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群英录
3365800000052

第52章 刘玄德扶摇直上

夏侯惇意外现身,曹军后阵曹洪、李典所部声势大震,如虎添翼;周泰、甘宁二将死命拼杀,然已处劣势的江东防线面对敌人猛烈进攻难以维持,不消片刻溃不成军。阻碍扫除,夏侯惇马不歇停,直奔前方曹操所在。

为擒曹操,小霸王孙策强势卵上虎痴许褚,枪锤来回激烈碰撞,两人交锋已然不知过了多少回合,仍未有结果。忽感背后危机临身,孙策身形微倾,左手搭于枪杆中央,右手紧握枪尾,扭身一招回马枪刺出,直破夏侯惇杀刃;借助夏侯惇一刀之余劲,孙策枪势瞬变,双腕翻动,长枪绕身一圈,复朝身前许褚连刺数枪,枪影密布叠落;心知久战不利,孙策趁机抽身而退,与刘备及众人合兵一处。

许褚挥舞手中蚩尤巨锤,无差别扫荡,尽破万千枪影,回神寻视,孙策已经脱离战圈,追之无用。

夏侯惇急急赶赴曹操身旁,言道:“孟德,大事不妙,许昌荀公遣人送来急报,潼关及幽州正分别遭受马超与袁氏兄弟的攻击;幽州有子孝坐镇,暂且无虞,可是潼关子丹告危,难以阻挡西凉大军;渊弟和公达先生得讯,已先领部分兵马赶往长安。”

曹操闻言,内心乍惊,脸色阴晴不辨。

郭嘉忧心之余,细细思量道:“原来如此,孙策、刘备双方本可统合兵马聚守一处,在江夏或者江陵与我军一决胜负;但对方却未这般打算,而是反其道行之,将兵力分散两郡,目的就是迫使我军不得不同样将战力分散应对;并且刘备自交战以来便一退再退,一步步将我军引至此;丞相先后倾尽国力征讨袁绍南下荊州,如今司隶、充州、青州各地兵力空虚,面对强敌侵袭,情况堪忧;目前我军战线过于伸长,已经无法第一时间派兵增援腹地。示之以弱,围魏救赵,佈下此局者必是诸葛亮此人无疑。”

夏侯惇接语道:“吾来桂阳途中遭逢刘备手下大将赵云阻挠,幸亏蔡瑁带领南郡兵马忽然出现,吾方能及时突围而出,不过蔡瑁军队可能无法拖延太久,赵云大军只怕随后便到。”

“奉孝,省去多余言语,告知孤当前该如何动作。”曹操紧握青虹剑的手微微颤动,身上怒火明显已近爆发边缘。

郭嘉答道:“吾有上、中、下三策,请主公自行定夺。上策,弃荊州击西凉;中策,诛孙刘舍三州;下策,让幽州防长安据荆襄。”

郭嘉暗使眼色,贾诩会意主动解说道:“禀丞相,郭祭酒所言之三策各有利敝。上策,罢兵回朝可保存实力,稳固司隶、青、衮三地不失,不过如此一来,我军南下损兵折将无功而反,且孙策、刘备占据荆州实力大增;中策,于桂阳全力击败孙刘联军,平定荆州,但此举将直接导致我军现有兵力大损,再无力驰援长安,丞相苦心经营多年的司隶、青、衮三州将难以保全,更重要的是陛下可能会落入马超之手;下策,命曹仁将军撤出幽州,前往长安一同协防,而我军不与孙刘死耗,退守襄阳,待扫除马超、袁家之威胁后再回头收拾孙刘,可孙刘双方会因此得以喘息之机,后果难料。”

曹操心情逐渐平复,沉声道:“奉孝提此三策,实则存有顾忌;赵云伏兵究竟从何而来,我军一无所知,更不清楚刘备尚藏多少底蕴;孙策有整个江东为后盾,实力亦仅不止眼前这般;不管孤选择哪一策,目前情形下,孤若不能将刘备、孙策两股势力彻底连根拔除,一切便是枉然,再战下去只是徒损兵力。”

“吾乃常山赵子龙。”就在曹操与众人商议间,远处风声大作,赵云率军赶到,龙胆枪如蛟龙出海所向披靡,顺势解救被曹兵围困的周泰、甘宁等人后,成功与刘备汇合。

“传孤之令,全军撤退。”既有取舍,不再停留,曹操毅然转身离去,枭雄之姿,刚断果决。曹军虽是仓忙退兵,但阵型不散防御不懈,刘备、孙策见无可趁之机,不愿多添伤亡,下令不予追击。

曹军全数退出荆州地界之际,徐庶下一刻便派兵从上庸郡护送长公子刘琦返回襄阳。留守城内的蒯良首先表态,未作阻拦,并亲自开城相迎。而在南郡,蔡瑁知蔡家大势将去,荆州已经无法久居,于是在某人的建议之下,领一干亲信追随曹操而去。

荆州风云暂且告一段落,有了刘备的支持,刘琦毫无意外,顺利登上荆州之主的宝座。不过刘琦心中清楚,能击败曹操,刘备居功至伟,荆州百姓及文武诸臣拥护刘备者甚多,自己不过徒具虚名之主。刘琦不贪恋权位,自知能力有限,论德论才皆不足矣久治荆州。数日后,荆州诸业方兴未艾,刘琦首度议事,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将荊州牧之位禅让于刘备。

至此,几经生死交锋,刘备可谓是荆州战后最大的赢家,从隐忍上庸郡一偏远小城,摇身一变,成为坐拥整个荆州的一方之霸主。牺牲众多将士,以血铺路,方才击退曹操的孙策只得巴陵、江夏二郡,其又怎会甘心让刘备一人独享其成。乱世当前,不存长久不变的盟友,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

三雄兵戈止于前,两强会晤划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