茶后,又略微寒暄了几句,杨母和吴巧妹便退了出去,留下兄弟二人谈话。

孙本初自昨天接到委札开始,一直谈到今天拜访椿寿,吴大淳的情形。

“恭喜,恭喜!”杨福同拱拱手,也很得意地笑道,“还是我的眼光不错,早就看出大哥必是有福之人,果不其然。”

“这还不是全靠兄弟你,我才能有此福份。”孙本初先是感激道,然后又道:“对了,兄弟,你替我举债的那家钱庄在哪儿?”

“在宗阳宫街,新宫桥附近,字号叫做‘永兴’。”

“请你陪我去。你是原经手,那张笔据上是怎么写的?请你先告诉我,免得话接不上头。”

杨福同想了一下,徐徐念道:“立笔据人候补盐运司库大使孙本初,兹因进京投供正用,凭中人杨福同向永兴钱庄借到库平足纹五百两整。言明两年内归清,照市行息。口说无凭,特立笔据存照。”

“那么,该当多少利息呢?”

“这要看银根松紧,并无一定。”杨福同说,“多则一分二,少则七厘,统算打它一分,十个月的工夫,五十两银子的利息也就差不多了。”(题外话:和现在银行的个人小额贷款利率差不多)

孙本初从怀中掏出银票,先拿了两张一百两的放在桌上,说:“一张你先拿着用,另一张烦请你还给小妖狐,再转告她一声,就说她的厚情容我孙本初以后慢慢来还!”

杨福同也不客气,收了下来。

孙本初又道:“走!一起到永兴去!”

“实不相瞒,当初我以为大哥补缺无望,这笔帐暂时还不出来,已然辞了钱庄的事,就不必去了吧。”杨福同说,“我一去了,那里的人,当着我的面,不免难为情。再有一句话,请你捧永兴两句,也不必说穿,只当我们没见过面,也不知道我辞差一事。”

孙本初听他这一说,对杨福同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此人居心仁厚,至少手段漂亮,换了另一个人,象这样可以扬眉吐气的机会,岂肯轻易放弃?而他居然愿意委屈自己,保全别人的面子,好宽的度量!不过,也倒是一件好事,可以邀他来帮自己。

想到这儿,他便先打了铺垫问道:“兄弟,你可想回永兴?如果你想回去,这事包在我身上。”

杨福同摇摇头,道:“好马不吃回头草。”

“那么,是想自立门户?”

这句话说到了杨福同心里,是人都有私心,他也不例外,当初帮孙本初固然有报恩,义气在其中,但也存着小小的私心,就是他想开一家钱庄。但就在他要开口承认时,忽然转念,开一家钱庄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本钱也要有人照应。孙本初现在刚刚补了缺,力量还有限,如果自己承认有此念头,看他做人极讲义气,为了感恩图报,一定想尽办法来帮自己,千斤重担挑不动而非挑不可,那就先要把他自己压坏。

这怎么可以?

有些警惕,杨福同便改口了,“我不想再吃钱庄饭。”他说,“你衙门里用的人大概不少,随便替我寻个吃闲饭的差使好了。”

孙本初欣悦地笑了,道:“闲饭是没有得把你吃的。”

杨福同心里明白,他会在衙门里给他安排一个重要职司,到那时候,好好拿些本事来帮一帮他。把他帮发达了,再跟他借银子出来做本钱,那就受之无愧了。

孙本初想了一下,似乎有点不好意思道:“兄弟,你现在没有功名,以秀才之身,我只能下个‘关书’聘你当‘文案’。”

杨福同的志本就不在做官之上,忙安慰他说:“慢慢来,不着急!”

此时的两个人眉开眼笑,前几日的那副倒霉相已消失得无形无踪,很得意地高谈阔论着,谈着谈着,就扯到眼下孙本初的当务之急上了,以前穷困潦倒自不提了,现在做了官儿,自然不能事事亲行,首先要找一个管家。

杨福同倒是想起一个人来,是妻子吴巧妹的哥哥——吴生哥,现在一家茶庄做伙计,于是他便说:“大哥,我也就举贤不避亲了……”当下他把吴生哥的情况向孙本初讲了一遍。

孙本初点头,笑道:“那敢情好,兄弟你保荐的人,又是亲戚,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别的我不敢保证,但忠心,老实,勤快这三样是没得跑。”

定下管家,孙本初就想起了自己现在住的房子,过于狭隘,且莫说排场气派,首先管家一上任就没有地方住,所以还得找房子。

“这个简单。”杨福同拍了拍胸脯,“包在我身上。”

出杨家,先去寻吴生哥,告知他孙本初要请他做管家,他喜出望外,当即就表示辞去茶庄的事。杨福同叮嘱他辞掉事后回家里等着,然后两人一起到了孙府。

等孙本初换下公服,穿上便服后,两人一起去寻房屋经纪。

买卖房屋的经纪人,杭州叫做“瓦摇头”,他们有日常聚会的地方,在一家茶馆,各行各业都有一家茶馆作为买卖联络的集中之处,称为“茶会”。

到了茶会上,那些连“瓦”见了他们都“摇头”的经纪人,一看两人的服饰气派,都以为是大主顾来了,纷纷上来兜搭,问他是要买呢,还是“典”?

杨福同道:“既不买,也不典。想租一宅房子。而且要快,最好今天就能搬进去。”

“这哪里来?”大家都有些失望地笑了。

“我有。”有个人说。

于是杨福同只与此人谈交易,问了房子的格局,大小,租金,孙本初均表示满意。

“那就去看一看再说。”孙本初这样表示,“看定了立刻成约,当日起租。我做事喜欢痛快,疙里疙瘩的房子我可不要。”

那房子在清和坊,这一带杭州称为“上城”,从南宋以来,就是一城精华所在,离佑圣观巷的抚台衙门和藩司前的藩署衙门都不远,“上院”方便,先就中孙本初的意。再看房子,五开间的正屋,一共两进,左右厢房,前面轿厅,后面还有一片竹林,盖着个小小的亭子,虽不富丽,也不寒酸,正符合孙本初现在的身分。

看到他的脸色,“瓦摇头”便说:“孙老爷鸿运高照!原住的张老爷调升山西,昨天刚刚动身。这么好的房子,一天都不会空,就不定明天就租了出去,偏偏孙老爷就是今天来看,真正巧极了!”

“是啊,巧得很!”孙本初也觉得事事顺遂,十分高兴,“你马上去找房东,此刻就订约起租。”

“大哥!”杨福同插嘴问道:“哪一天搬进来?”

“拣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搬,万一来不及就是明天。”

今天如何来的及?不过这也难不住杨福同,他让孙本初只管去忙别的事,他去寻吴生哥来帮忙一起收拾庭院。

第一步先雇人来打扫房子,第二步要买动用家具,为了不愿意露出暴发户的味道,孙本初特地交待要买半旧的红木桌椅,家具等物件。

一来是“有钱好办事”,二来是杨福同保荐的管家——吴生哥着实能干,搬到新居,不过两天工夫,诸事妥贴,厨房里厨子,上房里丫头,老妈,门房里坐着四个轿班,轿厅里停一顶簇新的蓝呢轿子。

而孙本初要忙的事自然就是去还债了,他原本想穿了公服,鸣锣喝道去唬永兴一下的,但由于杨福同的宅心仁厚大肚量,此时的他也改了主意,穿着便衣,坐一顶小轿,悄悄去永兴钱庄把债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