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04

第4章 农民的儿子(4)

放牛,更是农家孩子的一门主课。

毛泽东很会放牛。他经常用铁篦子给牛梳理,使牛毛里面不藏虱子。牛栏和猪栏也扫得很干净。

小孩子放牛的时候,常常贪玩误事,有时候牛没有吃饱,有时候又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怎样才能既让牛吃饱,又能玩得痛快呢?早熟而冷静的石三伢子想了个办法:把小朋友"组织起来",一班人放牛,一班人采野果子、割青草。到时候,就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朋友们就集合在一起,做游戏,讲故事。

一年秋收时候,韶山冲里家家都在割禾,金色的稻谷,晒满了各家的禾坪。

秋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刹那间,天上布满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冲里的男女老少都急了,都飞一样跑回禾坪,抢收稻谷。

毛顺生家里,也在紧张地抢收稻谷。那暴雨哗哗地泼下来,有一些稻谷冲走了。花了很大功夫,总算用晒簟把谷堆盖了起来。不一会儿,雨渐渐停了,损失还不算太大。

这时候,10岁的毛泽东回来了,只见他浑身水淋淋的,没有一根干纱。父亲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回答说:帮邻居收谷子去了。父亲非常生气,大声呵斥:"哼,自家的谷子流到沟里去了,你倒好,帮别人家去收!"说着,扬起手要打他。毛泽东却站住不动,理直气壮地说:人家佃了东家的田,要交租,冲走一点都了不得;我们是自己的,又比人家多些,冲走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父亲冒火了:"你说没有关系,你还吃饭不吃?"毛泽东却笑着说:我每餐少吃一口,也就还给你了。

父亲还在生气,慈祥的母亲连忙出来劝解,父亲也就不做声了。

这样的小事,慢慢地在韶山冲和唐家传开了,大家都说石三伢子格外的聪明,怕真的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呢。有些懂点文墨的人就说:毛润之是1个天才。

到底有没有天才,人们曾为此争论不休。毛泽东本人就反对称"天才",他说,我小时候到南岳去拜过菩萨,我不是什么天才!的确,毛泽东不是天才,他是1个平凡的人。但他确实很聪明。

家分"两党"对毛泽东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他的父母亲。就思想性格的某些方面而言,毛泽东的父母亲组成的是1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家庭。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读过几年私塾。年轻时因负债过多而被迫当兵多年。但毛顺生精明能干,善于经营,且克勤克俭,回乡后一面从事农业生产,一面做些小买卖等营生,很快积攒了一些钱,富了起来。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赎回了父亲典当出去的田产,每年还有剩余,成为韶山冲一户比较富裕的中农。这时,他又利用剩余的稻谷做起米生意来。开始是少量的贩运。后来得到岳父家的贷款帮助,得以成批购进稻谷加工销售,运往城里卖给商人。他雇了1个长工,并让孩子们和妻子都到地里干活,他则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做这个买卖上。同时,他还贩卖耕牛,饲养生猪。这样,毛顺生的家境继续富了起来,成为当地的1个"富农"。

毛顺生靠勤劳起家,但却是1个自私和刻薄的人。他做米生意,荒年时却不肯将米平粜出去。堂弟毛菊生家境贫寒,不得不将赖以活命的七亩地出卖。毛顺生要买进这7亩地,毛泽东和母亲不同意,毛顺生就嚷着说:"管他兄弟不兄弟,我是用钱买田。"毛顺生又是1个脾气暴躁和专制的人。1936年,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回忆说:"我刚识了几个字,我父亲就让我开始记家里的账。他要我学珠算。由于我父亲对这事很坚持,我就开始在晚间记账。他是1个严厉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可记,他就叫我去干农活。他是1个脾气暴躁的人,常常打我和我的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而且给我们吃最次的饭菜。他对雇工们做了让步,每月逢十五在他们吃饭时给鸡蛋吃,可是从来不给肉吃。对于我,他既不给肉也不给蛋。"毛泽东的母亲没有念过书,连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只因在文家排行第七,家里昵称"七妹",所以毛泽东在和斯诺谈话时称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七妹"。斯诺按其音记下了这个名字,中文误译为"文其美"。七妹娘家在湘乡四都唐家(后改称棠佳阁),与韶山冲隔一座云盘大山,相距10多里。文家祖坟在韶山冲,每年清明要到韶山冲扫墓。为了扫墓时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把七妹许给韶山冲毛家。七妹13岁时与小自己3岁的毛顺生订婚,正式结婚时18岁。