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虚证
1.含义
阳虚证指体内阳气受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寒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属虚证、寒证。
2.病因病机
病程日久,久居寒凉之处,气虚而进一步发展,年高而命门之火不足,过服寒凉之品等——脏腑机能减退,机体失去阳气温煦,寒从中生。
3.临床表现
以经常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可有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面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常见证候,可兼有气虚证(神疲、乏力、气短)。
4.辨证依据
(1)虚证(久病体弱见神疲、乏力、气短)。
(2) 寒证(畏寒肢凉、小便清长、面白)。
(3)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5.证型
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胃阳虚证、肾阳虚证、胞宫(精室)虚寒证,以及虚阳浮越证等。
二、阴虚证
1.含义
阴虚证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属虚证、热证。
2.病因病机
热病后期,杂病日久,情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阴液暗耗,阴不制阳。
3.临床表现
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为证候特点。
4.辨证依据
(1)虚证(病久体弱,消瘦)。
(2) (虚)热证(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3) 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5.证型
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
6.阴虚证、阳虚证的鉴别要点
阴虚证阳虚证
面色两颧发赤面色淡白
寒热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形寒肢冷
口渴咽干口燥口淡不渴
出汗特点盗汗自汗
二便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小便清长,大便溏泄
舌象舌红少苔舌淡苔白
脉象细数沉迟无力,或脉微
三、亡阳证
1.含义
亡阳证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2.病因病机
阳虚衰至极;阴寒极盛;大汗、失精、大出血;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阳气暴脱,失去温煦。
3.临床表现
(病情危重)以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为证候特点。
4.辨证依据
(1)以大量汗出致阳气暴脱,无以制阴为主要病因病理。
(2)因阳气衰竭,失其温煦推动之功,故可见上述临床表现。(虚寒的危象——冷汗淋漓 虚寒 脉微欲绝)
5.转归
亡阳主要指心肾阳气虚脱证,阳亡则阴亦随之消亡致阴阳离绝。
四、亡阴证
1.含义
亡阴证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以身灼烦渴、唇焦面赤、脉数疾、汗出如油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2.病因病机
久病阴虚发展而来;或因高热、大吐、大泻、大汗、严重烧伤等——阴液欲竭,或仍有火热内炽。
3.临床表现
(病情危重)以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等为证候特点。
4.辨证依据
(1)以大量出血或吐泻过度导致阴液耗竭、阳失依附为主要病因病理。
(2)因阴竭、虚阳浮越,故以汗热味咸、口渴舌干、身畏热、手足温、虚烦躁扰等表现为主症。(虚热的危象——热汗出 虚热 脉细数)
5.转归
常涉及心、肝、肾等多个脏腑,阴亡则阳亦随之消亡致阴阳离绝。
6.亡阳证、亡阴证鉴别要点
亡阳证亡阴证
汗液汗冷、味淡汗热、味咸
寒热身冷畏寒身热恶热
四肢温度发冷温和
面色苍白面赤颧红
气息微弱息粗
口渴不渴或欲饮热口渴饮冷
舌象唇舌淡白,苔白润唇舌干红
脉象脉微细欲绝细数疾,按之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